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的人生幾乎是從最底層出發的。17歲那年,林清玄決定離開家鄉。臨行前,媽媽送了他一樣東西,一個玻璃瓶,里面裝著黑黑的東西。母親說,你別小看這瓶子,這里面裝了三樣重要的東西,一樣是拜祖先的香爐里的香灰,一樣是農田里的土,還有一樣是井里的水。閩南的祖先們在離開家鄉的時候都會帶著這個,說是帶著這個去到別處就不會水土不服,而且有了它們,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你的家鄉。這個瓶子至今還擺在林清玄的桌上,它讓林清玄明白了什么是家鄉。
因為身上沒錢,林清玄離家后的生活一度過得很苦。他曾經在餐館當過服務生,做過碼頭工人,擺過地攤,還在洗衣店燙過衣服,甚至還殺過豬。殺完豬回到家,洗完手,他就繼續寫作,變成作家。
林清玄一直堅持寫作,希望能變成一個成功的作家。但林清玄知道,要實現自己的理想,一定要比別人更勤快。他從小學三年級時開始,就規定自己每天寫五百字,不管刮風下雨,心情好壞;到了中學,每天寫一千字的文章;到了大學,每天寫兩千字的文章;大學畢業以后每天寫三千字的文章;到現在已經40年了,林清玄每天還堅持寫三千字的文章。
想當作家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為了生存,林清玄開始去報社上班。他對成功的欲望很強,和當時的所有年輕人一樣,希望得到名利、金錢、影響力。他工作很賣力,因而很快就升遷,第6年就當了總編輯,同時還在報紙上寫18個專欄,主持節目,當電視公司的經理,還做了廣播節目《林清玄時間》,一時風頭無兩,成為大眾眼中最成功的人。
到如今,林清玄一共寫了一百七十幾本書,擺起來比他的身高還高。當時臺灣有個雜志,評選“40歲以下的成功人士”, 林清玄排行第一。
多項解讀
1.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雖出身卑微,但林清玄并沒有甘于平庸,而是胸懷理想,不畏艱辛,勤奮寫作,用汗水澆灌著屬于自己的成功之花。
2.起點和高度的關系
人生的起點各不相同,但起點與人生的高度并沒有必然的聯系。一個人只要充分努力過了,即便出身于社會的最底層,他也能攀上事業的高峰。林清玄便是最好的榜樣。
適用方向
堅持、勤奮、成功、吃苦耐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