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年暮春出城踏青,我們叩訪了兩個小鄉村,一個是位于云霄縣陳岱鎮的白礁村,一個是火田鎮的圓峰村。巧的是這兩個相隔甚遠的村莊,均與我同事小陳有關。碧海銀灘的白礁村,是她出生和成長的娘家,山巒疊翠的圓峰村,則是她丈夫的故鄉。小陳真有福份,云霄縣兩個富美鄉村都是她的家,堪稱山海春歌可詠可頌。
客居云霄30年,初次來到白礁村。背山臨海的漁村,有一片600余畝的淺海灘涂,是魚蝦養殖戶的聚寶盆。700多畝的田地是村民們耕種的熱土。春雨剛過,田園里一片濕綠,青青的禾苗,嫩綠的蔬菜,陽光下瑩瑩放彩。舉目望去,不大的村落,房舍簇新,小樓林立,道路整潔,給我第一印象真好。人們都說沿海漁民勤勞,眼前的景色足已證實。
熱情好客的村委正好是小陳的胞弟,領著我們走村穿巷,在藍天白云下春游白礁。沿著環村水泥路,大伙來到了一個恬靜的公園,這是一個占地12畝的農民休閑公園,一棵老榕樹枝繁葉茂的恰似一把巨傘,正好為安置在公園里的健身器材遮風蔽雨。鵝卵石砌筑的花圃錯落有致,盛開的鮮花爭奇斗艷,林間小路曲曲彎彎。
公園的左側是一條長長的海堤,站在這里就能觀海聽濤,欣賞雪白的浪花搏擊礁石發出的嘩嘩聲。我突然悟出,白礁村的芳名也許就源于此景吧!公園的右側是一個配套齊全的游泳池,海邊人都識水性,想必趕海歸來的人們,卸完滿艙的海鮮,再跳進這清澈的淡水池里,洗去咸澀的海水,洗去一身的風塵和疲憊,是多么的愜意呀!聽說端午節前后,這個偌大的游泳池,還是村民們龍舟競賽的樂園,真是一個多功能的碧池。
地理位置獨特的白礁村,北依綠樹蔥郁的馬后山,東朝碧波蕩漾的海灣,西鄰詔安縣,南望東山島,全村人口不多,僅245戶人家。聰明智慧的白礁人,靠上山種植、下海養殖、農田耕種和出門打工勤勞致富。這里的農家住的都是別墅式的新建房屋,二層樓的院落里有自鉆的水井,也配置有自來水池,考究的噴漆電控鐵門,取代了傳統的竹籬木欄。行走在村道上,沿路欣賞著一戶戶農家院內的景物,真是美妙。
聽說,新一屆的村官們為民辦了很多實事,你瞧,腳下這千余米長的環村水泥路,恰似一條黛色的玉帶環繞著村莊,美輪美奐。一盞盞太陽能路燈安置在巷口村道,想必入夜定像數顆星星給路人帶來光明,幾個監控探頭,像衛士一樣為村民們站崗放哨。春光里,名花異草盛開在路旁,白礁村變成了方圓百里人們稱頌的富美鄉村,也成了白礁人引以為豪的美麗家園。
依依惜別了海風吹拂的白礁村,游興正濃的踏青者,又邁上了去火田圓峰尋覓芳蹤的途徑。
圓峰村離火田鎮十余公里,道路彎多、坡陡,我們一行幾經顛簸、跋涉,終于來到了隸屬圓峰行政村的婆仔樓自然村,這是一個云盤霧繞的小村莊,背靠巒峰連綿的吊藤山,面朝清流淙淙的蓮峰溪,真是個秀美的村落。接待我們的是小陳丈夫的堂兄,一位五十歲左右的村官,他帶我們走進了一個大棚,里面是鐵皮石斛的種植園。
鐵皮石斛在唐代《道藏》醫書中被列為“中華九大仙草之首”,系歷代皇室貢品,有“植物黃金”之美譽。比蟲草、人參更加名貴,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藥用植物。其培育環境和緩慢成長期,在種植條件上要求十分苛刻,而火田圓峰婆樓村的地理環境最適合石斛的生長。
占地30畝的鐵皮石斛種植園,采用現代大棚栽種。大棚周邊空氣清新,群巒環繞,翠竹簇擁,石斛園里郁郁蔥蔥,白花點點,生態原始的筆架山上飛流直下的泉水,正好是石斛噴淋所需的純凈用水。成熟的鐵皮石斛可鮮食,嫩枝口感鮮美,老枝風味獨特。泡茶清香,榨汁清甜,入膳滋補,泡酒潤肺,真是人間仙草,令很多城里人青睞。
鐵皮石斛的市場價好,市場需求量大,天然的地理位置為圓峰村民打開了一條致富的陽光道。
這個小山村不僅有一片鐵皮石斛種植園,還有一個杏鮑菇生產基地,兩個產業相距僅幾步之遙。杏鮑菇是小陳丈夫從外地引進的一個企業。杏鮑菇肉質肥厚鮮嫩,頗富營養成份。具降血脂、膽固醇,促消化、強免疫、防心血管病等功效。系綠色無公害食用菌鮮品,在廈門、福州、廣州等大超市銷量很好。
杏鮑菇皮白肉嫩,煮、燉、炒烹調方便,口感鮮美,入口滑潤。它不僅可以抗老化,排毒素,有菇類靈芝的雅號,據說還是航天員們指定食品之一。
當我們看到兩個生產值如此之高的產業均出自一個小村莊,實為它拍手稱快,這里的村民可以不出遠門,就能掙到人們外出打工的雙倍,還可以兼顧田園的四季耕種,與父母妻兒共享天倫,建設家鄉,守護家園,與當今很多僅剩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的村莊相比,圓峰人是多么幸運,多么令人羨慕和稱頌的呀!
是啊,小陳的娘家白礁,婆家圓峰都是古郡云霄最富美的鄉村。就像一首春歌,悠揚清亮,唱響在田園海灣、回蕩在山谷沙灘,久久留在踏青者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