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文人心,奈何帝王身
李煜(937年~8月13日),原名李從嘉,字重光。后以“日以煜之晝,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史載其“為人仁孝,善屬文,工書畫,而豐額駢齒,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由于李璟的第二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長兄李弘冀為皇太子時,其為事實上的第二子。李弘冀“為人猜忌嚴刻”,時為安定公的李煜害怕李弘冀猜忌他,不敢參與政事,每天只是讀書為樂。
公元959年,李弘冀在毒死李璟未遂后不久也死了。李璟打算立李煜為太子,鐘謨說:“從嘉德輕志懦,又酷信釋氏,非人主才。從善果敢凝重,宜為嗣?!崩瞽Z怒,找了個借口把鐘謨貶為國子司業,流放到饒州。封李煜為吳王、尚書令、知政事,令其住在東宮。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的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詩,被稱為“千古詞帝”。開寶八年,國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后為宋太宗毒死,謚號: 文憲昭懷孝愍皇帝。
無盡才情,恰似一江春水
李煜,婉約派四大旗幟之一,四旗中號“愁宗”。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內容主要可分作兩類:第一類為降宋之前所寫的,主要為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題材較窄;第二類為降宋后,李煜因亡國的深痛,對往事的追憶,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時期的作品成就遠遠超過前期,可謂“神品”。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相見歡》等詞,皆成于此時。此時期的詞作大都哀婉凄絕,主要抒寫了自己憑欄遠望、夢里重歸的情景,表達了對“故國”、對“往事”的無限留戀。李煜在中國詞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稱為“千古詞帝”。對后世影響亦甚大。他繼承了晚唐以來花間派詞人的傳統,但又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反映現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意境,將詞的創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李煜文、詞及書、畫創作均豐。其詞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詞》(中有其父李璟之作)中。

其主要成就表現在:一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在李煜之前,詞以艷情為主,內容淺薄,即使寄寓一點懷抱,也大都用比興手法,隱而不露。而李煜詞中多數作品則直抒胸臆,傾吐身世家國之感,情真語摯。所以王國維說:“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保ā度碎g詞話》)二具有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詞,往往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來反映現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境界。“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浪淘沙》)、“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相見歡》)、“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清平樂》)等名句,深刻而生動地寫出了人生悲歡離合之情,引起后世許多讀者的共鳴。當然,還有“劃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菩薩蠻》)這樣的偷情詩,也十分著名。三語言自然、精煉而又富有表現力。他的詞不鏤金錯彩,而文采動人;不隱約其詞,卻又情味雋永;形成既清新流麗又婉曲深致的藝術特色。四在風格上有獨創性?!痘ㄩg集》和南唐詞,一般以委婉密麗見長,而李煜則出之以疏宕。如《玉樓春》的“豪宕”,《烏夜啼》的“濡染大筆”,《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俱見譚獻《復堂詞話》)、《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如生馬駒不受控捉”(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兼有剛柔之美,確是不同于一般婉約之作,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
正如納蘭性德所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質重,李后主兼有其美,饒煙水迷離之致?!保ā稖O水亭雜說》) 李煜本有集,已失傳?,F存詞四十四首。其中幾首前期作品或為他人所作,可以確定者僅三十八首。他的舊臣說他有《文集》三十卷及“雜說”百篇?!犊S讀書志》載《李煜集》十卷,《宋史·藝文志》也載《南唐李后主集》十卷,均佚?!吨饼S書錄解題》中載《南唐二主詞》一卷,現能見到的有明萬歷四十八年(1620)墨華齋本,錄李煜詞三十四首,其中《望江南》一首可分為二首。后清代邵長光又錄得 一首,近代王國維為《南唐二主詞》補遺,增加了九首,不過其中有問題的似不少。據近代多數學者的意見,能確定為李煜詞的不過三十二首。其詞集注本有清劉繼增的《南唐二主詞箋》、近人唐圭璋的《南唐二主詞匯箋》、王仲聞的《南唐二主詞校訂》等。詹安泰的《 李璟李煜詞》,注釋頗詳。事跡見《新五代史》、《宋史》及馬令、陸游二家《南唐書》,今人夏承燾《南唐二主年譜》。與大周后一同修補《霓裳羽衣曲》。
有人說,在我國歷史上,如果少了像李煜這樣一個皇帝人們也許不會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像李煜這樣一位詞人恐怕就會給后人留下一些遺憾。在《漁父》中李煜道,他不求威儀天下,萬古不朽;但求獨善其身,性情而為。正如李煜所說的,他崇尚的不是武力與征戰,而是一種春風暖雨,落絮飛雁的詩情畫意般生活。
情系紅顏,怎奈紅顏薄命
李煜(南唐后主)與他的紅顏知己周后在后人腦海里留著一個鮮明印象,就是他留給了我們不少香艷、柔情、悲哀的詞。他的詞,確實給他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偉大,所以后人對他的評價,除了作為曾經的國君,還被譽為“詞中之帝”。 但是我們要知道他的成功——文學的成功,是不能忘記一個被他迷戀著的女人——周后。
周后,名娥皇,生于公元九三六年,比后主大一歲。文史記載中,她的確是個多情而賢慧的女人,因為古代帝王們,多是后宮佳麗三千人,很少能將全部靈魂寄托在一個后妃身上的,更很少不變遷其愛情,而表現于文學的,周后之所以能得到一個多情帝王的專寵,且使將愛情流露于文學,當然她是一個資質佳惠,美艷多才的女子了。據陸游《南唐書》載:她精通書史,善音律,尤工琵琶。元宗(后主父親)賞其藝,賜以焦桐琵琶。后主作念家山,后亦作邀醉舞。二人曾重訂霓裳羽衣曲,此曲在唐之盛傳,最為大曲,后主獨得其譜,乃與后變易訛謬,頗去洼,繁手新昔,清越可聽。她常彈奏后主的詞調,極得后主贊美,這就是后主作詞的原動力了。
李煜的初作《浣溪紗》: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把迷戀周后的情感,深宮香艷的情形,全部寫托出來。讀他的《一斛珠》: “曉妝初過,沈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边@種香閨韻事,兒女柔情,真赤裸裸地寫了出來。“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多爛漫,多么嬌柔的兒女姿態,以現代眼光看,固然不足為奇,但是,在千年以前的封建社會里,那就夠奇特的了。周后的多情,感動了后主的詞筆,后主的詞筆,介紹了多情的周后給千古瞻仰,文學是環境的產物,是情感的交流,在這里完全得到印證了。
人生總沒有不散之筵席,不幸的事總要有一天降臨到最歡樂的人們身邊。當后主二十八歲那年,周后生病了。后主朝夕視食,藥非親嘗不進,衣不解帶者累夕,如侍父母之癡。然而,周后終被秋風吹去了,其時,后主哀苦骨立,杖而后起,亦如其喪考妣,且將投井以殉,賴救之獲免。又自制誄詞數千言,皆極酸楚。對后主來說,真是天大的不幸,后來將她葬于懿陵,謚號昭惠,從下面詞中,可以看到后主那時的心情。請看下面這首: “珠碎眼前珍,花雕世外春,未銷心里恨,又失掌中身。玉笥猶殘藥,香奩已染塵。前哀將后感,無淚可沾巾。艷質同芳樹,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實,又苦雨傷叢。秾麗今何在?飄零事已空。沉沉無問處,千載謝東風?!边@首詞表達了后主對周后深摯情意以及深哀巨痛的心情。 后主自失了他的愛妻,這種痛苦,這種刺激,已深種在他心靈深處,把他從溫柔沉醉的大國,拖到悲哀凄慘的境域里來,于是他的詞也從“爛嚼紅茸”而轉變為“為誰和淚倚欄桿”、“秋風多……夜長人奈何”的凄慘調子,以后家破國亡,更給他許多詞的材料。
周后生前能使后主做香艷的詞,死后又影響后主做感傷悲切的詞,這種功績,是后人應該感謝她的。自古文人與美人,是結著不解緣的。幾多偉大文藝作品,都是以香草美人為題材,為背景的?!都t樓夢》中“金陵十二釵”和“金陵十二副釵”都是絕代佳人。周后去世,李煜又娶了周后之妹小周后為皇后。的確,美人的魔力,足以感應文人的心靈,而使之寫出血和淚的文學來。后主不會做皇帝,而無意中做了詞中之帝,被后世推崇在一切帝王們之上,誰說這不是周后的力量呢?“窅娘”李煜的宮嬪,據傳為女子纏足的第一個人。陶宗儀 《輟耕錄·纏足》引《道山新聞》:“李后主宮嬪窅娘,纖麗善舞。后主作金蓮,高六尺……令“窅娘”以帛繞腳,令纖小,屈上作新月狀,素襪舞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態?!?/p>
功過是非,交予后人評說
史上建都金陵的亡國之君,多遭到后世非議。三國吳后主孫皓,“一片降幡出石頭”,白棺素服,自縛出降;南朝梁武帝崇信佛,終起侯景之亂,被囚餓死于景陽樓;陳朝后主陳叔寶,金陵城破時,同寵妃張麗華藏于胭脂井中,后被隋將吊出處死。這三位末代君王,亡國起因各不相同,但卻都亡于虎踞龍盤的金陵石頭城。李煜也是亡于金陵的末代君王,難免要遭到后世的斥責非議。
但是,李煜亡國的原因應該具體分析,就南唐國來講,其不亡是不可能的。理論上,當時整個國家的形勢和歷史發展趨勢要求南唐滅亡,北宋統一;事實上,南唐國勢已敗,李煜即使有能力也無力回天,更何況國策早有失誤,在李煜繼位的前一年,其父李璟已經因國勢衰危而稱臣于宋,減制納貢了。宋朝滅南唐的形勢已定,李煜繼位,也只能采取消極守業的政策。但是,盡管李煜時的南唐面臨著這樣那樣的困難,其畢竟維持政權達15年之久,而且在他被俘的日子中始終時時不忘故國,心系故土,從未心歸宋朝,終至客死他鄉。
史載,趙光義曾問南唐舊臣潘慎修:“李煜果真是一個暗懦無能之輩嗎?”潘慎修答道:“假如他真是無能無識之輩,何以能守國十余年?”徐鉉在《吳王隴西公墓志銘》也寫到:李煜敦厚善良,在兵戈之世,而有厭戰之心,雖孔明在世,也難保社稷;既已躬行仁義,雖亡國又有何愧!
南唐雜詠:我思昧昧最神傷,予季歸來更斷腸。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徐鉉:①王以世嫡嗣服,以古道馭民,欽若彝倫,率循先志。奉蒸嘗、恭色養,必以孝;事耇老、賓大臣,必以禮。②居處服御必以節,言動施舍必以時。至于荷全濟之恩,謹藩國之度,勤修九貢,府無虛月,祗奉百役,知無不為。十五年間,天眷彌渥。精究六經,旁綜百氏。常以周孔之道不可暫離,經國化民,發號施令,造次于是,始終不渝。③酷好文辭,多所述作。一游一豫,必以頌宣。載笑載言,不忘經義。洞曉音律,精別雅鄭;窮先王制作之意,審風俗淳薄之原,為文論之,以續《樂記》。所著文集三十卷,雜說百篇,味其文、知其道矣。至于弧矢之善,筆札之工,天縱多能,必造精絕。④本以惻隱之性,仍好竺干之教。草木不殺,禽魚咸遂。賞人之善,常若不及;掩人之過,惟恐其聞。以至法不勝奸,威不克愛。以厭兵之俗當用武之世,孔明罕應變之略,不成近功;偃王躬仁義之行,終于亡國。道有所在,復何愧歟!
鄭文寶:①后主奉竺乾之教,多不茹暈,常買禽魚為放生。②后主天性純孝,孜孜儒學,虛懷接下,賓對大臣,傾奉中國,惟恐不及。但以著述勤于政事,至于書畫皆盡精妙。然頗耽竺乾之教,果于自信,所以奸邪得計。排斥忠讜,土地曰削,貢舉不充。越人肆謀,遂為敵國。又求援于北虜行人設謀,兵遂不解矣。
陸游:①后主天資純孝……專以愛民為急,蠲賦息役,以裕民力。尊事中原,不憚卑屈,境內賴以少安者十有五年。②然酷好浮屠,崇塔廟,度僧尼不可勝算。罷朝輒造佛屋,易服膜拜,以故頗廢政事。兵興之際,降御札移易將帥,大臣無知者。雖仁愛足以感其遺民,而卒不能保社稷。
胡應麟《詩藪·雜篇》:后主目重瞳子,樂府為宋人一代開山。蓋溫韋雖藻麗,而氣頗傷促,意不勝辭。至此君方為當行作家,清便宛轉,詞家王、孟。
王世貞《弇州山人詞評》:花間猶傷促碎,至南唐李王父子而妙矣。
沈謙(沈雄《古今詞話·詞話》卷上引語):后主疏于治國,在詞中猶不失南面王。覺張郎中、宋尚書,直衙官耳。
納蘭性德《淥水亭雜識》卷四: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質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
余懷《玉琴齋詞·序》:李重光風流才子,誤作人主,至有入宋牽機之恨。其所作之詞,一字一珠,非他家所能及也。
周之琦《詞評》:予謂重光天籟也,恐非人力所及。
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李后主詞如生馬駒,不受控捉。毛嬙西施,天下美婦人也。嚴妝佳,淡妝亦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飛卿,嚴妝也;端己,淡妝也;后主則粗服亂頭矣。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后主詞思路凄惋,詞場本色,不及飛卿之厚,自勝牛松卿輩。(卷一)余嘗謂后主之視飛卿,合而離者也;端己之視飛卿,離而合者也。(卷一)李后主、晏叔原,皆非詞中正聲,而其詞無人不愛,以其情勝也。情不勝而為詞,雖雅不韻,何足感人。(卷七)
馮煦《宋六十一家詞選耇例言》:詞至南唐,二主作于上,正中和于下,詣微造極,得未曾有。宋初諸家,靡不祖述二主,憲章正中,譬之歐唐褚薛之書,皆出逸少。
王鵬運《半塘老人遣稿》:蓮峰居士(后主別號)詞,超逸絕倫,虛靈在骨。芝蘭空谷,未足比其芳華;笙鶴瑤天,詎能方茲清怨?后起之秀,格調氣韻之間,或月日至,得十一于千首。若小晏、若徽廟,其殆庶幾。斷代南流,嗣音闃然,蓋間氣所鐘,以謂詞中之帝,當之無愧色矣。
王國維《人間詞話》: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周介存置諸溫韋之下,可謂顛倒黑白矣。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是后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