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類童書,它既是寫給孩子看的,也是寫給成年人的,孩子看到的是童話,成年人看到的則是在奇幻世界里反射出的真實生活。尼爾·蓋曼的《卡蘿蘭》就是這樣一本既寫給兒童也適合成年人閱讀的小說。
《卡蘿蘭》這本小說的書名取自于小說中同名的女主人公。她和爸爸媽媽一起住在一幢老房子里。老房子本是一座大宅,現在被分割成了數套公寓。卡蘿蘭家住在二樓,樓下住著兩位胖胖的老太太—斯平克小姐和福斯波爾小姐,閣樓上則住著一位長著一把大胡子的老先生。卡蘿蘭是個充滿活力的小女孩,一刻也閑不住。她在家里探險,找到了一把舊鑰匙,打開了客廳里一扇雕著花紋的緊閉的木頭門。她記得媽媽曾經打開過這扇門,門的后面是一堵墻。可是當她自己拿鑰匙開了門,卻發現后面是一條黑黢黢的過道,原來的磚墻連影子都瞧不見。她沿著過道進入了另外一個空間。
另外一個空間和她生活過的地方十分相似,腳下是一樣的地毯,墻紙也是家里用的那種墻紙,連墻壁上掛著的畫也和她家里過道上的畫一樣。這分明是她家的翻版。而在這里,她也有爸爸媽媽,她稱呼他們為“另外一個爸爸”和“另外一個媽媽”。他們把卡蘿蘭照顧得無微不至,只要卡蘿蘭想要什么,就能夠得到什么。另外一個媽媽提出,卡蘿蘭只要答應在自己的臉上也縫上一雙紐扣眼睛,就可以永遠留在這個世界里,做她的孩子。
然而,卡蘿蘭拒絕了,她要求回家。她內心其實不喜歡這個有著一雙紐扣眼睛的怪媽媽。當她沿著過道回到公寓,卻發現爸爸媽媽都不見了。此時,她才意識到他們一定被另外一個媽媽囚禁了。為此,她在一只會說話的黑貓的帶領下,打開過道的門,穿越過道,又回到了有另外一個媽媽的世界。這一次,卡蘿蘭才確定地知道原來另外一個媽媽是一個狠心的女巫——她引誘小孩子,然后把他們的靈魂偷走。為了將自己的爸爸媽媽救出困境,卡蘿蘭經歷了種種艱險和挑戰。就在他們即將逃出另外一個空間時,女巫追了上來,卡蘿蘭急忙關上了兩個世界之間的門,女巫被鎖在異度空間里,可是她的手被夾斷了,留在了現實世界,繼續跟蹤卡蘿蘭。卡蘿蘭聰明地把斷手扔進了深井,將女巫的力量永遠封禁。而在這個過程中,她還幫助三個曾被女巫收走靈魂的孩子逃脫了魔法的控制。
蓋曼為《卡蘿蘭》寫的題記引用了英國19世紀文學家G·K·切斯特頓的名言:“童話其實最真實不過:不是因為它告訴我們惡龍是存在的,而是因為它告訴我們惡龍是可以戰勝的。”這部作品中,蓋曼講述了一則關于歷險、勇氣和愛的故事。卡蘿蘭進入另外一個空間,如同《愛麗絲漫游仙境》中愛麗絲掉進兔子洞,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然而,愛麗絲在奇境的遭遇更像是一場有趣的奇夢,而卡蘿蘭所遭遇的則是一場詭異的噩夢。這里有長著四只眼睛發出兩種聲音的怪物,不知道什么年頭就已被關在鏡子里的孩子,四處亂竄的吱吱叫的老鼠,向她沖過來胖得像大肉蟲一樣的掉了一只紐扣眼睛的傀儡,深夜里來撓窗戶的長著猩紅色指甲蓋的裸露著骨頭的斷手。卡蘿蘭曾經告訴黑貓:“你害怕一件事,可還是要去做,那才是勇敢。”對爸爸媽媽的愛使她克服了恐懼,她與女巫展開的對抗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被困在女巫的水晶球里的爸爸媽媽。
然而,這部小說所講述的不僅僅是面對怪物的勇氣,而且也包括了面對不圓滿的現實的勇氣。從某種角度而言,《卡蘿蘭》是童話,也是寓言。它傾訴的對象不但包括學習著探索世界、需要勇氣來陪伴的孩童,也包括想要逃避現實、需要勇氣面對世事的成人。
卡蘿蘭為什么穿越進另外一個空間?將原因歸結于她好奇心重,這是不夠的。其實是因為她感到了煩悶。住在一幢舊房子里,周圍鄰居都是老人,爸爸媽媽天天都坐在電腦前工作,沒有時間陪她玩,沒有時間跟她和聲細語地談心。晴天還好,她可以在戶外奔跑,一旦下雨,就只能困在屋里:“玩具玩厭了,她的書都讀過了。她打開電視,一個一個換頻道。”這是一個寂寞的孩子。她深知大人愛她,但這并不妨礙她內心有一點點奢望:如果他們可以更多地陪著她就好了。
就是這個“如果”,催生了木頭門后面的另外一個世界。那個世界最初似乎是這個世界的完滿副本。在現實世界里,卡蘿蘭的爸爸負責做飯,廚藝實在令人不敢恭維;而在這里,女巫化身的另外一個媽媽會做好吃得不得了的美食。在現實世界里,爸爸媽媽無暇顧及她;在這里,另外一個爸爸和另外一個媽媽肩并肩站在一起,看著她微笑,承諾她再也不用擔心被忽略。這個世界還為她提供了會動的彩畫書、各式各樣的精美玩具。
雖然女巫為她提供了這一切,卡蘿蘭還是選擇了離開。這樣的選擇,除了因為她愛自己的爸爸媽媽,還因為小小年紀的她看到了許多成年人都看不到的真相。她說:“我不愿意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沒人愿意。嘴上說說可以,心里都是不愿意的。想要什么就有什么,那還有什么樂趣?真要那樣的話,什么都沒意思了。”這種所有愿望都能實現的世界只是個人愿望的鏡面反射,和有殘缺、不完滿但真實的世界是不同的。美夢隨時可以成真,卻也沒有了期待與懸念,也沒有了人和人之間的真情互動。如果完滿的世界是一個童話,卡蘿蘭所選擇的則是現實。
蓋曼在談到創作《卡蘿蘭》的經歷時曾經說過,他動筆的初衷是給五歲的女兒寫個童話故事。原以為幾天時間,五到十頁紙就能寫完,沒想到他寫了整整十年,而他的女兒也在這個過程中長成了大姑娘。蓋曼的故事是寫給兒童,也是寫給成人的,連它的結尾也帶有雙重含義。卡蘿蘭戰勝了女巫,這個結尾是寫給有勇氣的孩子們的童話結尾。然而,它也是一個充滿現實含義的成人式的結尾。卡蘿蘭千辛萬苦將爸爸媽媽救回了現實的世界,可是他們根本沒有為一家團聚而熱淚盈眶,更沒有為卡蘿蘭的勇敢而欣慰驕傲。他們失去了被女巫囚禁的記憶,還以為他們忙得忘了時間。一切依舊。爸爸做的飯依然難吃,爸爸媽媽依然忙著自己的事情。可是這才是世界最真實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