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言】
所謂哲理散文,就是指以散文的形式來闡述人生哲理的文章。它所包含的內容大都縱貫古今,橫亙中外,寓理于世間百態。這類文章通常會以一件事情開頭,論述一定的道理后再加以評論總結。
在閱讀哲理散文時,同學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把握哲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征。
二、品味哲理散文中富有韻味或帶有啟發性的語言,尤其要注意文章開頭及結尾的關鍵句,因為這類句子往往就是一篇散文的“文眼”。
三、緊扣哲理散文的思想脈搏。這類散文往往于平淡中蘊含著深遠的意境。具體操作時,同學們可抓住體現作者心理活動或抒發感情的詞句進行反復閱讀,從而找到解開文章題旨的鑰匙。
【即學即練】
閱讀下文,完成文后各題。
一滴水
□葉延濱
一滴水想在詩人、散文家和哲學家那里尋找自我。因為它常聽其他的一滴水談起這件事,說只有詩人、散文家和哲學家才最了解一滴水。
啊……一看見這個“啊”字,一滴水知道它找到的是詩人。“啊,一滴水里也閃耀著太陽的光輝。”這話多好,一滴水有那么大的本事,太陽的光輝!多么偉大的一滴水啊!一滴水感嘆自我的時候也用上了“啊”字。當一滴水想到自己也是太陽的時候,它有了一種天才的悲哀:天上那個太陽也太驕傲了,好像世界上只有它一個太陽,不,還有一個呢,還有“閃耀太陽光輝的一滴水”。為了讓太陽盡早地知道這一點,一滴水早早地趴在了最高的一株青草葉尖上,等那太陽從地平線升起來。太陽升起來了,剎那間,一滴水也閃射出七彩的光芒。真的!一滴水興奮地向太陽喊道:“喂,太陽老兄,你看見我了嗎?我也是一個發光的……”一滴水的話還沒有說完,就在太陽光的霓虹里,化為一縷氣,消失得無影無蹤。
一滴水的這次尋找自我的努力失敗了。不過它知道了一個事實,不要到詩人那里去尋找答案。還是散文家的話實在,散文家怎么說的呢?那是一個熟透了的說法:“滴水穿石。”多實在,多有分量,與在草尖花叢里裝扮太陽絕對不相同。看來詩人都是在花花草草中找到那個五彩繽紛的定義,而散文家總是寫下力透紙背的金石般正確的話。想到這里,一滴水已經懸在崖頂上,它馬上就要滴落,看到在下面的那塊巨石,它心中升起了無限自豪:“對不起了,石頭老弟!”一剎那間,它滴落在石頭上,飛濺起來。一滴水在眩暈中,不忘望一眼那塊石頭,天呀,它一動不動地呆呆立在那兒。碰壁以后的一滴水,去找散文家問罪,散文家說:“你只看到‘滴水穿石’四個字,那是我文章的標題,沒看內容哪行?”’原來文章在這里,說一滴又一滴的水千百年后會穿石。天!那不是一滴水,是一條河。一秒一滴,一天八萬六千四百滴水,一年是三千一百五十三萬六千滴水,千百年有多少啊,這能叫滴水穿石嗎?一滴水覺得散文家實在不懂數字:“散文家是什么,這下我知道了,就是不學數學的人士。”
最后,一滴水去找哲學家。哲學家說:“透過一滴水可以看到大海,一滴水就是一個海。”海是什么?一滴水覺得哲學家的確很有學問,但要知道海是什么,才能知道自己是什么,于是一滴水長途跋涉,一路上問:“海在哪里?”找海的一滴又一滴水成了溪,成了河,成了大江向東去。當它見到大海的時候,它知道哲學家又把話說反了。不是嗎?“大海里有無數的一滴水,而一滴水離開大海就什么也不是,什么也不是,只是一滴水!”
想到這里,一滴水明白了,它終于找到了自己。一滴水是什么?“不是太陽,哪怕有時也有光芒;不是穿石的利器,也許有某滴水會有這個運氣;更不是大海,大海是讓所有一滴水忘記自己的地方。一滴水不是太陽不是石頭不是大海,就是一滴水而已。”
(選自《天知道》)
1.“當一滴水想到自己也是太陽的時候,它有了一種天才的悲哀”這句話揭示了“一滴水”怎樣的心態?
解題思路:哲理散文的語言看似平淡,卻蘊含著深刻的意味。回答這類題目時,同學們應結合上下文語境,體會作者細膩的思想感情。如本題中,同學們應抓住本文擬人化的手法,理解一滴水將自己當成太陽、當成天才的高傲自大心理。
2.結合全文,解釋“一滴水不是太陽不是石頭不是大海,就是一滴水而已”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解題思路:回答這類題目時,同學們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應從句意與主題的關系上入手,另一方面則應從結構上,如總領全文、承上啟下、前后照應等作用的角度進行分析。
3.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散文,有一定的現實意義,試結合全文作簡單的賞析。
解題思路:分析文章主旨類的題目,同學們應把握文章發展的思想脈絡,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進行分析,從而達到理解文章主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