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見”到菲利浦·比佐(PhilippeBizot)是大約2011年時在中央戲劇學院外面的布告牌。上面的三個人穿著白衣,閉著眼睛,中間的菲利普臉被涂白,食指輕輕放在嘴邊——“噓”,他好像就在你耳邊,神情靜默,讓你忍不住噤聲,放慢腳步。那是默劇《無形的橋》的海報,時間已經錯過而那時我也不曾知道那個優雅的外國男人的名字。
直到2013年初在荒島戲劇的年會上,湖南戲劇人阿范表演了一出菲利浦·比佐的《愛情約會》——男人用盡一生的時間來等待他的愛人。演出只有三分鐘,是菲利浦2011年的作品,盡管一句臺詞也沒有,我也忍不住在燈光漸暗時熱淚盈眶。這時候才切身體會到那句紅極的歌詞:“我們曾經相愛過,想想就心酸。”那之后,我搜索才知道菲利浦·比佐就是那個優雅的法國男子。
菲利浦·比佐被公認為世界一流的啞劇表演藝術家,出生在“紅酒之鄉”波爾多的他在八歲那年觀看到了當時的法國默劇大師馬塞爾·馬索的表演深受感動,之后便一直研習默劇之道,從給伙伴演出到成為一名真正的默劇演員。到十八歲時,比佐來到大師讓·路易·巴侯(Jean Louis Barrault)的劇團。希望拜他為師。然而在看完第一場比佐的演出后,巴侯卻說:你不需要老師,你可以出師了。僅僅兩年后,比佐便一舉獲得了巴黎國際默劇大賽的金獎。比佐在談論到這段回憶時說:“盡管巴侯沒有教過我表演,但是他默劇表演的境界一直是我表演的準則和目標。在他的藝術里,我能體會到默劇是一首詩。”
而菲利浦也確實做到了——讓自己的表演成為一首詩。現在的他不僅僅讓自己的表演成了詩。他還讓更多的人發現并表達出他們自己身上的詩意。在2013年11月的蓬蒿劇場里,我在菲利浦的默劇表演工作坊“談了一場戀愛”。
你的身體知道
有一個訓練的內容是:比佐讓我們排排坐,想象自己是小學生在上課,他用語言引導我們進入情境,然后走出了“教室”,過了好幾分鐘以后他回來略略有些失望,他說我們已經遺忘了我們自己,小時候老師走出教室沒有哪個教室會像我們這樣安靜。然后他坐在地上,盤著腿對我們說:“永遠不要忘記小時候的自己。TA應該時刻在你心里,現在每次我回頭看,都可以看到八歲的小菲利浦站在我身后,有時候很開心,有時候在發呆,有時候煢煢的。但是每次我看到他都會很安心,看到他開心,我也會很高興。”
在很多時候我們已經不再用直覺做反應,因為生活經驗阻止了我們那樣做。我們會因為害怕而忽略直覺帶來的感受。而小時候的我們則不會,在呂爾特的《四百擊》里,小男孩兒在課堂里會突然跑去親吻一個女孩兒,而長大的我們不會,生活經驗會告訴我們:也許女孩兒會生氣,也許會遭蜚語,也許她再也不會理我了……
比佐的很多課程訓練都在教導我們要用直覺去表演,他覺得如果你在“表演”那么你的表演就完了。“你要信任你的身體,你的身體知道該怎么做。”而大多時候,我們的表演只是我們理智的大腦在告訴我們的肢體:你應該這樣做。
詩意與戀愛
比佐很少待在法國,常年漂泊在外,他非常樂意和各種各樣的人接觸合作,這會給他很多新的靈感。他曾為精神病人、絕癥兒童以及剛果的車間工人表演;也曾向自閉癥、低智力、聾啞等弱勢學生傳授默劇表演技巧;還曾與墨西哥的狼孩們朝夕相處;并先后在法國、美國、黎巴嫩、玻利維亞和巴基斯坦等地開辦默劇學院。
他在表演工作坊里特地說到他與聾啞人一起做表演工作坊的故事,在表演訓練中也有過蒙眼的練習,我想這定是他在與聾啞人合作的時候產生的靈感。
我們被要求蒙著眼睛躲避在我們四周穿梭的一個球體(由比佐和其他學員滾動傳遞),我完成表演后他說。“你閉著眼睛躲避球的樣子就像是在跳舞,非常美,我愛上了那一刻的你。”在那之前我從來沒有想象過自己的肢體是優美的,就算是在普通的時候也可以像是在跳舞一樣,這個形容讓我感覺到幸福,就像是原來真的是可以用肢體去寫詩的。在他的描述里。我甚至感覺到詩意從我的手指里流淌出來啦。
比佐曾經說過:“聾人教會我說話,盲人教會我傾聽;我的語言,是用眼神低語。”
表演工作坊結束的那天的日記里我寫了這么一句話:要做一個愿意為了藝術而殺死自己的人。
【人物資料】
菲利浦·比佐(Philippe Bizot)法國啞劇大師,被公認為世界第一流的啞劇表演藝術家。
四十多年的世界各地巡回演出,使得比佐的角色在教師、導演和啞劇表演藝術家之間隨時自由轉換。透過他精湛的啞劇技藝,一個個電影和小說中的人物如降臨人世般活脫脫地呈現在觀眾面前。如《侯爵》(Marquisde Roland Topor,1990);《賦格的藝術》(L’art de la Fugue,1995);《幸福之路》(Lespetites e tapes du bonheur,1997)。這位孤獨而細致的動作詩人,如同他自己形容的那樣是一個“活躍的靜修士”,往往能在兩個國家或兩場戲的間隙抽出時間來畫水彩畫,筆觸一如他的啞劇才華:細膩,精致,溫柔卻又意境深遠飽含諷刺和神秘。
2014年1月,這位啞劇大師攜帶著他的經典力作《無聲世界四十年》來到中國。這部作品由13個充滿逗趣、悲傷與溫情的小故事組成,勾勒出人生的悲欣交集,在老師眼皮下做小動作的學生、在沙灘上度假的游客、戀愛中的男女、落寞的騎士……不借助道具,沒有搭建場景,單單用肢體語言和表情,菲利浦·比佐形象地塑造了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他的作品經過40年藝術生涯的精粹,每次來中國演出都是場場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