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 要:針對利率市場化下銀行凈利息收入和負債的不穩定性增加,本文一方面引入經濟資本衡量凈利息收入面臨的利率風險,另一方面在活期沉淀率模型中引入回歸方程考慮商業銀行負債定價水平的影響,從而實現凈利息收入的準確衡量和負債流動性的主動管理。在此基礎上,本文建議商業銀行凈利息收入管理與流動性管理應相結合,合理評估凈利息收入與利率風險及流動性風險的關系,進行資產負債的綜合管理才能有效應對利率市場化挑戰。
"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資產負債管理;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凈利息收入;經濟資本
中圖分類號:F832.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15)02-0069-05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5.02.16
我國正處于利率市場化轉型過程中,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2014年7月舉行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會議上表示利率市場化2年內應該可以實現。在央行政策推進的同時,余額寶結構性存款等利率市場化的產品快速出現,沖擊著商業銀行傳統穩定的資金來源[1]。利率市場化后,資產負債管理面臨的利率風險有較大幅度上升,銀行的利息收入的不確定性增加,同時負債的穩定性降低,流動性風險管理難度加大。因此新形勢下,資產負債管理水平的高低將對利潤水平和穩健經營造成較大的影響。如何提高資產負債管理水平,適應利率市場化下的市場競爭,將成為商業銀行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文獻綜述
廣義的資產負債管理,指的是商業銀行按一定的策略進行資金配置,實現流動性、安全性和效益性的三性平衡[2]。從風險管理的角度分析,資產負債管理是在資本限額下,有效控制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實現銀行凈利潤最大化。
陳新躍(2005)等認為粗放的資產負債管理模式不能適應貨幣市場利率市場化,對資產負債管理中利率敏感性缺口法和持續期限缺口法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就以上模型在調整資產負債結構方面的應用進行了舉例說明,但是該類方法考慮的是預期凈利息收入或現值最大化,沒有考慮背后利率非預期變化帶來的利率風險[3]。劉艷萍(2009)等根據現實世界中不同時期收益率變化不同的利率免疫問題提出了方向久期的資產負債組合模型[4]。遲國泰(2011)等根據銀行凈值的變化與增量資產負債和存量資產負債持續期的關系,提出了資產負債組合利率風險免疫模型。當未來利率走勢不定,波動非常大時,商業銀行才會選擇完全規避利率風險;而在大部分情況下商業銀行都存在相應敏感性缺口,在承受一定利率風險的情況下去贏取利潤,因此該類拓展的資產負債組合模型應用范圍有限[5]。巴塞爾委員會在利率風險管理方面建議使用缺口法進行情景測試,分析壓力情景下銀行凈利息收入的不利變化。郭奔宇(2005)、林樂芬(2013)等設計了相應利率壓力情景,應用我國實際數據進行利率風險識別及壓力測試,并根據壓力測試結果分析了風險的來源[6-7]。但該類方法側重于風險分析,壓力測試這類方法固有的缺陷在于情景選擇的主觀性,以壓力測試結果為依據調整資產負債結構存在難度。
以上研究的是利率市場化下資產負債管理理論方法的研究,隨著存貸款利率市場化的進一步深入,部分研究從銀行業實務的角度,提出利率市場化下資產負債管理的應對策略。于東智(2012)等認為應對利率市場化應該從加強組合管理、強化定價管理、推進金融創新三個方面強資產負債管理[8]。龍軍(2014)等總結了當前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主要內容,并建議加強業務計劃管理來依托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加強利率管理來完善現有資產負債管理[9]。
要落實利率市場化下資產負債管理的應對策略,必須要有比以往先進的資產負債管理方法。本文引入利率風險經濟資本和預期利息收入的概念來準確分析凈利息收入水平,為商業銀行決定或調整資產負債結構提供理論依據。此外本文對銀行常用的流動性缺口分析法進行了改進,在活期存款的沉淀期限模型中引入回歸方程來能定量考察利率市場化下銀行負債產品差異化定價的影響。
二、利率市場化下凈利息收入的變化及其應對
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負債——般性存款的利率取決于央行的指導利率,而央行存貸款指導利率調整間隔時間較長且波動較小,商業銀行凈利息收入面臨的利率風險較小,凈利息收入水平的高低不取決于利率風險的大小,而取決于議價能力的高低。因此,我國商業銀行熱衷于擴張規模,盡可能多吸收存款去發放貸款。目前商業銀行管理利率風險提高凈利息收入主要依賴于資產端的定價,根據宏觀經濟形勢及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預測未來的基準利率,當基準利率上行時發放浮動利率貸款,當基準利率下行時發放固定利率貸款。
當前存款利率仍是管制利率,即使主要負債端出現利率的未預期變動,凈利息收入減少的幅度很小,在流動性可控的情況下,商業銀行使用期限越短的負債去匹配貸款,獲得凈利息收入越高。顯然期限越短的負債與長期限的資產組合,其內含的利率風險較高,但是存款利率管制下該利率風險的絕對值仍然很小。
當利率市場化后,存款利率波動性將大幅增加,利率風險將對凈利息收入產生顯著的影響,凈利息收入的穩定性將下降(并不是指凈利息收入絕對值下降,而是從風險的角度來說波動性增加)。本文將經濟資本的概念引入到利率風險中,定義凈利息收入為預期收入減去非預期利息收入,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利率市場化后凈利息收入所面臨的利率風險變化。
EC(NII)=Expect(NII)-Var(NII) (1)
其中,Expect(NII)為預期利息收入,Var(NII)為非預期利息收入,EC(NII)為凈利息收入。
圖1中NII1對應的資產負債組合1為一年期固定利率貸款和較短期限存款(如活期),NII2對應的資產負債組合2為一年期固定利率貸款和較長期限存款(如7天通知存款)。在當前存款利率受管制的情況下,圖1中凈利息收入NII1和NII2將從曲線退化成直線,凈利息收入波動性很小,假定利率市場化前后商業銀行的議價能力不發生變化,則NII1和NII2退化成Expect(NII1)和Expect(NII1),顯然資產負債重定價期限錯配程度越高,商業銀行獲得的凈利息收入越大。圖1中顯示,盡管凈利息收入的預期值與利率市場化前相同,但是存在一定的波動性,凈利息收入存在較大的可能性會低于預期值,不穩定性增加;盡管NII1的預期水平是高于NII2的,但利率風險對應的經濟資本EC1gt;EC2,實際情況也可能會出現NII1小于NII2。利率市場化后如何選擇資產負債的重定價期限匹配特征需要經過定量測算,使風險和收益相匹配。
信用風險經濟資本模型的研究和商業產品則較多,而凈利息收入的經濟資本模型涉及利率期限結構模型[10],往往依賴蒙特卡洛模擬技術進行收入概率密度的模擬,整個計算過程較為復雜。關于凈利息收入的經濟資本盡管有相應的解析表達式,如式(1),但是其理論解釋和計提資本的依據在學術界和實務界則基本缺乏探討。首先,從風險的性質上來講,信用風險經濟資本對應的是非系統性的風險,單筆債權的信用風險特征不同,經濟資本計提的多少也不同,利率風險經濟資本(對應凈利息收入)是一種系統性的風險,一方面取決于外部市場利率的變化,另一方面取決于商業銀行持有資產負債的組合特征。其次,從經濟資本的定義出發,信用風險經濟資本等于非預期損失減去預期損失,因為預期損失已經涵蓋在定價中,非預期損失一旦實際發生,超過預期損失部分就會實際消耗資本,信用風險的經濟資本的定義非常明晰,而如果從實際消耗資本的角度來看就難以理解凈利息收入對應的經濟資本,式(1)經濟資本的定義是預期收入減去非預期收入的數值(銀行凈利息收入低于這個值的可能性為給定值,如0.1%),根據英格蘭央行的研究及定性分析可知一般情況下銀行利息收入模擬結果都是正數[11],即使出現較小的利息收入并不造成銀行實際資本的消耗,出現非預期較小的利息收入,仍是對資本的補充,即使出現負向的凈利息收入,也僅僅消耗掉相同數量的資本,為何用預期收入減去非預期收入呢?僅從風險的角度理解凈利息收入對應的經濟資本是不足的,還必須從財務的角度對經濟資本進行分析。銀行凈利息收入的預期值是列入了商業銀行的年度經營計劃中的(經營計劃包括了巴塞爾協議第二支柱下的資本預算),預期利息收入在資本預算中是發揮了補充資本、利潤分紅和覆蓋運營成本上,因此如果凈利息收入因利率風險出現了非預期的大幅下降,這時運營成本仍須支出,同時資本未獲得有效補充,非預期利息收入低于預期利息收入留下的缺口,商業銀行必須在期初持有相應的資本覆蓋這部分風險。
考慮到商業銀行債券資產(利率市場化資產)持有規模不斷擴大,2009年中國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賬戶利率風險管理指引》,以促使銀行提高利率風險管理水平,保持凈利息收入穩定,主要還是考慮資產端的利率風險。未來利率市場化后,負債的利率波動幅度增加,商業銀行凈利息收入面臨的利率風險進一步增大,未來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綜合管理能力,利率風險管理水平對凈利息收入影響日益增加,不再簡單的取決于資產和負債的規模。
三、利率市場化下流動性的變化及其應對
商業銀行如何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過程中保持合理的流動性,是資產負債管理的一個核心內容,2013年銀行間貨幣市場“錢荒”更是直接凸顯了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水平的不足。商業銀行管理流動性風險的方法盡管種類較多,但是基本可按靜態或動態方式進行劃分。
靜態方法中有指標法和缺口法。指標法就是根據當前的資產負債結構,計算相應的靜態指標,如流動性資產比上流動性負債,以及《巴塞爾協議III》引入的流動性風險新指標——流動性覆蓋率和凈穩定資金比例[12]。值得說明的是巴塞爾委員會引入的新指標,盡管包含了未來壓力情景下資金的流入流出考慮,仍然是基于當前時點靜態的資產負債表,因此作者仍將其列入靜態方法。缺口分析是一種非常直觀的方法,流動性缺口表展示的是一系列到期時間下資金流入和流出的缺口情況,商業銀行根據缺口情況即可提前安排投融資情況,規避流動性風險。動態方法中最常用的是流動性壓力測試[13],在當前資產負債表情況下,設計未來一段時間的流動性壓力情景(包括存款流出,可變現資產市場價值下降等等),并結合商業銀行的經營計劃生成未來每一天動態的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入流出缺口情況。流動性壓力測試生成的每日現金流缺口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有重要參考價值,因其含有的假設情景過多且預測的現金流與實際差別較大,因此目前來說資產負債的流動性日常管理參考的主要還是靜態流動性缺口表。
但是,我們看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狀況時,不能根據即期缺口得出結論次日將凈流出大額現金,這里面包含了活期存款沉淀資金和定期存款續存的因素,事實上客戶的活期存款不可能次日就完全流出,客戶有支付和安全存放資金的需求。因些,活期存款的沉淀率是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的核心內容。
活期存款沉淀率作為商業銀行流動性實務管理的一個主要內容,在學術界的研究較少,一方面源于建模過程中必須依賴銀行內部數據支持,同時沉淀率的模型存在一定的難度,目前各國使用的往往是非常簡化的模型。下面介紹香港金融監管服務局的方法,該方法認為活期存款穩定在一年以上部分為一年內活期存款最低額,如式(2)。國際上很多國家使用的最低余額法,其基本思路和香港金管局是一致的,基于無明確到期日余額數據進行分析,并定義一段時間內最低余額為穩定部分,其余為流失部分,通過滾動計算可獲得在不同時間區間的沉淀率,從而將無明確到期日的產品,劃分為確定到期日的產品。最低余額法如式(3)、(4),其中,式(3)通過滾動計算,獲得的沉淀率是一個數值分布,最終確定的沉淀率通過選取置信度處的風險價值即可,置信度選取的標準依賴于銀行的風險偏好,如果較為保守,則選取置信度較大的數值,則沉淀率計算的結果也較小。
活期存款沉淀率(一年以上)=過去一年活期存款最低額/活期存款余額平均值(2)
存款沉淀率N,t=min(余額i) /余額平均 "i=t,t+1…t+N(3)
存款沉淀率N=VaRα(存款沉淀率N,t)(4)
利率管制時,商業銀行無法對負債進行自主定價,負債的穩定性主要取決于宏觀經濟運行狀況,資金的支付流通速度等外部因素,商業銀行對大額負債的管理主要依賴客戶經理維護客戶關系,而對于活期存款則基本沒有主動管理。利率市場化下,商業銀行管理流動性的主要工具和方法不會有大的變化,即使有新工具的出現,仍是從缺口分析法演化改進的,但是商業銀行負債的穩定性發生了重大變化,活期存款沉淀及定期存款的續存,受商業銀行負債定價在整個市場中的高低影響較大,近期貨幣市場基金的快速發展有力地證明這個觀點。從商業銀行常使用的活期存款沉淀率公式來看,它無法甄別出商業銀行主動差異化定價帶來的影響,如繼續沿用不加以改進會造成存款沉淀率計算的不準確,從而使缺口分析失效,造成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加大。
因此,商業銀行必須具有相應的工具,能定量分析負債的差異化定價對本行流動性的影響,一方面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定性獲取存款客戶對價格的敏感性,另一方面建議對活期存款沉淀率或定期存款續存率統計模型進行改進, 融入商業銀行主動負債定價的影響。以活期存款沉淀率(Y)為代表,如式(5)可建立其與商業銀行負債定價高于行業平均水平(RateLiability- RateAverage),宏觀經濟及相關因子(X)的回歸方程,活期存款沉淀率取對數轉換(ln)是為了使用回歸方程時保證其數值在0-100%之間。這方面的數據可通過普通活期存款(即等于市場活期平均利率)進行積累,另外一方面通過商業銀行發行的類似活期存款的保本理財產品(此類產品不限額度,隨時存取,即高于市場活期存款利率)進行積累。當商業銀行缺乏內部長期數據積累時,建議采用簡化模型式(6),不上浮的沉淀率數據(Y1)采用歷史活期存款數據即可,上浮的沉淀率數據(Y2)可參照外部貨幣市場基金規模數據或依靠問卷調查和專家判斷定性確定參數,這樣就回避了統計回歸建模的大量數據需求。
1n■=α■X■+α■X■+β(Rate■-Rate■) (5)
1n■-1n■=γ(Rate■-RateA■)(6)
利率市場化下,流動性管理與利率風險管理是緊密聯系的,商業銀行發展生息資產時,如與負債的期限錯配程度較高,可通過提高負債端的定價來減小流動性風險。通過式(5)或式(6),并結合式(1)利率風險的大小,可定量檢驗此種定價策略下資產負債組合利息收入合理性,從而為商業銀行集團司庫確定合理資產負債結構提供定量化分析工具。
四、 主要結論及政策建議
(一)利率市場化后,商業銀行利息收入的波動性將顯著增加,需要承擔較大的利率風險,商業銀行的凈利息收入不再穩定,僅考慮預期收入大小,不考慮利率風險進行資產負債管理,將使商業銀行的收入和風險不匹配,容易造成商業銀行實際利息收入出現較大幅度下降。
(二)利率市場化情況下,銀行體系資產負債錯配程度會相對減弱,一定程度上改善銀行體系的流動性風險狀況。根據本文的理論分析,利率市場化下,資產負債組合期限錯配程度越高,其內含的利率風險越大,因此商業銀行會綜合考慮利息收入與利率風險的匹配性,而在利率管制下期限錯配的激勵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
(三)商業銀行需要加強對負債的主動管理,能夠建立負債的流動性特征與負債定價數值間的定量關系。利率市場化下負債穩定性下降,負債的流動性特性受商業銀行自身負債付息水平高低影響較大,商業銀行需根據自身的流動性需求確定負債價格水平,從而主動控制負債端的期限結構。
(四)未來商業銀行應加強資產負債的綜合管理。凈利息收入管理與流動性管理應有機結合,當生息資產與負債的期限錯配程度較高時,從流動性管理的角度可對資產期限結構或負債端定價水平進行調整,并考慮兩種策略下經利率風險調整后的凈利息收入最大化。
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是全面性的,商業銀行獲取穩定利差的年代將過去,未來商業銀行將應進行資產負債綜合管理,不斷優化資產負債結構。利率市場化下的資產負債管理不再是單純的財務管理,需與風險管理有效結合,在利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可控的情況實現效益最大化。■
(特約編輯:何雁明)
參考文獻:
[1]戴國強,方鵬飛. 利率市場化與銀行風險——基于影子銀行與互聯網金融視角的研究[J].金融論壇,2014(8):13-19.
[2]陳小憲.加速建立現代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體系[J].金融研究,2003(2):30-37.
[3]陳新躍,張文武.利率市場化條件下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技術研究[J].金融論壇,2005(3):39-44.
[4]劉艷萍,王婷婷,遲國泰.基于方向久期利率風險免疫的資產負債組合優化模型[J].管理評論,2009(4):11-25.
[5]遲國泰,張玉玲,王元斌.基于全部資產負債利率風險免疫優化的增量資產組合決策模型[J].管理工程學報,2011(2):161-172.
[6]郭奔宇.商業銀行利率風險識別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2005(11):62-73.
[7]林樂芬,陳旭陽.利率市場化下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壓力測試分析[J].經濟縱橫,2013(12):84-88.
[8]于東智,郭娜,關繼成.利率市場化下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策略研究[J].農村金融研究,2012(9):37-41.
[9]龍軍,張宏,程銳. 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實務研究——兼論利率市場化的沖擊及應對[J].武漢金融,2014(1):58-60.
[10]賈德奎.基于Shibor的利率期限結構預期理論研究
[J].上海金融,2009(8):31-34.
[11]Drehmann, M., Sorensen, S. ,Stringa, M.The Integrated Impact of Credit and Interest Rate Risk on Banks: A Dynamic Framework and Stress Testing Application [J].Journal of Journal of Banking amp; Finance, 2010,4(34): 713-729.
[12]BCBS.Group of Governors and Heads of Supervision Announces Higher Global Minimum Capital Standards [R].2010.
[13]周凱,袁媛.商業銀行動態流動性風險壓力測試應用研究[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4(3):10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