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購案例的不斷發生,表明中國互聯網行業正跨入一個技術顛覆及商業重構的重要年代。在這時期,企業并購的經濟環境、中國的產業格局、中國互聯網行業的戰略布局正在發生意義深遠的變革。
在“互聯網+”及國家創新創業政策的驅動下,中國互聯網行業投資與并購的勢頭強勁。清科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14年互聯網領域的投資金額達到77億美元,2002年時這個數字僅有5億美元;2014年互聯網投資案例達到1500家左右,2002年時的數字不到其10%。2014年中國互聯網行業并購的案例達到141起,2010年僅為46起;2014年互聯網并購披露的金額達到89.7億美元,而在2010年,這個數字僅為6.5億美元。

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并購熱潮在2015年得以延續。ChinaVenture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三季度中國互聯網行業VC/PE融資事件規模為60.63億美元,環比增長了64.28%。相對于整個VC/PE市場總投資規模280億美元,互聯網行業占整個市場21.65%之多。在并購領域,2015年三季度互聯網行業并購案例無論從發生金額還是發生數量上看,較2015年前兩個季度均有上漲,受IPO暫停影響,并購案例數量達到新高。統計顯示,并購宣布方面,2015年三季度發生139起,環比增長36.27%;并購完成方面,發生案例83起,環比增長56.6%,涉及金額45.42億美元,環比增長34.03%。
并購案例的不斷發生,表明中國互聯網行業正跨入一個技術顛覆及商業重構的重要年代。在這時期,企業并購的經濟環境、中國的產業格局、中國互聯網行業的戰略布局正在發生意義深遠的變革。正是這些變革,成為互聯網行業并購井噴的重要因素。
中國的經濟環境為互聯網并購創造了良機
在中國經濟面臨一定壓力的條件下,中國的貨幣政策將在較長時間維持穩健偏寬松。受寬松貨幣政策和超值低價資產的共同影響,包括互聯網在內的企業并購重組更為活躍。寬松的貨幣政策不僅意味著企業并購的信貸成本降低,可以大大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對于習慣于“燒錢”的互聯網行業是一大利好。而且,寬松的貨幣政策,還意味著企業被低估的權益資本的價值在未來可能會水漲船高。因此,在經濟活動乏善可陳的情況下,企業選擇并購,不僅可以節約大量成本,而且還可能帶來不菲的回報。
中國產業格局的變化觸發傳統產業的跨界并購
在10月底閉幕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推進,將給處在轉型升級關口的中國傳統產業帶來巨大的壓力。對傳統企業而言,化壓力為動力,化被動為主動,在企業內部進行自我革新的同時,利用資本的力量,通過投資或并購互聯網企業,或可起到彎道超車的功效。
根據業界人士對傳統企業互聯網并購案例的考察,目前傳統企業互聯網并購大多包括如下三個方面:(1)改善銷售渠道,比如傳統企業在電子商務和O2O方面的努力,大多是為了使自己的銷售渠道往線上轉移;(2)產業協同,傳統企業通過并購引入互聯網技術與思維,革新自己的產業流程;(3)跨界并購,也有傳統企業對其原行業不再感冒,意圖通過進入新的互聯網行業獲得新生。
不過,成功的并購并不是兩家企業簡單地捏合在一起。傳統企業與互聯網,不僅是行業屬性的差異,兩者在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企業制度、團隊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傳統與互聯網如何在融合之后不出現排斥反應,或是決定跨界并購成敗的重要因素。

中國互聯網行業處于戰略布局的關鍵節點
除了跨界并購之外,互聯網行業內部的并購也頻頻上演。比如相互廝殺多年的58同城與趕集網,美團與大眾點評,曾經的冤家如今卻攜手同行。
互聯網產業內部的并購,其動力無外乎以下兩點:一是從并購方的角度看,并購的目的在于進一步完善戰略布局;二是從被并購方的角度看,愿意被并購的目的在于更好地生存下去或是套現收益。在互聯網領域長袖善舞的BAT,正在追求產業的規模效應及移動化,以奪取市場競爭的制高點。比如,近年來并購活躍的阿里巴巴,在通過“自有+投資”的方式,致力于構筑電子商務的生態鏈。阿里巴巴投資或并購的領域囊括O2O、電商周邊、移動互聯、社交娛樂、文化傳媒、物流、金融、旅游等多個領域,被業內戲稱收購了中國互聯網的半壁江山,如今可謂是名副其實的阿里帝國。
然而,與阿里巴巴的得意風光相比,不少被收購方則處在生存艱難的狀態。雖然“互聯網+”領域的創業氣氛依舊濃厚,但是一些互聯網創業者的處境卻未必美好。據不完全統計,近一年來,餐飲外賣、出行、汽車、美業、旅游、教育已成為倒閉的重災區,關閉的餐飲外賣項目達20余個,近10個小區O2O項目宣布倒閉,汽車、出行領域死掉的創業項目近20個。今年上半年拿到B輪融資的企業也僅只有1/4。互聯網創業企業的窘境給了BAT們進一步完善戰略布局的較好時機。互聯網巨頭需要通過并購來與競爭者抗衡,以及劃分彼此的勢力范圍。
以上因素導致互聯網行業的并購熱度在近兩年迅速提升。放眼未來一兩年,只要中國的經濟環境尚未發生大的轉變、中國的“互聯網+”行動還在積極推動、中國互聯網行業特別是BAT還在完善戰略布局,那么互聯網行業的并購熱度就不會出現大的衰減。中國互聯網行業依舊處在積極并購的年代。這是一個殘酷無情的年代,競爭力孱弱的企業不是被吞并就是在巨無霸企業的進逼之下消亡;這也是一個激情四溢的年代,企業的興起與衰亡,意味著中國的互聯網行業依舊充滿活力,而非一潭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