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過于迅猛的上漲,顯然引起了管理層的擔憂,當“瘋?!弊儭奥!钡奶嵝殉鰜砗?,人們很快不約而同地賣出手中的股票。但令我感到有些意外的是,調整如此地短暫,股指大有在春節前就攻破3478點的勢頭。
大盤股仍然扮演著領軍者的角色,這讓前期“滿倉踏空”的投資者進退兩難——顯然繼續追高大盤股的勇氣不足,但中小股票并沒有表現出止跌企穩的跡象。
一周多前,我參加了一個資本市場的論壇活動,整個活動期間我聽到了相當一致的看多今年市場的聲音。一位專家告訴我,實際上從2014年的年初開始,整個市場的持倉成本就已經高于大盤指數,這意味著牛市早已開始,只不過最后一個季度指數的亮麗表現讓人們以為牛市剛剛開始。
由于大多數投資者對大盤股的恐懼心理和對中國經濟整體走勢向下的擔憂,盡管已經很少有人懷疑牛市的到來,但真正敢于堅持做多者并不在多數。在上交所首席經濟學家的眼中,這一輪的牛市只能算作“非典型牛市”。據我觀察,他的觀點很有代表性,那就是當前的“牛市”并沒有獲得來自經濟基本面的支撐。
如果細心觀察,投資者對行情的判斷上正在形成越來越多的共識。逐漸寬松的貨幣政策讓流動性起到了主導作用;無風險利率水平走低,房地產投資收益進入下行通道,大宗商品熊市都讓投資者把目標轉向股市。另外,一個我在本專欄里反復強調的主導力量,來自政府活躍資本市場以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意圖也為更多投資者認同——我已經從大量微信朋友圈轉來轉去的投資界“知名人士”的文章和發言中看到了有關這一問題越來越直白的闡述。
這些共識還不足夠支撐正在演進中的行情嗎?它們作為股市持續上漲的理由如果仍顯脆弱的話,壓力又到底在哪里?
表面上掛在人們口中的仍然是對GDP走低的擔憂,過去十幾年的經驗表明,當經濟增長率放緩、以致下降時,一定意味著企業盈利能力的下降。如果這一經驗繼續得到驗證的話,股市走高會讓市盈率達到不合理的水平。
對此,我想提醒我的讀者,過去幾年中國企業界一直在PPI持續走低的條件下艱難運行。在這期間優秀的企業已經進行了相當富有成效的降低運營成本的工作,加上蓬勃興起的互聯網經濟,這些工作的效果已經或者即將在上市公司的績效表中展現出來。只有那些過度依賴政府采購或者政府消費的企業,業績不佳才難以避免。
對政府是否真正支持股市走高構成了投資者的另一個擔憂。在擔憂的投資者看來,既然經濟基本面、公司基本面不夠好,充沛的流動性才是讓人放心的。人們對降息、降準的期待已經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把每一次央行的議息會議標在投資日歷上,等待、失望或者狂喜,伴隨著隨時出逃的準備。
也許還有更多的擔憂,我在這里無法一一列舉。但在我看來,這些擔憂仍然可以歸結為一個因素,那就是中國的投資者信心不足,對整個國家的運行、對整個經濟的前景。比照美國在金融危機后資本市場的表現,我更愿意相信那個國家的人們所表現出的對自己、對國家的信心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按說信心來自每一個個體,但對于中國這樣一個有著幾千年國家壓抑個人傳統的社會里,我們仍然不得不向國家、政府和領導人提出要求,你們應該向你們的人民提供信心上的保證,你們不能讓人民失去信心,你們有責任讓他們重拾信心。人民最終應該生活在對自己和國家的信心之中,如果真是那樣,想想,我們真的會害怕股市的一起一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