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語文課在我的眼里,一直是嚴肅的。老師拿著課本站立在講臺上,臺下的同學或昂首挺胸,正襟危坐,正兒八經地聽著課;或埋頭苦干,聚精會神,拿著筆記下書中要點,教室里只有老師一個人的聲音在回蕩。這樣的語文課枯燥無味,讓我討厭。
長大后,語文課更無趣。同學之間的討論太少,每節課發言的同學總是重復著、循環著,仿佛語文課就只是專給成績好的同學在上。這樣的語文課毫無生機,我不喜歡。
我渴望的語文課究竟是什么樣的,我也說不清楚。
直到進入初中。那是一節語文公開課——展示“我們這樣讀《石壕吏》”。
展示的內容很豐富也很精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小組的課本劇表演。
表演開始了,文靜漂亮的余婉婷,竟然扮演年老力衰的老婦人。我真有點為她擔心,可她那逼真的演技讓人不得不對她刮目相看。面對兇惡的官吏,她恐懼不已;面對官吏的步步緊逼,她低聲哀求。就在官吏即將拉老婦人去服役的千鈞一發之時,沈俊杰扮演的詩人杜甫出場了。他滿面愁容,雙手抱拳,語帶傷感地懇求官吏:“大人,看她們孤兒寡母的,就放過這家人吧!”可官吏們冷酷無情,依然我行我素。雖然詩人的求情最終沒能改變老婦人的命運,但詩人同情百姓、路見不平為民請命這一情節的添加,不僅是一小組討論合作的成果,而且體現了一小組同學別具一格的創意。
時間過得真快,不一會兒就到了劇本的尾聲部分——婆媳凄慘離別。老婦人含淚跟兒媳交代了一些事,便悲傷地轉身離去。這時,我看見飾演兒媳的朱瓊瑤雙眼通紅,她用哀怨的目光看著官吏,待老婦人即將出門應征時,她啞著嗓音撕心裂肺地喊了一聲“娘——”戲便落幕了!
看著這殘酷的場面,聽著這痛苦的呼喚,我不禁潸然淚下。整個表演臺詞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一聲“娘——”,其中夾雜了多少復雜的情感啊:有對官吏無言的憤恨;對婆婆的萬分牽掛;對自己無能為力的無奈……我想朱瓊瑤的全部情感肯定都融入到這個劇本里了吧。
表演結束了,全班鴉雀無聲。我們已經沉醉其中,連鼓掌也忘了。
這節課,老師只是導演,學生才是主角,同學們的各種才藝得到了充分展示。
這節課,除了課本劇表演,還有第一人稱、第三人稱改寫版朗讀,小組分工朗讀原作等,形式多樣,靈動活潑。
這節課,分配有序,合作默契,評點生動。
……
我想,我渴望的就是這樣的語文課:提倡自主,注重合作,增強了我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大膽開放,創意無限,培養了我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我渴望這樣的語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