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不是沉睡在書本和地殼里的遺跡,歷史所繁衍的文化是我們每天溫習的課程。一位香港歷史系高材生的獨特視角,一定會是你寫作時的精彩素材,更是你反思生活的細致入口。
很多人問我湖南的特色菜是什么,我總答不上來。關鍵在于湘菜種類繁多,各有特色,要選一個最有特色的代表菜,免不了一番篩析遴選,很費腦筋。一度我想用辣椒炒肉作該問題的標準答案,不過辣椒炒肉似乎過于普通——豬肉各地都有,辣椒各地也都有。雖然炒法并不相同。但要將它作湘菜代表,總是勉強。想來想去,我覺得臘魚、臘鴨、臘肉等臘味,可以算是湖南一絕。
臘味這東西,既上得了臺面,可以成為餐廳的招牌美食,又足夠親民,家家都能制作,也可以隨時食用。臘味可蒸可炒,蒸的做法中以瀏陽蒸菜為代表。臘魚臘肉臘鴨,放到碗碎里,加上豆豉、剁辣椒或酸辣椒,少許水,之后擺入蒸籠里,蒸籠下是一口大鍋,印象里一般用煤火不斷加熱,等臘味的油汁浸出,味道融入湯水里,便可出籠食用了。蒸臘味通常是不用加鹽的,臘味本身含有很多鹽分,經過了風干或煙熏的處理,本身千硬、味咸,蒸的方法讓臘味充分吸收水分,卻又不似水煮那樣破壞其中原有的臘香味,臘味的硬得到保留,但很少過硬咬不動,其中的水分使得肉質軟硬適中。
而說到臘肉,就不得不提湘西臘肉。湘西臘肉,味道最鮮最好。原因是湘西臘肉腌制時用米酒溶鹽。熏制時用茶樹枝干作燃料,還加上松果、橘子皮,熏煙有獨特香味,熏好后用淘米水洗,制作繁復,味道也就最好。
不過我記憶中的臘肉,沒有這樣復雜,味道似乎也不似湘西臘肉清爽,印象里,臘肉帶著更多煙熏味。
我看過外公腌熏臘肉。做臘肉從挑選豬肉開始。外公在市集肉鋪上挑三四塊豬腹肉,就是五花,這個部位總是肥多瘦少,外公總選這種。回家后,外公把肉切成均勻的分量。然后便是腌漬了。這個過程很神秘,或許我沒有留心。外公會把切好的肉放在一個壇子里面,過了幾天拿出來,就說腌好了,過程中發生了什么,怎么上鹽的,怎么腌制的,我一概不知。當時年紀很小。總覺得這個過程和魔術一樣神奇。
接著就要熏。
熏制的時候我最興奮。因為是在室外進行的。聽別人說,熏臘肉要準備一個熏房,在熏房里熏制,效果尤其好。我們家沒有熏房,外公的方法是用鐵桶——裝汽油的那種舊桶,把頂蓋削去,底部打一個通氣孔,上部打兩個小圓孔,用來擺木架子掛肉。熏的燃料不是茶樹枝,是碎木屑,我并不知道是哪種木屑,只記得非常柔軟,氣味也很香,有些松樹味道,可能是松樹木屑吧。在桶里掛好肉,用報紙封住桶口,點燃木屑,熏制就開始了。濃煙從鐵桶中噴涌而出,那煙里并沒有什么茶果香味,就只是普通木頭不完全燃燒產生的熏嗆味道。小孩子不能離桶太近,要不然容易熏壞眼睛,有一次因為好奇,我特意往桶的下風站,不到十幾秒,眼睛就酸澀得不行,不斷流淚,幾乎睜不開。自此我十分佩服在老君煉丹爐里翻騰的孫猴子,受了七七四十九天煙熏火燎,竟練就火眼金睛,這絕非易事,我在熏臘肉的鐵桶旁站不到+秒就捂眼跑開,遑論進老君的八卦爐。
肉要熏多久,我記不清了,只記得外公打開被熏得發黃的報紙,取出臘肉時,豬肉顏色從入窖的粉嫩變成了熏后的黃褐暗紅。皮薄薄一層。黃中帶棕,皮下的脂肪晶瑩剔透,像極了松脂,而瘦肉部分則棕紅棕紅,是深沉的松香顏色。剛拿出時還帶著溫度,香氣四溢。保存的話,掛在廚房就好了,臘肉不時會滴油下來,也是廚房的一道風景。
炒臘肉,用干辣椒、蘿卜干或者蒜苗均可,蘿卜干最好。炒臘肉也不怎么用油,單肥肉脂肪的油就夠了。我小時候不喜歡吃肥肉。總把肥的留給外公,瘦肉自己獨占。外公總是笑,說:“臘肉就是要吃肥的,肥的才好吃嘞。”我頗不以為然,瘦肉下飯,肥肉油膩難咽。臘肉就是要吃瘦肉,這才是天下至公至正的理。外公任我挑肥揀瘦,并不強行要我吃什么。
到了香港讀書,嶺南地界不同于嶺北,自然很少能吃到湖南的臘味。我不太喜歡香港的飲食,不過,在眾多粵式食物中,我獨愛燒味。茶餐廳或燒味店里總有一個燒味案頭,師傅在里頭作業,叉燒、燒鴨、油雞、燒肉就掛在四圍,像極了掛在廚房里的臘肉。
燒味,顧名思義,便是燒制而成的食物。像叉燒,就是將豬肉以叉子放在火上燒熟,故名叉燒。在燒制時涂上南乳、蒜蓉、生抽、料酒等做成的叉燒醬,燒好后肉色鮮紅。而燒肉呢,也是燒味中的一大特色,選豬肋排處肉,爐火燒烤,至皮焦脆而內里肉鮮嫩為佳。叉燒吃時切片,燒肉吃時切方,兩種燒味都是肥瘦均勻,叉燒更加柔嫩多汁,燒肉則是脂肪較厚,約有一厘米,瘦肉部分則較叉燒為軟。
吃燒味,我喜歡叫一份叉燒和燒肉的雙拼飯。紅粉黃白相間,輔以配菜,蓋在米飯上。來香港后,我并不像原來一樣厭惡肥肉,叉燒、燒肉中的肥肉部分我也能吃了。叉燒兩口一片。肥瘦相間咀嚼吞落,燒肉則先咬下瘦肉,拌飯咽入,再將肥肉和焦皮一并吃下。能吃肥肉之后,我仍是認為瘦肉是要好吃過肥肉的,我想大部分人可能也會這樣認為。
遠離了臘味,吃到了燒味,讓我更加了解臘味的味道。
外公外婆怕我在這邊沒東西吃,寄來了很多家里自制的臘肉臘鴨臘腸,我偶爾做著吃,并不是不想吃,比起獨食,我更想和家里人一起品嘗。若有機會,也從香港給他們帶點燒味,一邊把肥肉夾在自己碗里,勸他們多吃剩下的瘦肉,一邊說:
“叉燒、燒肉就是要吃肥的,肥的才好吃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