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就像折了翼的飛鳥,在墜落的過程中變得堅強。順風的方向也許能更快到達,但我卻選擇了逆風。讓我更懂得成長。
李白說: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蘇軾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于謙也有詩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哪怕再次折翼。哪怕飛不過滄海……
很久以前看三毛的書,她無拘無束的生活成了我的向往。有人說,讀三毛要趁著年輕,不然被歲月腐蝕的心靈就難以體會到流浪的美好。她喜歡流浪,卻不是去風景如畫、羅曼蒂克的歐洲,也不是去有著濃厚民族風情的南美,南亞,東南亞等地區,她去了非洲,去了寸草不生,水資源短缺,黃沙漫天的沙漠,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她向來不是循規蹈矩。養在深閨的美麗女子,而是一個文采飛揚,桀驁不馴,流浪異國他鄉,遠走天涯的作家。她何其灑脫,美麗的一生,如果沒有后來的事,她的人生將會是完美的。她在沙漠中住了六年,直到荷西的離世,留下的只是美好的回憶。
天空沒有留下飛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
我不想去猜結尾,也不敢去想結尾。高考迫近,作為高三學子的我們,只能孤注一擲,將所有我們閑暇的時光,所有我們曾經花費在玩樂上的精力,當作我們最后的籌碼,去賭一個我們想要的未來。我想看到明年夏季那個充斥著陽光,沒有陰霾,沒有落寞的學校。然而,夢想和現實總是有距離的。我站在陽光下??匆娏艘簧淼拇掏础粝胧亲宰鞯睦O,讓世界擁有它的腳步,讓我保留我的繭。當潰爛已極的心靈再也不想做一絲一毫的思索時,我也要回到我的繭內。以信心為睡榻,以執念為覆被。這是我唯一的堅持。逆風行走,只為企求一個我想要的未來。既然結果尚未可知,我仍要試一試,但求最后心甘,卻無關成敗。
逆風,也許意味著更多磨難,但更有利于成長。哪怕再次折翼,哪怕飛不過滄?!?/p>
逆著風走,你會看到最勇敢的自己。
點評
“飛”是文章最凸顯的一個動作。在學會飛翔的過程中,失敗、受傷是常有的事,它們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失敗受傷之后,我們做怎樣的選擇。身處高三的作者很明顯感受到了追夢之旅的艱辛與不易,她正在為自己尋找精神上的力量支撐。于是,李白蘇軾于謙的詩句飛入了心靈的天空,與此同時,走進內心的還有那個激勵感動了無數人的行者三毛。作者在這些人的激勵下,看到了高三生活中最需要的“信心”與“堅持”,也懂得了比結果更重要的,是這一路頂風行進中,對自己內心與意志的磨礪。逆風飛行,真是屬于勇敢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