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干部監督是提高干部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的重要途徑,干部監督的有效程度將直接關系到基層央行的發展。本文從基層央行干部監督特點出發,對基層央行干部監督工作現狀進行分析,并從加強教育、強化責任、完善制度、暢通渠道等四個方面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基層央行;組織部門;干部監督;建議
中圖分類號:F8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15)12-0086-03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5.12.19
干部監督是指對領導干部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依法履行崗位職責、在公務和社會活動中遵守黨紀國法以及社會道德的情況進行綜合性的監督檢查[1]。干部監督分黨內和黨外監督,其中,黨內監督又區分為組織、紀檢、內審等不同部門的監督,黨外監督主要集中在群眾監督、媒體輿論監督等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均加強了干部監督工作。基層央行順應干部監督形勢,干部監督工作近年來取得長足發展,但與中央干部監督工作的高標準、嚴要求相比,基層央行的干部監督工作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如何做好基層央行的干部監督工作,提高基層央行干部隊伍素質和執政水平,是擺在基層央行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基層央行干部監督工作的特點
由于央行行政體制和工作的特殊性,基層央行干部監督工作與其他政府部門相比,呈現出一定的特殊性。
(一)干部監督管理權較為集中
與地方黨政機關相比,基層央行的干部監督管理權較為集中。按照央行的干部管理權限劃分,基層央行的領導干部由上一級行進行選拔任用和考核,如縣支行由地市中心支行選拔考核(省直管縣除外),地市中心支行由省會中心支行選拔考核等。對基層央行領導干部出現的問題,也由上級行進行檢查處理。
(二)干部監督管理幅度較大
央行實行大區分行的管理體制,各大區分行下轄省會和副省級城市中心支行,管轄范圍多的有5 個省,最少的也有2個省,干部監督管理的幅度較大,范圍較廣。
(三)干部監督手段較為簡單
目前,基層央行的干部監督主要集中在黨內監督,監督主體主要來自于上級行和本行紀檢部門。監督手段相對簡單,監督形式較為單一,黨外監督即群眾和媒體輿論監督較少。
二、基層央行干部監督工作現狀
目前,基層央行的干部監督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主要表現為:一是基層央行領導干部的責任意識、廉政意識、服務意識明顯增強;二是絕大部分基層央行已將干部監督和管理列入日常工作內容,把對干部的監督管理工作與干部考察、選拔任用結合起來,并建立了工作規范程序;三是基層央行領導干部考核評價體系逐步健全,制定了民主生活會、領導班子年度考核、述職述廉、領導干部離任、履職審計等一系列制度。雖然取得了上述成效,但基層央行在干部監督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一)對干部監督管理工作的認識和實踐存在片面性
一是基層央行少數黨員干部包括一些領導干部對干部監督工作認識不到位,甚至存在一定的抵觸情緒。對監督工作的認識存在模糊地帶,不能從整體和全局的高度認識干部監督工作,片面認為監督工作是組織的事情,與個人無關,而且加強干部監督工作,難免會影響被監督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私生活,反而不利于基層央行工作的開展。也有人對干部監督工作的有效性持懷疑態度,認為對領導干部尤其對“一把手”實施監督不切實際[2];二是基層央行部分領導干部和組織部門對干部監督職能理解片面化,認為對干部的監督和管理主要是紀檢監察部門的事,干部選拔、考察和任免才是組織部門的本職工作,造成組織部門在工作中存在重選拔任用輕監督管理的傾向;三是在部分基層央行的工作實踐中監督和管理力度不強,同級監督怕傷和氣,下級監督怕得罪人;四是干部監督和管理工作尚未完全納入基層央行的干部選拔、培養、管理的各個環節,只在常規的干部考察、測評等層面上運用;五是組織部門工作人員對被監督者復雜多樣的行為表現,受自身分析判斷能力限制,難以識別,不會監督。
(二)干部監督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是責任追究制度滯后。目前部分制度側重于強調紀律約束,部分制度偏重于列示工作要求,必要的程序控制、處罰配套措施和問責機制相對缺乏,導致執行效果大打折扣。二是部分制度可操作性不強。部分制度過于籠統和原則,在監督職責、程序、手段、內容等方面不具體,操作中無法準確把握相關尺度,導致監督工作較大的隨意性。三是監督制度覆蓋不全面。目前的干部監督制度,主要集中在干部八小時內的監督,對干部八小時外的監督較少,制度覆蓋不全面。四是制度更新修改較為緩慢。對干部人事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新形勢和新要求,不能在監督制度上及時予以跟進,導致實踐中出現有問題無對應制度處理的窘境。
(三)干部監督工作合力不足
基層央行負有監督職責的不同監督主體,如組織部門、紀檢監察、事后監督、內審等部門職能重點不同,監督信息和資源集中不夠,監督成果共享不明顯。一是組織部門與紀檢監察部門的互補優勢還只停留在單項、階段性工作上,多樣性的監督渠道未得到充分運用,群眾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開展不夠深入;二是監督工作同巡視工作、干部離任和履職審計結合不緊密,少數單位存在“坐等舉報”、“一審了之、一查了之”的現象;三是個別基層黨委(黨組)在干部任用上存在個人說了算現象,集體把關的作用發揮不足。
三、完善基層央行干部監督工作的建議
(一)加強教育,提高基層央行領導干部的監督意識
一是對領導干部加大腐敗案例的警示教育,增強領導干部自律意識和拒腐防變能力;二是經常深入基層有針對性的與干部談心,對群眾反映的苗頭性問題及時調查分析并加以糾正,同時加強與干部家屬的溝通,使其對干部進行再教育,增強干部的廉潔自律意識;三是設立“信訪”信箱,對來自群眾的監督反饋信息深入調查,發現干部的“小毛病”及時提醒誡勉,避免小錯不糾釀成大錯[3]。
(二)強化責任,切實履行干部監督職責
一是基層央行黨委(黨組)要切實承擔起本單位整治選人用人不正之風和加強對干部監督管理的主體責任,對本單位存在的問題,制定切實有效方案,限期予以解決;二是基層央行組織部門要強化干部監督責任,從自身職能出發,大力抓好干部監督工作,管好人員思想、作風和紀律;三是組工干部要摒棄不敢監督、不去監督的思想,敢于排除各種影響和干擾,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大膽監督。在案件查核中,不隨意拔高更不隱瞞事實真相,用證據說話,敢于擔當。同時,要主動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和水平,避免出現本領恐慌,使自己處于不會監督的“窘境”。
(三)完善制度,提高干部監督工作規范性
一是制定干部競爭性選拔、干部交流調整、工作考勤、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等制度辦法,強化制度的剛性約束[4];二是建立和完善“八小時外”管理制度,如建立“家屬評價打分制度”、“節假日活動報告制度”、“巡視監督制度”、“外出活動報告制度”等措施,切實提高對干部“八小時外”的監督力度和效果;三是規范基層央行領導干部權力運行的制約機制,明確劃分職權邊界、范圍和主責部門、協管部門的權限事項,對確需授權的事項要經集體研究決定,“一事一授權”,規定職權事項的發起、報告、審核、審查和批準等制約環節及責任人,防止個人專斷[5]。
(四)暢通渠道,加大干部監督工作合力
在黨內監督層面,組織部門要根據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的規定,扎實開展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抽查核實工作,對核查發現不如實填報的領導干部,不得提拔任用,不得列入后備干部名單;組織部門在干部考察、日常監督過程中發現的疑點和苗頭性問題要主動及時與紀檢監察部門溝通,及時矯治干部身上出現的“小毛小病”[6];組織部門要把巡視和審計結果運用到干部的日常監督中,按規定進行提醒、函詢、誡勉和調整;要強化對基層央行“一把手”用人責任追究,嚴格執行黨委(黨組)書記履行用人職責離任檢查等制度,切實加強對“一把手”用人權的約束與監督;五是建立健全干部監督工作信息溝通辦法,在具有干部監督職責的各部門間及時通報重要信息,增強干部監督工作合力。在黨外監督層面,要完善群眾監督、媒體輿論監督,強化事前監督,加大群眾監督覆蓋面,增強輿論監督的公開性和真實性,形成一種群眾監督干部和干部接受監督的良好氛圍,實現干部監督工作系統化、科學化。
(責任編輯:張恩娟)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人事處課題組.論基層央行干部監督工作[J].福建金融,2007(5):54-55.
[2]趙文林.對加強和完善基層人民銀行干部監督工作的思考[J].甘肅金融,2012(8):68.
[3][6]翁源縣紀委.加強對領導干部監督和管理的思考[N].韶關日報,2015-02-28.
[4]朱飛.推動基層央行干部隊伍建設的實踐和思考[J].西部金融,2015(4):85-92.
[5]姜起曉,陳源.對基層人民銀行加強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的思考[J].浙江金融,2014(1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