



游記是一段時光的記錄,如同相機捕捉瞬間的景象。這一期小編要捕捉的這座城市,叫做伊斯坦布爾,也是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奧斯曼帝國,它破敗衰落,它輝煌美麗,充滿著帝國斜陽的憂傷。
土耳其有一句諺語叫:“紅蘋果惹人摘”。伊斯坦布爾,曾經(jīng)的君士坦丁堡,自古就是惹人摘的紅蘋果:中國海上絲綢之路西去的終點、西方十字軍東征的據(jù)點、亞歐大陸的門戶……每個稱謂都讓人神往。
伊斯坦布爾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港口,土耳其的文化、經(jīng)濟和金融中心,歐洲最大的都會區(qū)之一,是世界上唯一地跨兩個大洲的大都市。由于位居博斯普魯斯海峽,控制了黑海的進出,故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全市98%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伊斯坦布爾曾經(jīng)是羅馬帝國(330~395)、拜占庭帝國(395~1204,1261~1453)、拉丁帝國(1204~1261)、奧斯曼帝國(1453~1922)與土耳其共和國建國初期的首都,至土耳其獨立戰(zhàn)爭期間迂都至安卡拉。
明朗的天空飄著白云,站在藍色清真寺外仰望那座座尖塔,敬畏之感油然而生;在喧鬧的集市中,琳瑯滿目的玻璃器皿煥發(fā)著奪目的光芒,真的很有沖動把所有的商品都搜羅進袋;碼頭旁的茶室里簇擁著各色人群,原來茶室不是老年人的專屬,看著一個個帥哥美女在那里談笑風生,喝著土耳其紅茶,那種愜意,會在一瞬間感染所有人……
看著海鷗由遠至近,口中微甜帶點苦澀的紅茶與迎面吹來的海風,只想感慨,這熱與冷的碰撞,營造了伊斯坦布爾在夕陽下的平靜,安詳,和那份揮之不去的莊嚴……
疾駛在夜晚的橋梁上,點點的燈火在黑夜里仿似天空中閃爍的繁星;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當禮拜的禱告聲響起,整座城市就顯得如此之圣神,肅穆,與此同時你的內(nèi)心也獲得了神給予的祥和之感。
無論你的信仰是什么,當踏足這塊土地,那神秘而高尚的伊斯蘭信仰就已包圍在你的身邊,讓你體會神的庇佑……
托普卡帕宮
托普卡帕宮是土耳其最大的博物館,自1465年至1853年一直都是奧斯曼帝國蘇丹在城內(nèi)的官邸及主要居所。在土耳其古都伊斯坦布爾的歐洲部分、黃金角海灣南岸一個叫“皇宮鼻”的山頂上。“皇宮鼻”像一小半島伸入海中,右前方為廣闊的馬爾馬拉海,左前方是博斯普魯斯海峽入口處,景色綺麗。托普卡帕故宮是奧斯曼帝國鼎盛時,25位蘇丹寢住過的宮殿,1478年建成,作為皇宮達400年之久,是奧斯曼時期宮殿建筑的杰出典范。土耳其共和國成立以后,將這座王宮改為博物館。
托普卡帕宮是昔日舉行國家儀式及皇室娛樂的場所,現(xiàn)今則是當?shù)刂饕挠^光勝地。托普卡帕宮翻譯過來成為“大炮之門”,昔日碉堡內(nèi)曾放置大炮,故以此命名。
征服拜占庭帝國君士坦丁堡的蘇丹穆罕默德二世在1459年下令動工興建托普卡帕宮。皇宮由四個庭院及其他矮小的建筑物組成,昔日有大約四千人居住,以往的皇宮覆蓋著一個廣大的海岸地區(qū)。在多個世紀以來,皇宮經(jīng)過擴建和整修,例如1509年的地震及1665年的火災后,皇宮都進行過維修。
1924年4月3日,托普卡帕宮在政府政令下變成帝國時代的博物館。托普卡帕宮博物館由文化旅游部管理。皇宮里有大量的屋宇和廳堂,但現(xiàn)今只有最重要的部分開放給公眾,皇宮由部門的職員以及土耳其軍方的武裝守衛(wèi)把守。托普卡帕宮是奧斯曼建筑的代表作,包含大量的、盔甲、奧斯曼的縮畫、伊斯蘭的書法原稿、壁畫以及奧斯曼的珠寶寶物。
圣索菲亞大教堂
是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宗教建筑,歷史悠久,因其巨大的圓頂而聞名于世,是一幢“改變了建筑史”的拜占庭式建筑典范,33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首建,532年查士丁尼一世續(xù)建。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占領,被改建成為伊斯蘭教的清真寺。
1935年2月1日,這座建筑重新以博物館的身份對世人開放。教堂藏有大量圣物,當中以一個15米(49英尺)高的銀圣幛最具特色,圣索菲亞大教堂是君士坦丁堡牧首的圣座,在近千年的時間里都是正教會的焦點。
在老城區(qū)走走停停,這些來自世界各地“駛來拜占庭”的游客來到伊斯坦布爾,幾乎都是為了它一一圣索菲亞大教堂。查斯丁尼大帝在僅僅六年內(nèi)把圣索菲亞大教堂建成,成就了其成為了古典時代晚期最了不起的建筑。圣索菲亞大教堂在全世界的現(xiàn)存的寺廟教堂建筑里面,資格太老了,陳丹青說“(圣索菲亞大教堂)起建于華夏的北魏末期,如今中國哪兒有半座北魏時期的寺廟而保存如昔啊!”
圣索菲亞教堂不但資格老,而且還屬于“神級別”的教堂建筑,據(jù)說十世紀的時候,從基輔前來尋求真理的俄羅斯人目睹了圣索菲亞大教堂內(nèi)禮拜儀式的壯美,最終導致了俄羅斯皈依了東正教。當時俄羅斯人記述道:“我們不知道自己是在天堂還是人間,因為人間不可能有如此輝煌和美麗。我們只知道,在那里,上帝就居住在凡人之間。”
如今,圣索菲亞大教堂仍然聳立在老城中央,主體建筑依然保持了東正教的精細壯美,只是與伊斯蘭教的簡單質(zhì)樸的四座清真塔形成鮮明對照。對此,電影《1453》里是這么描述的:默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后,站在廢墟中望著這座遭到嚴重破壞的城市,深感不安,他對著幸存的國民說:“別擔心,從今以后,你們的生命,你們的財產(chǎn),同樣是我們的一部分,你們可以以你們原來的信仰自由地活著”。
就是這位野心勃勃的在西方世界里被認為是野蠻無禮冷酷無情的伊斯蘭蘇丹王,那時卻做了一件至今讓世人津津樂道的偉大的事兒:他下令保留了圣索菲亞大教堂,只是在教堂四角加上了四座高高聳立,如同勝利旗幟在招搖的清真塔。并在圣索菲亞大教堂的對面,建了壯美可以與之媲美的伊斯蘭教的藍色清真寺。這兩種宗教的載體帶著同樣強大的氣場在一個廣場兩端兩對面較量,都同樣執(zhí)著地像是要讓全世界皈依他們的信仰一般。
圣索非亞大教堂的特別之處在于平面采用了希臘式十字架的造型,在空間上,則創(chuàng)造了巨型的圓頂,而且在室內(nèi)沒有用到柱子來支撐。君士坦丁大帝請來的數(shù)學工程師們發(fā)明出以拱門、扶壁、小圓頂?shù)仍O計來支撐和分擔穹隆重量的建筑方式,以便在窗間壁上安置又高又圓的圓頂,讓人仰望天界的美好與神圣。由于地震和叛亂的燒毀,圣索非亞大教堂經(jīng)歷過數(shù)次重修,尤其公元532年查士丁尼大帝投入一萬名工人、32萬黃金、并花費六年光陰裝飾圣索非亞大教堂。
藍色清真寺
它是回教世界最優(yōu)秀的建筑師錫南(Sinan)的得意弟子Mehmet Aga的作品,也是伊斯坦布爾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建于1609年。清真寺內(nèi)墻壁全部用藍、白兩色的依茲尼克磁磚裝飾。巨大的圓頂周圍有六根尖塔,藍色清真寺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建造藍色清真寺沒有使用一根釘子,而且歷經(jīng)數(shù)次地震卻未倒坍。260個小窗、20000多塊藍色磁磚、地毯和阿拉伯書法藝術是該寺的重要看點。
藍色清真寺(Blue Mosque)其實是通稱,得名于伊茲尼藍磁磚的光彩,它真正的名稱應該是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Sultanahmet Camii),可以說是伊斯坦布爾舊市街的中心。
藍色清真寺建于17世紀,大圓頂直徑達27.5公尺,另外還有4個較小的圓頂,大圓小圓煞是好看;而清真寺不可或缺的尖塔,藍色清真寺當然也有,高43公尺,而且硬是比一般的清真寺多了一根,據(jù)說只有回教圣城麥加的清真寺才能蓋六根尖塔,藍色清真寺在興建時,建筑師聽到素檀何密一世“黃金的”的命令,沒想到“黃金的”和“六根的”音很近,結果藍色清真寺就逾矩有了六根尖塔。
藍色清真寺的美景有四個觀察點:
第一是光線。穿過260個小窗的光線,溶入昏黃、呈圓形排列的玻璃燈光中,幻光明舞,像是個虛擬的空間。
第二是伊茲尼藍磁磚。整座藍色清真寺裝飾著的2萬片上的伊茲尼藍磁磚。
第三是地毯。寺內(nèi)鋪滿了伊索匹亞的朝貢的地毯。
第四是阿拉伯書法藝術。支撐大圓頂?shù)?根大柱直徑5公尺,槽紋明顯,柱頭的藍底金字阿拉伯文,還有掛在柱身的黑底金字阿拉伯文,真得都像藝術花紋。
今天,伊斯坦布爾老城里,那些帶遮陽篷的“巴扎”集市和迷宮般的小巷店鋪里仍然像古典時期那樣經(jīng)營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貨物,人來人往商業(yè)繁榮,但曾經(jīng)的基督天堂城市卻已經(jīng)舊貌換新顏:在圣索菲亞清真寺周圍的山坡上雨后春筍般地出現(xiàn)了很多清真寺,和雕刻著精美的花飾、纖細如針的白色尖塔,好多著名的才華橫溢的清真寺建筑史在這里創(chuàng)作了很多永恒的經(jīng)典作品。準時響起廣播,然后穆斯林們便會自覺進來做禱告的清真寺里,安詳?shù)年柟鈴拇蟛AТ皯敉高M來,這些清真寺里到處刻滿著精細復雜的幾何圖形,還有密密麻麻的鮮亮橙紅色、綠松石色和青瓷色,畫著伊斯蘭文字和花朵圖案的磚塊,它們在寺廟深海藍的主色調(diào)的陪襯下,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精美絕倫,把《古蘭經(jīng)》中描述的“無邊無際的樂園”的景象呈現(xiàn)于世人眼前。
卡里耶博物館
是伊斯坦布爾僅次于圣索菲亞的拜占庭遺跡。它原是一處教堂,正式名稱是柯拉修道院教堂,和伊斯坦布爾的基督教堂一樣,建于5世紀的柯拉修道院教堂在奧斯曼帝國時代被改做清真寺,同時在素檀的下令保護下,教堂墻上十三世紀至十四世紀絕美的馬賽克鑲嵌畫作,被涂上灰泥,沒有被挖除破壞。教堂的空間從一進門,墻面及小圓拱上,就在敘述基督及圣母的一生,從天使報喜、基督誕生馬槽、基督行使神跡、基督賜福、圣母的生與死及各位圣徒使者等,每一幅雖都略顯殘破,但表情栩栩如生,色澤依然完整,即使歷經(jīng)數(shù)百年的塵封一樣具有高度的藝術性。
朵馬巴恰皇宮
它建于鄂圖曼帝國國勢已沒落之際,給帝國幾乎無法負荷的財政壓力。搭乘博斯普魯斯海峽一周的游船,很難不被面海的朵馬巴恰皇宮,那615公尺長的壯麗大理石立面所吸引,巴洛克的繁復加上鄂圖曼的東方線條,讓朵馬巴恰皇宮宛如博斯普魯斯海峽皇后般尊榮,內(nèi)部裝潢更絲豪不輸給英國的白金漢宮。
十九世紀中葉,當老皇宮托普卡匹宮不敷使用也不夠現(xiàn)代化時,鄂圖曼君王將原本是木制面積又小的朵馬巴恰皇宮,改建成富麗遠超過歐洲任何一座皇宮的素檀居所。
新皇宮和近代土耳其歷史的關系深遠,土耳其共和國第一位總統(tǒng)凱末爾以此為官邸,并在此和許多國家領袖會談新土耳其的建國方略和世界和平,他更死在此地,皇宮中的每一座時鐘為此凝結了時間,定時在九點零五分。
觀光客是從皇宮的南側、有座巴洛克鐘塔的宮門進出,門口的站崗衛(wèi)兵交接儀式,也是觀光的焦點。新皇宮占地七千公頃,有43間廳堂、70間浴室及285間房間,華麗非常,水晶樓梯扶手、豪華水晶吊燈(重達一公噸以上).以及各國君王送給素檀的禮物,將整個皇宮裝點得金碧輝煌,極盡奢華之能事,開放參觀的重要在行政翼、大宴會廳(Grand Ceremony Hall)或皇帝廳(ImperialHall),以及后宮(Harem);后宮的參觀團和皇宮團是分開的,必須事前在入口處就購妥門票。
由于新皇宮還擔負著接待國賓及土耳其總統(tǒng)由首都安卡拉前來伊斯坦布爾時之用,所以對觀光客的管制非常嚴格,除了每天限制人數(shù)(1500人次)外,而且都要跟著皇宮導游,不能單獨游逛,同時在進皇宮時,都要檢查隨身行李,連相機都要被查驗,掛證識別。
博斯普魯斯大橋
這是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一座懸索橋,為第一座跨越博斯普魯斯海峽并連結亞洲與歐洲兩大陸的跨海大橋。
每當夕陽西下,夜幕降臨,海峽大橋和兩岸燈火通明,水面熠熠泛著銀光,倒映出岸上的古堡、清真寺、屋影和林影,五彩繽紛,充滿神奇的色彩,別有一番情趣。從遠處眺望,雄踞海面的大橋,猶如一條巨龍橫臥,蔚為壯觀。
入夜,橋上華燈齊明,遠遠望去,宛如巨龍凌空。
海峽大橋東岸是亞洲,西岸是歐洲,伊斯坦布爾最初的老城區(qū)就建在西岸金角灣南部的岬角上,如今還保留著歷代修整的城墻。
市內(nèi)蜿蜒曲折的古老街道上,殿閣林立,寺塔如云,而寬敞筆直的阿塔土耳其大道和獨立大道兩旁卻高樓簇起,樹木成蔭,清晰地顯示出這里匯集了東西方各種文明。
塔克西姆廣場
塔克西姆廣場(Taksim Square),相當于伊斯坦布爾的天安門廣場。是伊斯坦布爾最重要的市中心,制高點之一。這里有伊斯坦布爾最熱鬧的商業(yè)街,也有世界上最短的地鐵。
塔克西姆廣場是伊斯坦布爾最大的廣場。這里是土耳其球迷心中的圣地,他們在這里哭過,也在這里笑過。塔克西姆廣場是土耳其人與體育,與奧運互通的載體,每當土耳其國家隊參賽,這里便有上萬名球迷在塔克西姆廣場慶祝國足隊員英勇拼搏的精神。
塔克希姆廣場位于伊斯坦布爾市中心的貝伊奧盧路。這個飽經(jīng)滄桑的城市廣場,見證了無數(shù)重大事件和激動人心的時刻,毋庸置疑地成為了這座城市的文化……
結語:
一個衰頹的老人只是個廢物,
是件破外衣支在一根木棍上,
除非靈魂拍手作歌,在凡胎肉體里
更高聲地為每一件破舊衣裳歌唱,
而且沒有一所歌唱學校不研習
自己的輝煌的不朽樂章;
因此我就遠渡重洋而來到
拜占庭的神圣的城堡。
——節(jié)選自葉芝《駛向拜占庭》
在葉芝《駛向拜占庭》的詩里,伊斯坦布爾是充滿生活智慧的老人,在閱歷了世間無盡的無常后,茍延殘喘之際卻用靈魂拍手作歌,奏出不朽的樂章,從此成就了另外一種形式的永生。
城尤如此,人亦何堪?
城市不是永恒的,但只要人類尚存,這座城總會被延續(xù)下去。
生命是有期限的,但只要靈魂在,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