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今生一定是和九龍江有著怎樣的不解之緣,對她的眷戀總是超乎常人的想象,我甚至不惜血本,把新居安置于九龍江畔最前排。這樣的地理位置給我提供了一個非常有利的平臺。每天,我只要拉開窗簾,就能面朝九龍江,觀潮起潮落,看船來船往。這些過往的船只,有石碼到廈門的快艇,一艘艘的劃過碧波迎浪而上,留下的是水里激起的一層層浪花;有偶爾出現在眼皮下的小杉板船,那是漁家就近討海用的,小小船只孤零零地飄流在河中撒網作業;出現最多的,便是停泊在我家門前水域的連家船,一排排整齊地停泊在岸邊。這些船只,遇到休魚期或臺風天,他們會集體結伴回來。我家樓下水域就是他們的歇息地。
有點遺憾的是,搜遍視野,卻難于再現當年小渡船的蹤跡。九龍江依舊,江景更美,曾經的那條小渡船,卻已悄悄地淡出我的視線……
不能不說,對于小渡船我是情有獨鐘的。兒時的渡船總能喚起我一些青澀的回憶。在我眼里,這樣一艘艘以過河為目的的小渡船,儼然就是我心目中的小游輪。至少它能滿足我廉價的出游愿望,滿足我那坐著小船在江中蕩漾的新鮮感。我生于石碼長于石碼,紫泥那邊沒有親戚。過不過河都無所謂。只是出于對小渡船的喜愛,出于對那滔滔江水的無盡向往,我每周都要省下5分錢,利用周末放假時間帶上妹妹一起登上小渡船。那個年代,出門旅游是件遙不可及的夢。我們唯一能做的是花最少的錢,卻同樣可以享受那種在船上兜風觀景的效果。那時的我們不懂得計算漲潮時間,偶爾遇上漲潮坐渡船那是最愜意的事。迎著波浪上下顛簸,或左右搖擺,觸手能及的河水讓我們忘情地擊打著,我想,坐渡船的最佳感覺莫過于如此。渡船若是碰上退潮,那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以前九龍江沒人采沙,河里沙床厚重,退潮時經常擋住渡船上岸的航道。這個時候,所有乘客必須下船,一手提著鞋襪,一手拎起褲管,踩著一段高低起伏的沙波,心里雖怕卻頗感刺激,等我們走過沙路,等候在那邊的另一條渡船再把我們接走。船家這樣的接力載客可謂用心良苦。買船票走沙路絕對不僅僅是傳說,就因為這樣的過程此生難于再現,這段特殊的畫面只能定格在永遠的記憶里。
幾次的“船上旅游”后,我漸漸發現一個規律:渡船收費都是上岸后經過檢票處才交錢的。仿佛找到一個省錢攻略,我當即和妹妹商定,我們坐船的目的不在于上岸,既然這樣我們可以不上岸不交錢。就這樣,每逢渡船靠岸后,我們姐妹倆便跟著走下船,然后裝著若無其事地在岸邊的河里洗手嬉戲,等那艘渡船帶走另一批乘客,我和妹妹便又登上另一艘渡船打道回石碼。我無法想象,我那幼小的心靈怎么可以出現這么“無恥的”逃票想法?必須聲明的是,這樣一艘不起眼的小渡船,它圓了我童年最膚淺的出游夢想。我們美其名曰“游山玩水”。就這樣在經歷了幾次的逃票后,岸上的管理員發現了我們的秘密。他們擔心我和妹妹在河邊戲水危險,把我們“遣送”回船上后,并沒有讓我們交費的意思。但從此后我們再也不敢逃票。
青澀的回憶讓我帶著淡淡的愧疚。今天,當我不想再逃票,當我已經攢夠了無數的五分硬幣,當我還想再次體會那種船上晃悠的感覺,此時我卻再也見不到心中最愛的小渡船。在交通設施發達的今天,橋梁已經取代了渡船存在的價值,縱然岸邊再有一艘小渡船停泊著,恐怕也是無人問津。只是在看不到他們昔日的身影時,偶爾會觸動我的某種懷舊情愫。今天,開著愛車穿梭在橋上的人們,誰還會在意那一聲“船來了,過河啦……”
歲月輪回,此景只在記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