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經濟不景氣時期,企業互保、聯保貸款模式無法有效覆蓋銀行貸款風險,企業擔保鏈風險具有很強的關聯傳染效應。此類模式導致的風險事件,對銀行信貸資產安全和區域金融穩定造成較大負面影響。本文結合實際案例,剖析擔保鏈風險特征和形成原因,用多自主體系統和小世界網絡模型實證分析,評估中小企業破產比例、銀行新增不良貸款數量以及銀行受傳染比例,以期為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提供政策參考。
關鍵詞:擔保鏈風險;銀行抽貸;資金鏈;評估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15)12-0062-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5.12.14
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市場持續低迷等因素影響,國內不少企業因互保、聯保發生的風險事件對銀行信貸資產安全和當地金融穩定造成較大負面影響。從現實情況看,企業互保、聯保貸款模式在經濟上行期,對防范貸款風險能夠起到較好的作用。但在整體經濟處于不景氣狀態時,該模式無法有效覆蓋貸款風險,容易形成大規模風險爆發,此階段擔保鏈風險具有很強的關聯傳染效應[1]。
一、企業擔保鏈風險概況
(一)樣本取樣
本文抽取江蘇省某地級市23家銀行和22202家企業為樣本,剖析企業互保、聯保企業因破產或資金鏈斷裂問題,闡述擔保鏈關系向下傳染原因,得出多輪企業資金鏈斷裂,以及信貸風險在銀行間多輪傳染的結論。2014年,因企業互保、聯保形成不良貸款的企業有254家,涉及授信金額共62.24億元,形成不良貸款為50.43億元。
(二)風險特征
一是“親戚老鄉式聯保”貸款頻出風險,中小企業以同鄉關系為紐帶互相擔保進行貸款,企業資金鏈斷裂陷入困境,往往引發群體性倒閉和“跑路”現象。二是關聯企業進行聯保貸款風險隱患較大。特別是由同一人控制的多家關聯企業,互相擔保向多家銀行貸款,擔保鏈內企業涉及的債權債務關系及或有債權債務關系變得相當復雜和隱蔽,這些關聯互保行為極易造成因一發而動全身的風險快速蔓延。三是風險主體多為中小企業,并以鋼貿企業為主。資產規模在1億元以下為229家,占比為90.15%;鋼貿企業為160家,占比為62.99%。四是風險處置難度大,處置效果不理想。受民間非法集資風險沖擊,部分企業資金鏈斷裂或已停產停業,無法依靠自身現金流償還貸款。2014年共有23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涉及鋼貿市場貸款,銀行雖提起訴訟,但由于借款人失去聯系或涉及刑事案件,加之執行拍賣難,造成處置周期長、難度大。
二、擔保鏈風險暴露的原因分析
一是實體經濟下行壓力增加。受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影響,包括產能相對過剩、外需受限、國家對一些行業及領域的重點調控等,實體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特別是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效應逐步顯現,使房地產行業及其上下游相關行業的風險不斷累積。二是企業自身經營不善和風險防范意識淡薄。中小企業規模小,經營管理能力較差,一旦遇到外部的不利因素很容易出現經營困難。企業財務管理和投資經營缺乏長期規劃,固定資產投入較多或轉移貸款用途,甚至采用“拆東墻補西墻”方式進行資金操作,造成貸款到期后無力償還。另外,企業自身風險意識薄弱,缺乏對外擔保風險評估機制。對于大多數中小企業來說,“人際關系”成為建立擔保關系的主要原因。對外擔保作為或有負債,存在損失可能性,每筆對外擔保都構成企業的潛在成本。缺乏擔保風險評估會誘發過度對外擔保,將使企業的潛在成本壓垮企業自身的利潤[2]。三是企業本身或相關企業參與民間借貸。在當前部分行業利潤率下滑、投資回報逐漸減少、景氣程度下行的背景下,風險企業直接參與民間借貸,或與之相關企業涉及民間借貸,導致資金鏈斷裂,貸款形成風險。調查中發現,一些企業違規經營,將資金投入房地產、股市甚至是民間借貸。一旦挪作他用的資金無法及時回籠,且后續資金不能有效補充,企業的資金鏈就容易斷裂,引發風險。四是銀行偏重業務增長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風險隱患。目前商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過于追求業務增長,但忽視了增長背后的風險隱患。從鋼貿信貸業務看,一旦做成批量模式,適逢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或自身風險防控不到位,容易形成大規模風險爆發。銀行在鋼貿行業行情好時一擁而上給其投放大量貸款,行情差時一哄而散紛紛抽離貸款的不審慎信貸行為,一定程度上放大了這些行業信貸風險。
三、擔保鏈風險傳染評估
(一)評估模型:基于多自主體系統和小世界網絡建模的企業信貸擔保網絡
按照22202家貸款企業存在擔保關系來看,用人工手段追蹤和描述如此龐大數量企業擔保網絡是困難的,需要借助多自主體系統(Multi-agent System)和小世界網絡(Small-world Network)模型解決[3-4]。
1.基本假設
(1)企業分為兩類:優秀企業和困難企業;
(2)銀行只可能對困難企業抽資,不會對優秀企業抽資;
(3)困難企業如果被銀行抽資或受破產企業傳染(即他所擔保的企業至少有一個破產)則有一定的概率破產,否則依然是困難企業;
(4)優秀企業有因為所擔保的企業破產而變成困難企業甚至直接破產的可能;
(5)擔保網絡為無向網,即假設所有擔保關系都是雙向的;
(6)銀行抽資只發生在第一輪;
2.主要參數及設定
(1)小世界網絡隨機度:P=0.2;
(2)抽資概率取值:C=0.01,0.02,…0.1;
(3)仿真結束輪數:T=10;
(4)對每一個C的仿真重復次數:100;
(5)困難企業的比例:r=0.14;
(6)優秀企業的比例:1-r=0.86;
(7)小型擔保企業的個數:n_x=19815;
(8)中型擔保企業的個數:n_z=1469;
(9)大型擔保企業的個數:n_d=454;
(10)為小型擔保企業服務的銀行網點數:y_x=302;
(11)為中型擔保企業服務的銀行網點數:y_z=299;
(12)為大型擔保企業服務的銀行網點數:y_d=76
(13)小型企業的互保數:m_x=3.31;
(14)中型企業的互保數:m_z=5.79;
(15)大型企業的互保數:m_d=8.46;
(16)銀行網點平均服務的小型擔保企業數:k_x=11.5;
(17)銀行網點平均服務的中型擔保企業數:k_z=5.32;
(18)銀行網點平均服務的大型擔保企業數:k_d=1.62;
(19)困難企業被一家銀行抽資后的破產概率(也是困難企業被一家破產企業傳染后破產的概率):a=0.30;
(20)優秀企業被一家破產企業傳染后變成困難企業的概率:b=0.10。
3.模型建立
(1)第一階段:擔保網絡和貸款網絡模擬
用修正Watts和Strogatz算法分別生成一個節點數為n_d、平均度為m_d、隨機度為p的小世界網絡,用該網絡來模擬大企業間的真實互保網絡;用修正Watts和Strogatz算法分別生成一個節點數為n_z、平均度為m_z、隨機度為p的小世界網絡,用該網絡來模擬中企業間的真實互保網絡;用修正Watts和Strogatz算法分別生成一個節點數為n_x、平均度為m_x、隨機度為p的小世界網絡,用該網絡來模擬小企業間的真實互保網絡。
(2)第二階段:困難企業分布模擬
對每家企業,以r的概率令其為困難企業,以1-r的概率令其為優秀企業。
(3)第三階段:銀行抽資模擬
對每家銀行,以c的概率對其所貸款的每家困難企業進行抽資。
(4)第四階段:企業破產和風險傳染模擬
第一,對于每家困難企業,如果恰好一家銀行抽資,則以a的概率破產,以1-a的概率依然是困難企業;如果恰好兩家銀行抽資,則以2a的概率破產,以1-2a的概率依然是困難企業;如果有三家或三家以上的銀行抽資,則一定破產;如果沒有銀行抽資則依然是困難企業;由于優秀企業不被抽資,任何優秀企業在第一輪還是優秀企業。
第二,對于每家沒破產的困難企業,如果上一輪其擔保的企業恰好有一家破產,則他以a的概率破產,以1-a的概率依然是困難企業;如果其上一輪擔保的企業恰好有兩家破產,則它以2a的概率破產,以1-2a的概率依然是困難企業;如果上一輪其擔保的企業三家或三家以上破產,則它一定破產;如果他所擔保的企業上一輪都沒有破產,則它依然是困難企業。
第三,對于每家優秀企業,如果上一輪其所擔保的企業恰好一家破產,則以b的概率變成困難企業,以1-b的概率依然是優秀企業;如果上一輪其所擔保的企業恰好兩家破產,則以2b的概率變成困難企業,以1-2b的概率依然是優秀企業;如果上一輪其所擔保的企業有三家或四家破產,則它一定變成困難企業;如果上一輪其所擔保的企業有五家或五家以上破產,則它直接破產;如果他所擔保的企業上一輪都沒有破產,則他依然是優秀企業。
第四,輸出破產企業比例、銀行被傳染比例、企業傳染過程和銀行傳染過程。
(二)實證分析
根據大中小企業擔保關系、銀行服務網點情況調查結果(見表1)、基本假設和邏輯推演,通過多自主體系統和小世界網絡生成理論模擬生成擔保網絡。
假設擔保企業分為困難企業和優秀企業兩種。沖擊是指由于經營收入下降、投資失敗、銀行貸款額度下降等因素產生的綜合影響,程度分為輕度和重度。在輕度沖擊下,假設困難企業受沖擊后資金鏈斷裂概率和優秀企業受沖擊后變為困難企業概率均為50%;在重度沖擊下,假設困難企業受沖擊后資金鏈斷裂概率和優秀企業受沖擊后變為困難企業概率均為100%。
本文計算了在輕度和重度沖擊下,大中小企業破產的比例、銀行新增不良貸款的數量和銀行受傳染的比例。在輕度沖擊下困難企業受沖擊后資金鏈斷裂概率為30%,優秀企業受沖擊后變為困難企業的概率為10%。在重度沖擊下,困難企業受沖擊后資金鏈斷裂概率為60%,優秀企業受沖擊后變為困難企業的概率為30%。
圖1表示在輕度沖擊和企業被不同比例抽貸后,大、中、小企業破產的比例。在相同的抽貸比例下,由于大型企業因擔保數量大,企業資金鏈斷裂風險傳導也快,所以大型企業破產的比例最高,中小型企業破產的比例相當。當10%的企業被抽貸時,大、中、小型企業破產的比例分別為1.21%、0.65%、0.59%。圖2顯示,在重度沖擊下,當大、中、小型企業被抽貸的比例均為10%時,大、中、小企業破產的比例分別為4.80%,1.79%、1.25%。
圖3表示在輕度沖擊和企業被不同比例抽貸情況下,大、中、小型企業新增不良貸款的數量。圖形顯示,在同一抽貸比例下,大型企業新增不良貸款最多,中型企業次之,小型企業最少。當10%的企業被抽貸時,大、中、小型企業新增不良貸款額分別為32.18億元、27.16億元和22.40億元,拉升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上升0.55個百分點。圖4顯示,重度沖擊下,當大、中、小型企業被抽貸的比例均為10%時,大、中、小型企業新增不良貸款額分別為127.26億元、75.54億元和47.73億元,拉升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上升1.68個百分點。
銀行風險傳染是指企業資金鏈斷裂因擔保鏈關系向下傳染,引發多輪企業資金鏈斷裂,導致信貸風險在銀行間多輪傳染。圖5表示在輕度沖擊和企業被不同比例抽貸情況下,銀行受傳染的比例。在相同的被抽貸比例下,小型企業被抽貸導致銀行受傳染的比例最大,中型企業次之,大型企業最低。當大、中、小型企業被抽貸的比例均為10%時,銀行被傳染的比例分別為1.89%、3.57%、6.74%。由圖6可知,重度沖擊下,當大、中、小型企業被抽貸的比例均為10%時,銀行被傳染的比例分別為8.29%、9.21%、14.64%。
四、防范和化解擔保鏈風險傳染的政策建議
(一)加強監管和指導,強化對風險的監測和預警
引導商業銀行采取多種方式緩釋風險,通過融資方式創新,大力推廣應收賬款質押、供應鏈融資等業務產品規避風險;加強對企業互保、聯保風險的監測和分析,及時將潛在風險對銀行進行提示和預警;加強風險的協調處置,協調地方政府、相關部門、銀行加強對風險處置的協作配合,防止風險沿擔保鏈條連鎖傳遞。
(二)加強盡職調查,為信貸決策提供依據
商業銀行進一步規范擔保貸款業務的管理,認真開展盡職調查,合理控制企業擔保和互保、聯保的比例,要及時處理和更新企業征信系統數據庫中企業擔保和互保、聯保信息。堅持“現金流為核心”的準則,重視客戶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第一還款來源;堅持“眼見為實”的準則,對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的一致性進行交叉檢驗;堅持“軟硬結合”的準則,充分收集借款人年齡、婚姻、家庭狀況、信用歷史等“軟信息”,并通過對“軟硬信息”的比對來判斷其還款意愿和能力。
(三)引入資產管理中間機構,切斷擔保鏈風險
由于擔保鏈成為當前企業風險傳導 (下轉第81頁)
(上接第65頁)重要途徑,建議引入資產管理中間機構,由資產管理機構承擔出險企業風險,切斷出險企業與擔保企業風險關系,將原擔保風險向后延展。同時,資產管理機構可以與已經破產企業做債務清償工作,資產管理機構可從市場引進或政府出資建立。
(四)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積極采取措施防控風險
一是對于出現風險的較大的互保企業,通過政府協調貸款重組,解開擔保鏈,遏制連環擔保對區域經濟的破壞性作用。二是對惡意拖欠銀行貸款,存在金融詐騙行為的借款人,予以嚴厲打擊,減少救助中發生的更多道德風險。三是成立應對企業資金鏈風險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企業資金鏈風險防范處置機制。聯合相關部門幫助和協調企業解決資金周轉困難。建立處置預案,對那些擔保鏈上暫時出現困難但主業突出、效益明顯、有品牌、有市場的企業,應堅持以輸血搞活為主,與企業共渡難關;對經營暫時困難、涉保金額較大的企業,幫助瘦身,逐步調整;對挽救無望的企業,充分溝通,平穩退出。四是設立轉貸應急資金池。由政府財政出資成立專項基金,幫助符合條件的困難企業維持銀行信貸和資金周轉,避免銀行抽貸、停貸引發企業資金鏈危機。
(責任編輯:于明)
參考文獻:
[1]張樂才.企業資金擔保鏈:風險消釋、風險傳染與風險共享[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1(10).
[2]王去非,易振華.浙江擔保鏈風險現狀、傳染機制及產生原因研究[J].浙江金融,2012(12).
[3]Watts DJ,Strogatz SH.Collective dynamics of small-wordl net-works. Nature,1998:393.
[4]Cesare Fracassi,Geoffrey Tate.External Networking and internal Firm Governance,The Journal of Finance,2012,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