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曾對一個朋友的女兒蘭子給予很多幫助。蘭子家住在農村,一直喜歡做面食,母親就聯系她的一個做西式糕點的親屬讓蘭子去那里學習。趕上糕點屋不忙的時候,母親會叫上蘭子來家里,給她拿點日常需要的用品,比如洗衣粉,香皂一類的,為了讓蘭子自然的接受,母親就撒謊說,是單位發的,用不完。后來,母親工作調動到另外一個城市,我們全家也跟著搬離,漸漸和蘭子失去聯系。
一晃十余年過去了。前日,母親去一新開的蛋糕店給孫子買生日蛋糕,沒想到,蛋糕店竟是蘭子所開。180元的蛋糕錢蘭子死活不收,母親死活要給,幾個回合的撕扯,母親終得勝。感覺輕松。
回家對我說,你蘭子姐這么多年不容易,要養老人要供孩子,新買的樓至今貸款還沒還清。咱可不能白吃她的。我笑了笑,不置可否。
老公也如此,這些年他一直在幫襯生活條件不怎么好的小叔子。每逢過年我們兩家都在一起過,臨過年的前幾天老公會開車拉上我和小叔子一起去超市采買蔬菜,水果,飲料。雖然小叔子每次都搶著和老公付賬,但每一次都沒有搶過老公。近幾年小叔子做了點小生意,生活也慢慢好起來了。去年,依然是去超市買年貨,付賬的時候,掏錢慢了一步的小叔子又落在了掏卡迅速的老公后面。我明顯看到小叔子臉上失望的神色。
回來我對老公說,其實,你應該讓小弟花一次錢。他訝異地說,不是一直都是我花嘛。他過的不如咱們,再說也沒多少錢。我長嘆了一聲說,適時接受別人的回報也是一種愛的表現。
他們兩個都不懂,他們都不肯給施恩的對象一個心安的機會,實為殘忍。
我愿意接受曾經幫助過的朋友回饋來的情意。有一個小友,業余喜歡寫點文字,投出去的文字總是泥牛入海,她特別羨慕別人文字能發表那種成就感。某日,小心翼翼地發來一篇稿子讓我給修改,我改完不久之后那篇文字見刊了。她欣喜地發信息問我,我在商場挑絲巾,想給你拿一條,要草綠色還是湖藍色?
我爽快地答道:湖藍啊,謝謝。
沒有拒絕,沒有客套,一件禮物,兩次溫暖兩次愛。
適時接受別人的給予,是給對方快樂也是給自己快樂。這似占了便宜在賣乖,但事實確是如此。無私地給予別人幫助和關懷,是一種愛,但給予別人回報的機會,也是一種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