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福布斯發布了2015中國富豪榜,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重新奪回首富之位,財富從去年的132億美元猛增至300億美元。
現在的各類富豪榜名目繁多。有福布斯富豪榜,還有胡潤富豪榜。福布斯不僅分世界富豪榜、中國富豪榜、印度富豪榜,就是中國富豪榜還分亞洲版和中文版的;胡潤富豪榜還有許多子榜。富豪榜的排列當然得建立在樣本調查和數據分析的基礎上,但眼下各路富豪榜的發布者資料有限,基本上調查的是股市,因為上市公司每年都須公布財報,有確切的數據。如此偏頗的調查,自然無法與腳踏實地的社會全方位調查相提并論。
因此,這類富豪榜的公布除了有吸引眼球的功用之外,至多也就只有鼓勵社會創富的作用。換句話說,富豪榜、財富榜排列和公布的娛樂功能是主要的。然而,富豪榜、財富榜的發布,富豪座次的變化,有時卻蘊藏著一種嚴肅的東西,該富豪身價升降有時也反映了經濟的走向。小到企業和企業家的某個決策或轉向,中到某個行業的景氣程度,大到整體經濟甚至世界經濟的上升或下行。
與去年相比,今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前十位座次的變動最為突出。去年排名第一、二、三的阿里馬云、百度李彥宏,騰訊馬化騰,分別跌至第二、第三和第六,而恒大的許家印從去年的第十五進到今年的第八。
王健林過去當過中國首富。去年底,萬達商業地產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今年初,萬達電影院線(目前我國最大的影院連鎖之一)又成功在深圳中小板上市。兩次上市,使其龐大資產在股市中顯現出來。王健林首富的回歸,從直接意義上也可以說是萬達企業策略的成功。
但歸根結底,上市公司的市值要有企業實際價值做基礎。萬達集團及王健林本是開發商,現在房地產仍然占企業中的相當部分。尤其是近幾個月來,“地王”頻頻重現,樓價也一直在飆升。不過誰都看得出來,樓市的高峰期已過,三四線城市樓市難以復蘇,一線樓市的旺景也只是暫時的。精明的王健林早就看出這一點,他一再提出,萬達集團要輕資產化,要盡早轉型。近年來,萬達重資產比例在企業內部已經大大下降,萬達朝服務、文化體育產業轉向的趨勢已很鮮明,動作頗大且也有成效。或許,這就是王健林重奪中國首富寶座的原因?
同樣,原來作為房地產大亨的許家印,在房地產業好轉有限的大背景下,在排行榜上從去年的第十五躥升至第八。恒大集團同樣在輕資產化,恒大足球俱樂部是目前國內頂級足球俱樂部中唯一一家賺錢的,并且恒大足球正在著手單獨上市。
這次中國富豪榜座次變動最大且有些出人意料的是三大互聯網巨頭的座次均有所下跌。這好像有點說不通,因為中國經濟轉型、“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在很大程度上方向就是“互聯網+”。互聯網產業方興未艾,前景大得很,怎么三大互聯網巨頭的座次反而下滑呢?
老實說,中國目前的“互聯網+”基本上就是一個簡單的加法。譬如,無論是支付寶或其他什么寶,實際上都只是依托傳統銀行的,是互聯網+傳統銀行;銀行則推出傳統銀行+互聯網產品,意思與什么寶一樣。根據發改委最新的出租車管理條例討論稿,其實也就是傳統出租車+互聯網。如果互聯網+傳統行業,在方便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同時,還增加了一道程序,而商業模式沒有發生根本變化,那發展余地也就很有限。反過來,在互聯網服務商大發展之后,也會引發一系列新問題。譬如,電商中的假冒偽劣商品問題,電商中的商業安全問題,電商競爭一味壓價競爭問題等。
互聯網在大發展以后遭遇“瓶頸”很正常,問題在于,如果“互聯網+”不能顛覆傳統的行業、產業,不能激發出全新的商業模式,不能依靠互聯網來實現點到點服務,人為的限制互聯網會使互聯網產業剛剛興起便會陷入“梗阻”。正像萬達、恒大轉型一樣,互聯網產業如何突破“瓶頸”,現在成了擺在互聯網巨頭們面前的頭號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