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簡介:
影塵,原名鄭連俠
1993年畢業于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教育系。
2002年進修于中央美術學院。
2008年就讀于首都師范大學工筆重彩高研班。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理事
綏芬河市美術家協會主席。
參加展覽及獲獎情況
作品《寒露》在《中國當代花鳥畫大展》獲優秀獎(最高獎)(中國美協主辦)
作品《凝霜辭秋藏芬苾》在《錦繡中原—中國畫展》獲優秀獎(最高獎)(中國美協主辦)
作品《不愁無處落秋聲》在《吉祥草原 丹青鹿城中國畫作品展》獲優秀獎(最高獎)(中國美協主辦)
作品《屹寒垂首聽春華》入選《八荒神通—哈爾濱中國畫展》(中國美協主辦)
作品《白露為霜》入選《畫說武當—中國畫展》(中國美協主辦)
作品《素榮》入選《泰山至尊-中國畫展》(中國美協主辦)

女畫家鄭連俠以傳統工筆和重彩工筆確立了自己在畫壇的藝術態度,其繪畫呈現唯美的藝術風格,這與她深厚的功底密不可分。以鄭連俠的性格,她的審美取向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只要心中有個太陽在,生命就是旺盛的”,正如她的座右銘一樣。經過多年的探索,鄭連俠逐漸由工筆轉向創作“葵”系列作品,通過向日葵這種陽光熱情的畫面形象,展現出她熱愛生命和對正能量的追求,從而摹寫了自己的理想與內心世界的精神狀態。
一株向日葵從生長、含蕾、開花、成熟,再到枯萎,不管哪個時期在畫家鄭連俠的眼里都充滿著生命力。在她的《葵》系列作品里,各個生長時期的向日葵都能入畫。她大部分作品的畫面都呈現淡雅風格,金黃花瓣里沉淀著灰色,葉子也呈現畫家本人所理解的灰綠,畫面質地以深色為基調,這與通常所見的燃燒著熊熊的火焰的向日葵畫面形成鮮明的對比,呈現的是另一種優雅的生命力。在繪畫技法上,鄭連俠擅用日本的蛤粉。這種技法緣于她自己對重彩的理解,是她對色彩的提煉過程。灰色調的畫面與白色的蛤粉形成強烈的對比,厚重和單純中充滿生命的靈氣,使讀者融入到鄭連俠豐富的主觀情緒之中,這種既是向日葵又超越向日葵的表達方式,使人感受到畫面不僅是一株(一片)植物,更是帶有飽滿熱情的生命體。
從2008年起至今,鄭連俠創作出比較成熟的“水墨意葵系列”、“蛤粉工葵系列”作品。這些創作是從理性到感性的過程,在穩中求新中形成自己典雅神韻的風格。目前她又開始嘗試創作“紅葵”,畫面里的葵桿、葵葉以朱砂入畫,葵籽依然用黑色,形成鮮明的紅與黑的強烈對比。從畫面內容上看,葵花籽飽滿厚重,葵身熱情華麗,加之合理的構圖,使得無論是畫面感覺還是表達的思想都能讓人陶醉于畫家的想象之中。
當然,鄭連俠筆下更不乏成熟之后的向日葵。她出生在北方,在她的印象里,秋天的交響樂還沒有結束,寒氣就已經來襲,萬物蕭瑟,向日葵脫盡碧綠鮮黃的鉛華,蛻變成一株株老葵,挺立在暮秋的寒風里,這時,她會描繪向日葵花瓣逐漸凋零、色彩逐漸褪去的形態。但在她眼中成熟的向日葵是一種深深的低頭,更是謙躬的態度,裹著飽滿的籽粒堅守著一場輝煌,以平凡而堅毅的生命,默默地書寫悲壯的贊歌。直到有一天,向日葵的飽滿的籽粒就會脫落到大地上,來年又會發芽、成長,生生不息。

鄭連俠的“葵”系列作品,在繪畫藝術的漫長歷史中,已成為最被人熟知的代表作,她說:“我筆下的向日葵,因無花、無色、所以簡稱‘葵’,我的每一株葵,都是一種載體,一種語言,一種表達方式”。
藝術的真諦是傳達一種文化精神,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心靈的啟迪。所以,我理解鄭連俠的畫面絕妙之處在于描畫出一種頗有象征意味的植物的飽滿與生命,是藝術情感和藝術追求對自然生命的理解。同時,畫家也通過對向日葵的描繪,表達了她對生命輪回的理解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