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變革中的老年觀符合國際老齡聯合會提出的“21世紀養老新概念”:從滿足物質需求,向滿足精神需求方面發展;養老原則,從經濟養生向科學養生發展;養老目標,長壽、健康;養老的意義,從安身立命向情感心理依托轉變。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規則,65歲以前算中年人,65歲至74歲算青年老年人,75歲以上算老年人。目前,世界各國的老年觀正處于變革之中。
意大利:六七十歲正年輕
最近,意大利社會學家及有關機構對老年群體調查研究認為,真正意義上老年人應該是年過76歲,而61歲至76歲年齡段的人不應算老年人。
以前,六七十歲的人滿口假牙,精神上暮氣沉沉,生活上缺乏追求,甚感苦澀無奈。如今六七十歲的人身體素質普遍比較好,特別是心理年齡比生理年齡更年輕。退休后,他們不滿足于安享天年,而是希望投身于社會活動。有些人在社會上又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給人的感覺是,他們的精力、活力同20年前相比并無二致。
日本:自由退休制正在形成中
目前,日本自由退休制度正在研討和形成中。這種制度的出發點是,老年人應該依照自己的愿望生活,愿意工作的就工作,不愿意工作的就休息。
在日本,老年人既是一支“旅游大軍”,又是一支“發揮余熱大軍”。他們大多數都在以自己的特長為社會發揮著余熱,有的是公司的顧問,有的是報刊的專欄作家或特約撰稿人,而更多的則是各類社會團體的積極參與者。與此相映成趣的是“老年學習大軍”,他們不僅喜歡讀報、看電視,還是網絡的“新生力量”和老年大學的學員。
法國:多樣的養老觀
不久前,法國的一家民意調查機構對1000名50至75歲的法國人進行了抽樣調查,調查的結果是:65%以上的人認為,男人69歲、女人73歲才算是老年人。退休后,40%被調查者打算旅游,30%和23%的人期待參加社會活動和改善住房條件,4%和3%的人希望有更好的愛情生活和重新學習的機會。
英國:生命時間表全新排列
英國一項調查表明,古稀老人最快樂,他們在伴侶、家庭、財富、休閑和社交等方面的滿意指數高于其他年齡段的人。另一項由英國智囊組織進行的研究指出,由于醫療技術的進步,21世紀出生的人平均壽命會延長到102歲。長壽人類的生活模式將出現巨變,他們平均20歲就創業,到80歲才退休,許多人一生會結婚3次。
美國:向滿足精神需求方面發展
美國老人“從滿足物質需求向滿足精神需求方面發展”的養老新概念,值得借鑒。他們富有好奇心,退休之后,既不專心閑坐家中,又不想再做“與世相爭”的事。他們渴望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術,以跟上日新月異的時代。為此,不少老人退休后,都去上老年大學。一些腿腳不便或體質不太好的高齡老人,便請來家教。老人們多數是學電腦、漢語及其它外語。
老人們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心理也變得更年輕了。通過家教,許多老人還與年輕人成了無話不說的忘年交,滿足了精神方面的需求。
巴西:老年上大學,學習熱情高
目前,巴西全國大約有150所公立和私立大學接收老年大學生。巴西規定60歲以上的老年人必須經過高考上大學:入校后,老人可以選擇科目學習。一門專業的學習時間是6個月,結業時發給證書。據悉,圣保羅大學迄今已先后有近兩萬老人在這里學習。
變革中的老年觀符合國際老齡聯合會提出的“21世紀養老新概念”:從滿足物質需求,向滿足精神需求方面發展;養老原則,從經濟養生向科學養生發展,養老目標,長壽、健康,養老的意義,從安身立命向情感心理依托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