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專注在節能環保產業領域的P2P平臺眾信金融與環保部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出環保公益金融頻道。
活動現場,雙方合作后的首個公益標“環保部地球站公益植樹項目1號”上線,募集金額為1萬元,作為樹苗采購費用。0.1元起投,最終有193位公益捐助者參與,用時8分49秒。作為回報,樹苗采購后會開展植樹活動,愛心捐助人可報名參加植樹活動。
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秘書長劉國正表示,通過面向社會發標的方式籌集環保公益資金,用于環保公益活動是一種創新,此次發標只是一次初步的探索和嘗試,待條件成熟后將會對“地球站”項目進行全面和整體的發標。
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發展的短短兩年間,各種模式的P2P平臺不斷涌現。最近一年來,產業互聯網金融無疑是一大熱點和亮點所在。
市場熱起來了,要出的牌似乎也越來越多。資本、人才、風控、技術、口碑、供應鏈、公益等,不一而足。近期的一大看點是,一方面是很多P2P平臺想方設法要和上市公司攀親帶故,另一方面是眾多上市公司出于各自的目的紛紛舉牌,和P2P平臺扯上關系。
零壹財經的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4月末,全國共有69家P2P平臺宣布完成融資。其中僅2015年前4個月宣布完成融資的平臺就多達31家。另據中銀國際證券分析師統計,已有40多家上市公司通過收購、投資設立和參股等形式切入互聯網金融領域。
傳統的金融機構顯然不愿意坐以待斃。本期《計算機世界》封面主題報告,聚焦銀行系P2P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走勢。計算機世界研究院的調研報告試圖回答以下問題:銀行系P2P勝出的幾率到底有多大?投資者及借貸人如何看待銀行系P2P平臺的發展前景?對于銀行系P2P,投資者及借款人最為看重的是什么?最擔心的又是什么? 在未來,銀行系P2P如何做得更好?
本期金融版的文章《場景金融:互聯網金融的核心》也值得一讀。作者認為,從更為寬廣的產業經濟視角來看,互聯網金融的未來在于“互聯網+”的二次疊加:“互聯網+”+“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