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一個叫楊銀珍的女孩子寫信給北京電視臺私人定制欄目組,也許林太平不會進入公眾視線。如果不是林太平拒絕留在那個學校,甚至引起攝制組的誤會,私人定制的老師們也不會決心把事情弄個水落石出。也許,我們至今還不會知曉林太平這個普通的青年,他一直在默默做著善事,從未張揚,從未炒作。
他衣著簡樸,里面是打著扣結的白衣衫,外面則是一件青衣衫,頭發束在后面,很有仙風道骨的感覺。他的表情自始至終都很平靜。面對北京電視臺的采訪,他一直都很淡然,面對公眾人物的關注,他一直很安靜。他甚至不知道這些來采訪他的人到底是怎樣的來頭,即使知道了他們是誰,他也沒有如何激動。
他回答欄目組問題時語氣很安靜,很平和,全然沒有慷慨激昂的樣子和憤世嫉俗的不平,更沒有激蕩人心的豪言壯語。 淡然也許是因為經歷的太多了,淡然也許是因為要面對的太多了,淡然是因為要承擔的太多了。看多了需要幫助的孩子,他已經不再流淚心痛,只是盡其所能去幫助。看多了世態虛偽不公,他已經不再激情澎湃,他沒有時間去激動,去憤慨,去呼喊。他只是,他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聲也不響。把孩子需要的物品送到他們的手里。把孩子需要的溫暖撒在他們的心底。他給孩子締造了一個溫馨的家園,給孩子創造一個學習的環境。
就是這名不多言辭的青年,九年如一日,他耗盡自己四十萬的積蓄,奔波在公益活動中。2010年玉樹大地震他是第一批到達前線的志愿者。這些年一直在很多地方支教,并為孩子捐贈過冬衣物。
沒有鋪天蓋地宣傳,更沒有媒體跟蹤報道。根本沒有人知道這幾年來林太平默默無聞地奔走在貧困山區,不聲不響地花光自己的所有積蓄。如今他傾其所有,早已負債累累。為公益活動欠債8萬元,個人生活因為公益活動欠債3萬元。 而他是一個普通的人,本身也為人子,有父母需要孝順,他的父母至今仍然打工,同時他也要結婚生子。
他必須面臨種種現實,如今他之所以選擇離開那些需要他的孩子,并不是要退出公益活動。原來他必須想辦法去掙錢,因為只有掙錢,才能繼續幫助那些孩子。
整個采訪的過程中,他幾乎沒有笑過,也許他負重太多。但是當攝制組精心為他準備的那次晚會,并告訴他女友會離開他時,他肯定地說,女友不會說那樣的話,待他轉身過來,看見女友的身影,左手把她攬過來,右手摩挲著她的秀發,最后一直靦腆矜持的他當著那么多人的面親吻了女友的額頭。那一刻,他笑得那么甜美,那么真實,那么輕松,宛若天真的孩子。
是的,最后他如大家所愿選擇留下來,而且是帶著他的女友一起留下來進行他們的公益事業。
林太平獨愛布衣,因為自古賦予布衣精神就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林太平,一名純粹的老師,不計名利;一名純粹的自愿者,不計名利;一名純粹的善人,不計名利。
他曾經說過,“最大的善念,遠不如最小的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