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前言】
中心突出要求作文能夠表現出作者的基本觀點或鮮明意圖。但同學們寫作記人敘事類文章時,往往是下筆千言卻離題萬里,究其原因,還是沒有選擇典型的材料突出中心。
【寫作指導】
文章中心是作文的靈魂,這要求同學們在寫作時必須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思想。
具體操作時,大家務必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在材料的詳略中展示主題
巧妙地安排寫作材料是一門學問。有時,面面俱到,卻難展風采;有時,詳略得當,便頓時生輝。具體來說,與中心思想聯系緊密的材料要重點詳寫,潑墨如水;對那些與中心思想有關的次要材料要一筆帶過,惜墨如金;而對那些與中心思想無關的材料,則要果斷舍棄。
二、在內容的對比中突出中心
如俄國著名小說家契訶夫在《凡卡》這篇文章中,便運用插敘法,將主人公和爺爺在圣誕節守夜的情景與自己在城市中當學徒的情景進行對比,形成強烈的對照,反襯出凡卡生活的孤獨與痛苦。這類文章的中心之所以會如此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對比手法的巧妙運用。這種對比可以是自己與自己的對比,也可以是自己與他人的對比,還可以是過去與現在的對比。
三、在文章的關鍵處表明心跡
這種方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直接點題法。如寫作“溫暖”這一話題作文時,你若能擬出《母愛是輪溫暖的太陽》《那一聲溫暖的問候》等標題,主題自然會一目了然。又如在開篇時,若能下筆點題,主題自然會更為鮮明。此外,我們還可以在結尾處升華主題,從而突出文章中心。
【精彩佳作】
窗外有藍天
□余彰恒
月亮靜靜地照著大地,仿佛為大地披上了一件潔白的輕紗。我靜靜地站在陽臺,記憶的細流逐漸匯成江海……
哎,這次考試又考砸了,我拿著卷子,心里就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終于到家了,開門,脫鞋,回到房間,開始寫作業。媽媽似乎意識到了什么,問:“兒子,你今天怎么了?怎么一聲不吭?”我裝作沒聽見的樣子,繼續寫作業。快吃晚飯的時候,媽媽又繼續問:“上星期你們不是語文測驗了嗎?你考了多少分?”我心想:媽媽一直追著不放,怎么辦?我該怎樣對媽媽說呢?不管了,能瞞一時算一時吧!于是,我回答道:“還沒有發,老師應該還沒有改完吧!”
飯后,休息了一會兒,我怕媽媽問起考試的事情;再加上今天是周五,下午不用上學,于是我對媽媽說:“媽,我出去玩一會兒!”沒等媽媽答應,我就關上門,健步如飛地到了樓下。陽光溫柔地照著大地,秋風在瓦藍瓦藍的天空上追趕著白云。“啊——真好!”我長長地吸了一口氣,頓時,心里輕松了許多。
逛了一會兒后,我來到一家粥店,尋了個靠窗的座位坐下。我的鄰座坐著兩個人,一個小伙子,另一位是老大爺。小伙子手撐著下巴發呆,似乎遇上了什么煩心事。我心想:這個年輕人要么是失戀了,要么是工作不如意。坐在一旁的老大爺也對他說:“別再為這事煩心了,你看看窗外那一望無際的藍天,多美啊!無論艷陽高照,還是經過暴風雨的襲擊,藍天依舊深邃蔚藍。看看吧,窗外有藍天,再大的坎我們都有辦法跨過去的,別再為這事傷心了。”小伙子若有所思,轉過頭望向窗外。窗外,藍天如水洗過一般清澈明亮。
回到家后,我站在窗前,細細咀嚼著老爺爺的話,心中豁然開朗。對,窗外有藍天,我們不應該總沉浸在失敗的陰影中。我不能逃避,我要面對現實,我應該把失敗化為成功的動力。
我向媽媽承認了一切,媽媽見我知錯能改,也就沒怎么責怪我。
窗外,月光如水,夜空靜謐。回想起那次失敗的經歷,想起老爺爺說的話,“窗外有藍天。”我的心便沉靜下來,翻開書,認真復習功課,充滿信心地迎接下一次人生考驗。
點評:因為考試成績不好,“我”心情郁悶,想逃避現實。在粥店里遇到老爺爺開導小伙子,老爺爺的話正好開導了“我”。全文語言流暢,結構嚴謹,以景物描寫引出回憶,又以景物描寫作結。文章中心突出,作者巧妙地借用老爺爺的話點明主旨,哲理深邃,引人深思。
【誤區提醒】
一、要想突出文章的中心,必須要有貫串全文的線索,可以是人或事,也可以是景或物,但不能漫無目的地敘述。
二、突出文章的中心,關鍵在于安排好內容的詳略,如果安排不當,就會寫成流水賬,使文章的敘述重點不突出。
【模擬考場】
成長路上,充滿著春的氣息;成長路上,演奏著夏的音符;成長路上,透露著秋的喜悅;成長路上,歌頌著冬的深沉與純潔……
閱讀上述文字,請以“成長路上”為題目,寫一篇作文。要求:(1)文體不限,詩歌除外;(2)要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思路點撥:寫作前,同學們務必要圍繞文題中“成長”這一關鍵詞架構行文,不管寫作什么內容,都一定要與“成長”相關,決不能與中心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