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生長的外省小城,人們普遍不喜歡奢談日常生活之外的無用之物,認為有出息的孩子理應學好數(shù)理化,然后賺錢,當官,過好日子。至于數(shù)理化和賺錢之間有何必然關系,則在討論之外??紤]到少年時代鄙人的數(shù)理化也相當了得,所以我最終選擇成為一個文學從業(yè)者,乃是異于常人之舉。用西方的說法,我是我們家族里的那只黑羊。
如此選擇的根本原因當然在于,文學所帶給我的快樂遠非尋常事情可比。高中是我大量閱讀長篇小說的時期,我至今仍記得那些偉大作品所帶給我的快感,那是一種與生命深部呼吸振蕩的激動,唯有荷爾蒙活躍時期與傾慕的女孩四目相接差可比擬,絕非叉開爪子數(shù)錢能夠給我的。后來從讀者嘗試變?yōu)樽髡?,寫詩,寫小說,過文學生活,最終搞研究和作批評,似乎都順理成章。最近大家似乎格外喜歡討論文學批評的責任和義務,但實不相瞞,我并不認為此事優(yōu)先重要。就我個人而言,之所以作批評,乃是因為我無比熱衷和人談論文學。這事雖不能說與學術責任和社會義務毫無關系,但首先得是源于個體生命的強烈訴求。如果一項事業(yè)連我自己都滿足不了,哪里還有什么對于別人的擔當?
如上所述,如果從事文學批評乃出于一種非如此不可的個人選擇,那么很多問題就都不成其為問題。比如作家和批評家之間的關系問題:作家為自己高興而創(chuàng)作,批評家為自己高興而談論作家的創(chuàng)作,各自高興的事,盡管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但誰也不必巴結著誰或看不起誰。再比如真誠的問題:既然是為自己高興而搞批評,為什么要不真誠?那豈非自己惡心自己?生而為人,如此與自己過不去,真是何必。與此相關的,據(jù)說有一個關于表揚與批判的問題,大意是說,現(xiàn)在的文學批評,表揚太多,而說壞話的幾乎沒有,大概是因為收了紅包云云。關于此事我有四點看法:其一,有些流傳甚廣的說法我總覺得可疑,至少我從未參加過任何一個作品研討會,大家一味諂媚而不提出商榷。其二,非常慚愧,本人所寫批評也大抵以表揚為主,蓋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何必花力氣去讀不值一讀的作品?如果不幸讀到了,又何必再花力氣去批判?有那么多好作品還都讀不完說不完哪。其三,在我看來,較之為表揚而表揚的文學批評,那些為罵而罵的所謂“酷評”恐怕對于“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有更為惡劣的影響。前者至少可以鼓勵孱弱的學步者勉力前行,在文學隊伍已七零八落的今天,庶幾算是一種正能量;而后者除了宣泄批評者的自得自戀,究有何用?其四,關于紅包,我以為文學批評乃是一種腦力勞動,而根據(jù)某種廣為人知的經(jīng)濟學原理,凡勞動者應有所得,熱愛文學的人也需吃飯住房才能活下去繼續(xù)熱愛文學。當然紅包應該拿得像魯迅先生一樣硬氣:北洋政府發(fā)的薪水當然要拿,但是劉和珍君也是要紀念的。
不過,既經(jīng)“后學”洗禮,以上提及的諸多詞匯恐怕都要擱置起來重新審視。比如關于真誠,吾友黃德海就曾經(jīng)追問:你所說的真誠是什么意義上的真誠?他進而言之:批評能否真誠,并非態(tài)度問題,而是能力問題。若循此例,我所說的那種對于文學的熱忱當然也應被重新考量。對于文學的最初之愛,通常表征為莫可名狀的直觀感動;而后逐漸能夠玩味文體之美,可以從技術層面理解最初那種感動如何被構造出來;再然后,習得更多關于文學的“知識”,開始懂得文學絕非純?nèi)粚徝赖膶ο?,而能夠?qū)⒆髌贩胖迷诓煌囊庾R形態(tài)、理論框架與社會位置中去詳加考察。很多人以為這樣從普通讀者到專業(yè)讀者的轉(zhuǎn)變,會造成文學的祛魅,令當初的純?nèi)桓袆幼兊盟魅还盐?;在我看來卻恰恰相反:文學正是因為不斷附麗的“知識”而能持續(xù)幻化出令人驚異的新鮮的美。若非如此,我對于文學如此長久的熱忱也未免過于廉價了。20世紀80年代以降,隨著諸多理論涌入,人們關于文學的認識所發(fā)生的變化,大致和我在個人成長中所經(jīng)歷的變化相仿佛。推演至今,據(jù)說出現(xiàn)了一種學院派的文學批評,飽受爭議。很多人表示這種批評術語太多,看不太懂,這讓我想起曾經(jīng)也有人這樣詬病朦朧詩。我想,那時朦朧詩的追隨者們,如今一定已然擁有一個不同于此前詩歌閱讀者的審美結構。
所以,盡管本文標題有媚俗之嫌,我想表達的意思卻比心靈雞湯要嚴肅一些。愛是寶貴的,也是困難的。我所說的“有愛”,當然是文學批評的基本前提,卻也有著可供不斷開掘豐富的深層空間。
叢治辰,1983年生于山東威海。2002年至2013年就讀于北京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2013年起執(zhí)教于中共中央黨校文史教研部,主要從事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與文化研究、城市研究、當代文學批評。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第三批客座研究員。2012年獲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2013年獲第十屆《上海文學》理論獎,2014年獲第二屆“紫金·人民文學之星”評論佳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