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化騰在提及互聯網的未來時曾有這樣的見解,“我們看到很多所謂的壟斷,在產業不斷變革時依然面臨很大的危機。也就是說,在價值變遷迅速的產業里面,沒有一個公司是可以高枕無憂的”。誠然如此,我們未曾想過微軟、雅虎、谷歌這些巨頭有一天也不得不和行業中的“毛頭小子”纏斗,可互聯網就是互聯網,這個瞬息萬變的行業絕不允許你停下創新的腳步,因為一旦停止,或是哪怕略微遲緩,都可能被后來居上者殺得片甲不留。
沒人否認“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當互聯網占據人們的大部分時間后,互聯網應用之間此消彼長的關系更加明顯,因此,誰掌握互聯網的入口誰就有絕對的話語權。互聯網巨頭的“燒錢”大戰,互聯網企業之間無休止的訴訟,都是它們對于危機感的行為使然。“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樣簡單的道理,誰都懂。
每一個行業的崛起,都始于一批引領未來的企業的出現,互聯網也不例外。譬如將互聯網帶入千家萬戶的個人計算機,IBM和微軟對它的普及功不可沒,這兩個巨頭都曾引領著“當時的未來”。不論這些公司如今的境遇如何,我們都不得不承認,正是有了它們才有如今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而企業的成功源自背后那些創始人的思想與力量,正是有了極具前瞻性與顛覆性的思維模式,才有這些充滿未來感的產品存在。我們不僅需要感謝這些公司所開發的產品以及提供的服務,更應該記住那些推動歷史向前的人們,他們所創造的價值無與倫比。
未來人物,在下一個未來中悄然改變世界
這是一個人人都在提創業的年代。同上世紀的創業者不同,今天的人們更關心互聯網,創業的領域也同互聯網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這是互聯網時代的必然,也是他們心系未來的必然。
互聯網時代的創業沖擊著人們的傳統思維,年齡不重要,學歷不重要,甚至專業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現在可以做到什么,這也許正是現今創業潮來的如此兇猛的原因所在。譬如馬克·扎克伯格20歲從哈佛輟學創建Facebook,創立之初僅是一個供哈佛學生“選美”的小型網站,如今卻成為鏈接全球的社交網絡。另一個典型是哈佛輟學生比爾·蓋茨,他的事跡已無需多言。
不論何時我們都不能小覷這些創業浪潮中的弄潮兒,因為他們每一個人都是未來世界的奠基人,《互聯網周刊》對他們的關注從未停止,從衣食住行到尖端科技,我們期望能將這些未來生活的探索者從幕后請至臺前,希望能夠從他們前瞻性的理念中看到為我們描繪的美好的未來圖景。
未來,互聯網無孔不入
如今提起互聯網,也許許多人的印象還停留在那一塊小小的屏幕中,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猛然發現,互聯網的觸角已經伸向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

如果說俞敏洪拉開了國人進行業余教育的帷幕,并將之推向一個高潮,那么隨之到來的應當是互聯網在線教育的繁榮。在這塊尚未完全開發的土地上,我們可以有更多可能,在國外,谷歌、亞馬遜等便早已開始在線教育的建立,傳統式的統一開課統一教學的格局被打破。相較于新東方時代的課程式教育,在線教育提供的是一個更加開放、平等、包容的新式教育,學生能夠依據自己的時間對課程進行匹配。這種教育方式,在未來必將成為主流。在這樣一個無論何時都極力張揚個性的年代,教育也必須向個性化定制看齊。
如今人們已不再如數十年前一般僅滿足于溫飽,對于物質與精神享受的追求越發強烈,而這一切都建立在資金與財富的積累之上。這也是為什么如今理財類產品、P2P金融、以及財經信息、股市指導等格外火熱的原因。傳統的銀行、基金的理財產品已滿足不了用戶的需求,因而諸如雪球、挖財等一批涉及到“錢”的產品能有如此之大的市場。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我們仍舊認為,這股熱潮會不斷持續,并改變我們的理財觀念與手段,藏富于民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正如互聯網的更新換代一般,物質生活的豐富伴隨而來的是我們生活設施的輪換,二手市場因此變得活躍。傳統的二手市場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但隨著線上二手市場的出現,尤其是細分市場的出現,二手交易的參與感與體驗感正在逐步上升,這不論是對于二手買家還是二手賣家來說都求之不及。而隨著線上二手市場的不斷深入,會有更多的細分類別出現,這在某種程度上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購買二手產品不再顯得那么難以啟齒,因為這正是互聯網時代所追求的生活方式,將物用擴至最大化,極盡可能地挖掘潛在價值。
在如今人人都有智能手機的時代,WiFi的重要性日漸凸顯,更有甚者凡到新地必問WiFi密碼,這也催使一批商用WiFi網絡架構及媒體服務提供商的產生,通過這些服務商的服務,我們僅需一個手機驗證碼便可以方便地使用無線網絡。而如若照此趨勢發展下去,傳統的寬帶網絡必會被取代,在未來的城市生活中,尤其是在大城市中,移動互聯網將借助WiFi而更加深入我們的生活。
然而,隨著公用WiFi的普及,另一個問題開始得到人們的關注,即網絡與數據安全。如今每個人的信息在網絡中近乎透明,之前很多網友被“人肉”的事件,使我們在譴責網絡暴力的同時,對網絡安全產生極大的擔憂。“打造一個交換數字信息零風險的世界”成為一部分互聯網從業者共同的愿望,同時也是萬千普通互聯網用戶的期望。即使如今因部分企業的行為使一部分人對安全軟件產生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只要互聯網存在,我們就需要對網絡安全的保護。
對網絡安全的訴求將隨著“云”的出現與發展更進一步。在最近的幾年,“云”一直都是互聯網的熱門技術,似乎凡事不談“云”便算不上互聯網。云計算給用戶提供了無限的計算能力,不僅簡化了軟件與業務流程,更使服務上升了一個臺階,從這個方面來講,云計算足以稱得上是未來工作的一種方式,同時也改變了傳統的軟件企業。盡管云計算這一理念早在2006年便由谷歌提出,但如今才真正迎來爆發的時機。
在關愛下一代上,互聯網同樣不遺余力,自“三鹿毒奶粉”事件以來,嬰幼兒安全與護理就一直是多數人關注的中心。如今互聯網已經有向嬰幼兒服務發展的趨勢,從母嬰論壇到母嬰電商,人們似乎都想在這一領域發掘出更多的機會。未來我們也許能夠借助互聯網的力量,讓下一代在一個更加安全、清潔、無憂的環境中成長。
去年年底,微信增加短視頻模塊,小視頻市場爆發。這一短平快的拍攝方式,因其簡單、便捷、更貼近生活而受到年輕人的追捧,而各類特效的加入實現“人人都能拍大片”夢想。隨著微電影及各類GIF制作軟件的興起,個人娛樂越發向小而美的方向發展,而以美拍為代表的小視頻應用軟件,將這種審美取向趨近完美,在未來同熒幕中的大電影互為補充,屆時人人都是生活的導演,也是電影的主角。
當然,我們還應注意那些超乎人類想象的領域。虛擬現實,從Oculus Rift到索尼Morpheus再到蟻視科技AntVR KIT,它們讓人類對未來的想象一步步照進現實。盡管市場尚未真正成熟,但他們的努力讓我們相信,虛擬現實距離普通人已不再遙遠。而值得慶賀的是,這一次,中國沒有走在世界的后面,我們終于趕上來了。
縱觀全場我們發現,如今的互聯網已經無所不包,從各個方面沁入我們的生活,這些不僅僅是科技的進步,更是這些未來人物全面的勝利,正是他們的理念與堅持,才使我們的生活因為科技而不同。
也許在互聯網的大浪淘沙中,這些人物會淡出大眾的視野,但創新永不停止,正如馬云所言,“微軟在很多產業占到第一位,大家以為沒機會的時候,Yahoo、Ebay產生了;雅虎已經這么牛了,后來又出現了Google這么強大的公司。當Google已經無所不能,我們又看到FaceBook的崛起;FaceBook之后又有Twitter……互聯網的希望在于創新。”未來人物的靈魂在哪里?在于創新,不僅互聯網的希望在于創新,我們未來的希望更在于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