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馬航MH370波音777飛機失聯超過4天時,一家名為DigitalGlobe的衛星公司,將自家Tomnod眾包平臺開放,希望通過全球網友的力量,找到馬航MH370的下落——志愿者將被分配部分衛星圖片,可在線標記自己眼睛觀察出的任何可疑的線索、漂浮物或是殘骸。瞬間,2.5萬人在Tomnod平臺注冊參與搜索。
雖然數量巨大的志愿者涌入,一度使這個剛剛建立1天的網站就陷入癱瘓。但卻讓“眾包”這個在2006年就被美國《連線》(Wired)雜志發明的專業術語的影響力輻射到大眾層面。
眾包(crowdsourcing)是指公司或機構把過去由員工執行的工作任務,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給非特定的大眾網絡的做法。眾包植根于平等主義原則,即每個人都擁有對別人有價值的知識或才華。通過網絡控制,特定組織可以利用“志愿員工”的創意和能力,這些志愿員工具備完成任務的技能,愿意利用業余時間工作,滿足于對其服務收取小額報酬。
姍姍來遲的軟件眾包
來自IDC 的數據顯示,全世界范圍內有 1100 萬的程序員,其中最頂尖的程序員只占 1% ,這10 萬多人的數量,比 Google 和 Facebook 全職程序員加起來的數字還要多。但是,我們絕大多數人只是在我們周圍那狹小的職場圈子里面搜羅人才;要么就是從當地的人才庫中盡可能地找一些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就算找到了,還會面對其他公司對人才的競爭。而我們自身圈子之外的那些人才呢?我們又很難接觸得到。但是,在此我們不得不感謝數字革命和遠程工作的崛起,這個障礙現在正在消解。
眾包的出現,為勞動力的組織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式。通過云計算、社交媒體和技術協作,企業可以網羅到全球各地的各種人力資源,調動多方人才力量,實現一個真正“無邊界”的企業。
俞靜凡是“軟件眾包”的受益者
10月初剛剛在蘋果應用商店上線的運動私教O2O應用“粒子運用”的團隊成員都是金融和營銷背景,技術對于他們來說是非常頭疼的一件事。“以前找過外包團隊,后來項目爛尾了。正是一頭霧水的時候,張海龍出現了。”粒子運用COO俞靜凡對《計算機世界》記者說。
張海龍和他的“碼市”幫俞靜凡解決了非技術團隊沒有項目經理的缺口。項目前期,碼市的項目經理幫俞靜凡做了前期需求梳理、產品架構設計、流程管理、后期技術方面測試驗證、技術人才招募等諸 "多的技術把關。而作為一個初創公司,尤其是非技術團隊的初創團隊,管理程序員和開發人員更是很耗時耗力的事情,“碼市的項目經理幫我們解決了對工程師的行政管理和付款流程,甚至是利益糾紛上的問題。”俞靜凡說。
碼市是云端協作平臺Coding.net旗下的軟件眾包平臺。Coding CEO張海龍表示,搭建碼市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鏈接企業需求方及專業程序員用戶,幫助雙方最大限度地實現價值,提高項目效率及品質,打造標準化軟件眾包。
數據顯示,中國軟件外包企業在2014年總收入已經超過一萬億元。但是傳統軟件外包市場由于缺乏監管,爛尾率高達30%,需求方不僅浪費了時間和精力,甚至會延誤最佳產品推出的時機。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用戶需求更為臨時化、多樣化,對企業的技術開發要求越來越高。招募能夠應付如此多變化需求的技術團隊,對于資金雄厚的產業大鱷都難以負擔,何況是那些正處于發展階段、資金有限的IT企業。

初創團隊最怕的是慢,項目停滯不前。通過碼市,初創團隊可以實現對項目的快速招募、開發與迭代。“碼市主要通過拆分階段的方式完成軟件眾包。比如一個10萬塊錢的項目,我們會拆分成5~7個階段,每個階段開發周期一兩個周,每一個階段結束時會檢查是不是符合發包方需求,每個階段甲方必須確認,不是等項目截止最后一天才看成果。”張海龍說。此外,粒子運用項目的所有文檔都放在碼市的資料庫中實時共享,可以隨時和底層開發人員進行溝通,信息溝通的透明化可以節省很多時間成本。
目前,碼市的項目定義在中小型的應用級別的軟件開發,“大型項目不太可能通過這種方式完成,如果是企業級的,ERP、生產系統也不太可能。”張海龍坦陳,“隨著技術的發展,已經可以對應用級別的中小型軟件進行相對標準化流程的管控,這是大規模復制的基礎。”
而預算捉襟見肘幾乎是所有初創團隊的現狀。“當時項目經理建議我們兩個項目(教練端和學員端兩個APP)預算10萬塊錢,因為我們初創團隊預算很有限,我說先花6萬塊錢試試看,最后成功了。”俞靜凡的意外之喜溢于言表。
張海龍對粒子運用這樣從零開始的APP開發進行了市場統計,這個包含了兩個iOS客戶端的APP,北上廣深10家外包公司給到的報價從13萬到35萬元人民幣不等,中間8個價位報價的平均價是16.6萬元。從零到APP上線,粒子運用在碼市花費的總費用是6萬元,“第一次獲得這樣的數據的時候,我也很震驚,為什么有這么大的差距,但是事實如此,我們為需求方節省了64%的費用。”
軟件眾包成就誰?
《埃森哲2015年技術展望》中提到,云計算和移動技術的快速發展不僅降低了平臺使用成本、消除了技術障礙,而且構成了新的市場格局,使得不同行業、不同國別的企業均可參與其中。簡而言之,基于平臺的生態系統就是新的賽場。
碼市背后的Coding在2014年7月正式上線,上線當月及2015年3月就完成了A、B兩輪融資,其中A輪百萬美元級別融資由IDG領投,B輪千萬美元級別融資由光速資本領投,IDG跟投。
截至2015年10月,Coding程序員用戶數突破15萬人,項目數量達到20萬單,私有項目達到80%;碼市上線一個月,交易金額已經 超100萬元。碼市的上線,讓Coding完成了企業服務領域“工具+平臺”的戰略布局。
在10月20日的Coding碼市戰略發布會上,張海龍還宣布推出碼市“助推器計劃”,旨在對初創團隊進行扶持及技術支持;同時通過該計劃,程序員用戶有望實現1萬/周的收入水平,最大限度地解放了程序員的生產力。
張海龍說,他做碼市的終極夢想就是解放開發者,成就獨立開發者、獨立項目經理,甚至獨立設計師。
碼市正式發布的前一天,張海龍曾經一手創辦并已出售的開源中國,正式公布了將首次嘗試通過“眾包”模式對阿里云近百萬元軟件開發項目進行開發的消息。
對于軟件眾包這個新興市場,誰能更多地抓住需求,誰就能跑得快一些、遠一些。或許,生活本身就是一場無法預料的探索,誰又能逃避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