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護士是醫療活動中的主要成員,護理工作離不開人際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本人雖然在計劃生育部門工作,但多次到省市醫院進修,都是從事臨床護理工作,在工作中深切感受到護士在執行醫囑護理病人的每一個步驟中,都需要與病人進行溝通以取得病人的理解配合,有效的溝通才能提高患者信任度,減輕患者身心痛苦,減少護患矛盾和醫療糾紛,所以說護患溝通不僅是提高護理效果的需要,更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關鍵詞】護患溝通 技巧 護理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也不斷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識、維權意識日益增強,對護理質量的期望值越來越高,由于護理人員的素質和水平發展不均衡,有的護士在提供護理服務時還單純停留在以疾病為中心的傳統護理模式上,不能做到與時俱進以人為本,這不僅使患者及家屬感到不滿,也使醫護人員勞而無功、喪失積極性和主動性。這種現象不僅阻礙醫學的進一步發展,也不利于患者康復,導致患者病情遷延漫長、經濟負擔加重。造成護患矛盾日趨突出、加劇?,F代護理模式要求以人為中心,這就需要護士與患者加強溝通,有效的溝通既可消除誤解與沖突,增加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與合作,也可以發揮護士的主觀能動性,降低護理差錯和事故的發生。
1.護患溝通的重要意義
1.1 護患溝通的含義、特征及形式
護患有效溝通是指護患之間確切無誤的信息交流,是保證護理程序順利實施,對病人進行系統的全方位護理的首要環節,對順利完成護理措施至關重要。護患溝通的特征主要包括專業性和工作性的溝通,特殊信息內容的溝通,多渠道、范圍廣的溝通,需要運用多學科知識所進行的溝通,具有一定道德和法律意義的溝通,應病人為中心的溝通。護患溝通的形式包括語言溝通和非語言溝通。其中語言溝通包括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非語言溝通包括儀表和身體的外觀,身體的姿勢和步態,面部表情,目光的接觸,手勢及觸摸等六個方面。
1.2 護患溝通的重要性
良好的溝通技巧是護士的一項基本技巧及能力。護理人員在“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下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所建立的護患關系本身就具有治療作用,能滿足患者的需要,使患者心情舒暢,機體功能得到增強。通過護患溝通,可以協助病人適應醫院環境,消除和減輕陌生和孤獨給病人帶來的心理壓力。通過溝通鼓勵病人與醫護人員、同室友多接觸,使病人感到周圍的人對他的同情、關懷和重視,以保持心理平衡,獲得康復。通過溝通有利于護士及時了解患者的要求,對患者的信息及時作出反應,使患者感受到尊重及關心,從而密切護患關系,解除病人的思想負擔,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和決心,使其保持最佳的治療狀態。
1.3 護患溝通的意義
現代護理模式要求護士不僅要撐握高超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還要具有良好的與病人溝通的能力和技巧,以了解病人的身心狀態,收集資料采集正確的病史信息,為醫生診斷提供依據,減輕病人的身心痛苦,創造最佳的身心狀態,促進醫患之間的了解與支持,滿足病人身心需要,提高護理質量。
2.護患溝通的原則和技巧
2.1 護患溝通應遵循的原則
護患溝通應遵循的原則主要有以下幾種:讓病人主動表達,護理人員應盡量鼓勵、傾聽、引導病人訴說,不要輕易打斷。少用說理的方式,在整個交談中,護理人員要盡量鼓勵病人說出自己的感覺與想法,不要去急于糾正。采用開放式的交流,護理人員在詢問病人時,少用封閉式問句,應使用開放式問句,以收集更詳實、廣泛的資料。把握語言環境,貼近患者的身份、思想、職業修養、性格、心情、處境進行交談與溝通。了解溝通對象,根據病人知識水平、理解能力、性格特征、心情處境、以及不同時間、場合的具體情況,選擇病人易于接受的語言形式和內容進行交流溝通。信任和尊重病人,由于年齡特征、性別差異、經濟條件、文化背景、地區風俗、社會環境等因素影響,病人之間存在較大差距,護士與他們溝通時應該做到一視同仁,尊重病人的人格。
2.2護患溝通的基本技巧
2.2.1 語言溝通技巧
語言是護士與患者進行信息傳遞和思想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是心理治療與心理護理的重要手段,語言交流在護士與患者溝通中對加速疾病的轉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恰當運用語言交流技巧首先要了解患者的需要,與患者溝通中要注重換位思考,對患者的憂傷和顧慮要出面安慰,耐心傾聽患者的傾訴。針對患者職業、年齡、文化背景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交談方式,如與文化層次較高、對醫學知識有較多了解的患者進行交談時,可以適當使用醫學術語,言簡意賅,與醫學知識較少的一般患者尤其是農村患者交談時,則語言要通俗易懂,細致入微;不可用床號取代稱謂,初次見面避免直呼其名,要適當用敬語,充分表示對患者的尊重。對不治之癥的患者,要用保護性語言,少用治療性語言?;卮鸹颊咴儐枙r語言要同情、關切、熱誠、有禮,避免冷漠粗俗。
2.2.2 非語言溝通技巧
非語言又稱體態語言,是指伴隨著溝通而發生的一些非詞語性的表達方式和行為的溝通方式,非語言溝通有助于提高溝通效果。常用的非語言交流是微笑。恰當適時的微笑可以給患者以親和力及安全感,給患者帶來欣慰,但若患者正在傷心時,護士仍面帶微笑則會令患者反感。所以微笑語言的運用要恰當好處。眼神語言是護士在護理過程中,巧妙地運用眼神的表達增強說話的感染力、增進與患者感情的交流的一種方式。護士整潔大方的儀表、穩重的舉止、親切的語言、開朗無私性格,都能喚起病人的樂觀情緒,贏得病人對護士信任感,相反,污濁的衣服、懶散的工作作風、生硬的語言、過分濃妝艷抹等,會使病人反感而疏遠。還有一種是傾聽,護士通過耐心細致的傾聽,可以更為全面真實的了解患者生理心理情況,制定富有個性化和人性化的護理計劃。
3.影響溝通的因素
3.1 生理因素
當一方處于疲勞、疼痛、饑餓、失落等狀態時,會使其難以集中精力而影響溝通效果,但當這些生理因素消失后,溝通就能照常進行。
3.2 情緒因素
護士應有敏銳的觀察力,及時發現患者隱藏的感情和情緒,同時還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以確保護患溝通的順利進行。
3.3 認知因素
認知即個人對待發生于周圍環境中的事件所持的觀點。由于個人經歷、知識水平、興趣愛好、價值觀、人生觀的不同,對人與事物的認識也會有較大差距,這就要求護士在與患者溝通時要盡量考慮到對方的語言習慣、文化層次與職業等因素,少用專業術語,多用通俗易懂、簡單明了的語言。
3.4 性格因素
性格開朗大方、熱情直爽的人比較容易與他人溝通,而性格孤僻、內向、固執、冷漠的人就很難與人溝通。護士要因人而異有針對性、創造性地開展護理服務。
3.5 文化因素
不同民族、不同地區、不同年齡的人都會有特定的文化特色與傳統、信仰等。因此,護士在與患者接觸中,要充分了解尊重他們的文化傳統,以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3.6 環境因素
干凈整潔,舒適安靜、光線充足、空氣流通的環境,使患者能得到放松,從而積極參與溝通。
小結
護患溝通是處理護患之間人際關系的主要內容,護理人員要時刻加強自己的職業素養,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視病人如親人,不斷提高自己的觀察、理解和判斷能力,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從而有效減少醫護患矛盾和沖突,促進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