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的戰(zhàn)略下,一大批中小企業(yè)將逐漸崛起。但中小企業(yè)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仍然離不開公司治理的保駕護航。
良好的公司治理意味著公司的決策程序更科學,重要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公司運營更穩(wěn)健,具有更強的抵御風險能力。那么,廣大中小企業(yè)該如何完善公司治理?在上市公司中,能不能找到可借鑒的做法?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和創(chuàng)業(yè)邦,第四次聯(lián)合推出“中小板、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公司治理評價”榜單,旨在系統(tǒng)評估該群體上市公司的治理現狀,以期引導處于高速成長階段的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并為廣大中小企業(yè)的發(fā)展提供借鑒和參考。

然而,評價結果顯示,樣本公司的總體治理水平仍然較低,并且兩極分化現象明顯。在公司治理的四個方面,以硬性規(guī)則為主的信息披露與合規(guī)方面表現最好,以自主改進為主的激勵機制方面表現最差,這與2011年?2013年的評估結果類似。
治理得分較高的公司,盈利能力和成長能力均較高。公司治理得分與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37、0.32,與凈利潤增長率的相關系數為0.15。公司治理得分前50強的資產收益率平均值、凈資產收益率平均值分別為5.5%、7.9%,遠高于后50強的4.6%、6.2%。
自然人作為實際控制人時公司業(yè)績更佳
1056家公司中,36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國有股,634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自然人,151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法人,剩余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不明確。744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既有法人也有自然人。
按國有股、自然人、法人進行分類,實際控制人為自然人的公司凈資產收益率平均值為8.4%,實際控制人為法人的凈資產收益率平均值為7.5%,實際控制人為國有股的凈資產收益率平均值為5.1%。實際控制人既有自然人也有法人的公司,其凈資產收益率平均值為8.1%。
自然人作為實際控制人時公司業(yè)績更好,原因不是自然人比法人更關注公司業(yè)績,而是自然人直接作為公司實際控制人的情況下,結構簡單,利益鏈條短,通過關聯(lián)交易和轉移定價手段等實現控制人收益的機會少。
機構投資者參與上市公司治理效果更好
近年來,機構投資者參與上市公司治理的積極性越來越大,對公司決策逐漸產生了影響。
首先,機構投資者同時接觸多家公司,掌握多方面的信息,可以為公司決策提供參考。我們調研的數據顯示,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越高,對公司業(yè)績的正面影響也越大。

在1056家公司中,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最小值為0,最大值為88%。機構持股比例小于30%的公司,凈資產收益率平均值為7.2%。機構持股比例大于等于30%的公司,凈資產收益率平均值為11.7%。
應重視投資者接待活動
上市公司都需要不定期地接待來訪投資者,解答投資者關心的問題。
按照交易所規(guī)定,上市公司接待投資者后需進行信息披露。但是,根據公開信息發(fā)現,2014年,有142家公司從未舉辦過投資者接待活動——當然,也有可能舉辦了接待活動但未予公布。無論怎樣,這均表明上市公司在投資者接待方面存在疏忽。
在有投資者接待活動的公司中,172家公司舉辦投資者接待活動超過10次,35家公司舉辦投資者接待活動超過20次。數據顯示,上市公司的投資者接待活動與上市公司業(yè)績高度正相關。投資者接待活動超過5次的公司,凈資產收益率平均值為8.4%;超過10次的公司,凈資產收益率平均值為8.8%;超過20次的公司,凈資產收益率的平均值為11.2%。
董事會獨立性強有利于提升公司業(yè)績
1056家公司中,獨立及非執(zhí)行董事比例的平均值為50%,1/4分位數為25%,最大值為100%。有1/4的公司的獨立及非執(zhí)行董事合計比例還低于25%,遠遠沒有達到獨立董事不少于1/3的監(jiān)管標準。
數據還顯示,董事會獨立性越強,越有利于提升公司業(yè)績。獨立及非執(zhí)行董事比例低于50%的公司凈資產收益率平均值為7%,獨立及非執(zhí)行董事比例大于等于50%的公司凈資產收益率平均值為8%。適當提高獨立董事及非執(zhí)行董事比例,已經不僅僅是滿足監(jiān)管要求的問題,對公司自身業(yè)績的提高也有實際益處。
董事長與總經理分離可以加強制衡
對于初創(chuàng)公司,兩職合一有利于提高決策效率。對于成熟公司,由于規(guī)模較大,一旦決策失誤,損失將非常大,通過兩職分離可以加強制衡,防止專斷行為產生的嚴重后果。
2014年,381家公司為兩職合一,675家公司為兩職分離。兩職合一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平均值為8.8%,兩職分離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平均值為6.9%,二者差異顯著。
到底是兩職合一提升了公司業(yè)績,還是業(yè)績不佳的公司更傾向于采用兩職分離的做法,以圖改進管理、提升業(yè)績?根據一些個案調查,我們傾向于后者。
監(jiān)事會成員持有股份讓公司更有動力
監(jiān)管部門和交易所并未要求監(jiān)事會成員持有公司股份,監(jiān)事會成員是否持股由公司自主決定,這可以衡量上市公司是否愿意主動改進公司治理,提升公司業(yè)績。但我們發(fā)現,更有動力的監(jiān)督能帶來更好的公司業(yè)績。
2014年共有492家公司的監(jiān)事會成員持有公司股份,監(jiān)事會成員持股比例的最大值為18.14%。這492家有監(jiān)事會成員持股的公司凈資產收益率平均值為9.3%,顯著高于沒有監(jiān)事會成員持股的公司(6.2%)。

信息披露質量高的公司業(yè)績更好
信息披露一方面是公司經營狀況的反映,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外界了解公司、參與到公司的發(fā)展中,促進公司提升業(yè)績。
正因如此,國際領先公司都把信息披露作為一種主動性的溝通工作,而不僅僅是一種滿足監(jiān)管要求的合規(guī)行為。深交所根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情況進行年度考核,2014年,242家公司考核結果為A,713家公司為B,84家公司為C,17家公司為D。信息披露與公司經營業(yè)績之間具有顯著的正相關性。信息披露水平由高到低的A、B、C、D四個等級公司之間,凈資產收益率平均值依次遞減,從6.8%到-6.1%。
股權激勵還遠遠不夠
股權激勵是長期激勵機制,有利于被激勵者的個人利益與公司利益實現一致。
監(jiān)管部門和交易所均出臺了各種指導意見,鼓勵上市公司實行股權激勵計劃。公司員工和投資者也希望上市公司實行股權激勵計劃。但是,2014年僅有380家公司實行了股權激勵計劃,這些公司在公司治理其他方面的得分亦優(yōu)于其他公司。并且,這380家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平均值為9.1%,遠高于未實行股權激勵公司的6.6%。
與此同時,2014年有943家公司的董監(jiān)高持有公司股份,113家公司的董監(jiān)高未持有公司股份,前者凈資產收益率平均值為7.8%,遠高于后者的4.6%。這些均反映了長期激勵對公司業(yè)績的提升作用。
核心技術人員持股比例最高達18.5%
核心技術人員是公司的關鍵人力資本,關系到公司的長期發(fā)展。
對核心技術人員的激勵,最好同時包括薪酬激勵和股票激勵。但2014年,只有119家公司的核心技術人員持有公司股票。在這119家公司中,核心技術人員持有公司股票比例的最小值為0.23%,最大值為18.5%。核心技術人員持股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平均值為9.2%,利潤總額增長率平均值為13.1%,遠高于核心技術人員沒有持股的公司的7.2%、4.2%。

185家公司實行了員工持股計劃
中小企業(yè)中,普通員工的人力資本價值普遍較高,對員工的長期激勵越來越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司治理問題。
2014年6月,中國證監(jiān)會發(fā)布了《關于上市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計劃試點的指導意見》,引導上市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截至2015年6月30日,樣本公司中共185家公司實行了員工持股計劃,這185家公司在公司治理其他方面的得分也更高,比未實行員工持股計劃的公司高2.6分,這表明員工持股計劃與公司治理水平之間乃互相促進關系。實行員工持股計劃也可以提升公司業(yè)績,185家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和利潤總額增長率平均值分別為7.8%、14.3%,高于未實行員工持股計劃公司的7.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