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和同事談聊起子女未來的婚姻,絕大多數為人父母之輩都一致認為:只要子女喜歡,他們找什么樣的都接受,至于合不合適,做父母可以指出來,聽不聽是他們自己的事情!愛情這東西,不是父母或者書本總結出的公式或定義,每一個人,都必須親自去體驗其中活生生酸甜苦辣,才能明白!
我想,這也是現今中國大部分父母對于子女婚姻自由的態度,即使有一些父母對自己子女找的對象不滿意,也不能強加干涉。因為,你的子女喜歡那一類你眼里缺點很多的對方,說明你的子女就是那一類人。因為找對象,就是找另一半,他們在找的過程,自愿彼此喜歡對方的過程,也一定是彼此心靈適應,心靈舒適的過程。
在尋找愛情的過程一定要有自信,試想,一個自卑的人,在尋找自己喜歡另一半類型時,因為自己身高不夠、長相不好、條件差等等不敢放手一搏,大膽表白,那失去的自然就會變成心頭之恨,心靈上所想要的另一半得不到,變得悲悲切切,只得感嘆一句:“心比天高,命比紙??!”
好在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的強盛,中國的年輕人也變得越來越自信。身高不夠,能力彌補;長相不好,氣質提升……總之在尋找伴侶的過程中,也是一個自我提高的過程。即使最終經過無數挫折和拼搏,終于找來的另一半,不是心靈最契合的那一個,也一定是心靈有接近點的那一個。這樣的狀況在發展中,有可能最終心靈不斷接近,直至完美結合;也有可能結了婚,心靈越走越遠,最終各自紛飛。所以,在找伴侶的過程一定不是別人眼中金童玉女的事情,只是自己,關于自己心靈的事情。
而社會發展,物質化的時代,很多已經走過人生純潔的愛情向往的人們,特別是所謂走向金錢上成功的人們,心靈需求變味了,被時代的物欲、肉欲演變成的享受型文化緊緊抓住。換妻、結婚后互找情人、性開放等等思潮在國內盛行,為人處事已經無關心靈:小三橫行、老少匹配、權色交易、貪污腐敗……
沒有了心靈,表面的夫妻只是行尸走肉。而追尋心靈契合的伴侶,不管歲月打磨,容顏老去。這樣的心靈,就是中國文化中所表達的意境,也才是人類對愛情追求上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