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北京的地標體系,天津有天津的地標體系,河北有河北的地標體系。三地發展水平不同,地標體系參差不齊。而這種高低不同的地方標準體系已經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個重要障礙因素。因此,建立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新地標體系(以下簡稱“京津冀新地標體系”),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當今世界,區域協同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之一,就是在區域內制定并實施新的地方標準體系。比如說,東京城市圈,東京與附近的千葉縣、崎玉縣、神奈川三縣共同構成日本最大的城市圈。東京都早在2003年就制訂了《粒子狀物質排放標準》,并在相鄰的三個縣同時執行,形成了東京城市圈大氣治理的地方標準體系,創造了區際聯動、共治大氣環境的典范。
建立“京津冀新地標體系”,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多下功夫。
一、要在理論和實踐層面達成共識,拋棄利益紛爭
目前,把京津冀作為一個區域整體考慮,建立新的地標體系,還沒有達成共識。在理論界,大多數的北京學者可能投贊成票,天津學者不置可否,河北學者可能持保留意見。在實踐層面,三地更是利益紛爭,“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北京更愿意將較高的北京地方標準推向天津和河北,天津和河北由于產業結構的原因,出于財政和就業壓力的考慮,可能難以接受。
因此,要想使京津冀三地在建立“京津冀新地標體系”上達成共識,還需要中央政府下定決心,給予承諾。
首先,要說明建立“京津冀新地標體系”對提升首都國際地位和中國國際影響的重要作用。建立“京津冀新地標體系”雖然對京津冀三地會帶來暫時的經濟壓力和困難,但這種犧牲是值得的,是對全國的貢獻,對長遠發展的貢獻。
其次,中央政府要承擔起對京津冀三地的補償責任,給三地吃“定心丸”。建立“京津冀新地標體系”,給京津冀三地都會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北京損失可能最小、天津次之,河北可能最大。中央財政應該仔細測算三地的損失情況,并根據損失的大小來進行相應的補償。
二、要建立“京津冀新地標體系”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
首先,要建立由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和京津冀三地標準化委員會四方共同組成的“京津冀標準化委員會”,負責“京津冀新地標體系”的制訂、評估、修訂、發布、實施、監督和問責等工作。
其次,要形成強有力的工作機制。“京津冀標準化委員會”成員由四方按照等額的原則組成,國務院主管標準化工作的副總理任主任。辦公室設在國家標準化委員會。
第三,要有充足的資金保障。中央財政出40%的資金,京津冀三地各出20%的資金。資金主要用于“京津冀新地標體系”的制訂、評估、修訂、發布、實施、監督和問責等方面的工作支出。
第四,建立一個“京津冀新地標體系”發布和監控平臺,形成強有力的監督和問責機制。“京津冀新地標體系”的制定和發布比較容易,難的是如何嚴格執行。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個“京津冀新地標體系”的發布和監控平臺,利用大數據,對“京津冀新地標體系”的實施進行實時的監控,并及時進行整改和問責。
三、要尋找交通、環境和產業三大領域標準化工作著力點
第一,在交通一體化方面,要根據京津冀發展現狀和國際發展趨勢,搞好京津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標準化工作。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要像日本東京城市圈學習,優先發展軌道交通,建設“軌道上的京津冀”。
一是建立京津冀城際高鐵網,制定城際高鐵建設和運行標準體系。軌道交通系統是支撐大都市圈高效運轉的基礎,按照國際通行做法:15公里半徑以內的核心區以地鐵為主,15-30公里近郊區以快線鐵路為主,30-70公里遠郊區以市郊鐵路為主,70公里以上以城際高鐵為主。東京在這方面做得最好。目前,東京的軌道交通系統承載著85%的出行總量。與東京城市圈相比,京津冀城市圈的城際高鐵還很不發達,缺口巨大。因此,未來的京津冀城市圈要大力發展城際高鐵,形成京津冀城際高鐵網,并制定城際高鐵建設和運行標準體系。
二是要在交通基礎設施方面實現大數據管理,完善智慧交通標準,提高智能化水平,大力推進交通管理服務的標準一體化。
第二,在環境保護方面,京津冀三地必須全面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突破行政區劃和條塊分割的掣肘,大幅度提高“京津冀新地標體系”標準,加強監測的技術含量,提高問責的威懾力度。
一是進一步提高車用油品質標準和車輛排放標準。提高油品的品質是改善區域大氣質量的一個重要手段,同時也是一個在法律法規上易于通過和操作的手段。比如說,美國舊金山地區通過立法,提高了油品的標準,盡管比其他地區油價增加了5%,但減排作用非常明顯,人在車尾基本上聞不到太多的氣味。整個立法的過程也比較容易。目前,京津冀城市圈車用油品質還應該進一步提高標準。另外,車倆的排放標準也還要進一步提高,嚴格淘汰不符合標準的老舊車輛。
二是治理施工揚塵,推廣北京的垃圾運輸標準。北京建筑垃圾運輸管理“云動模式”是建立在大數據、云信息基礎上的多部門協同治理的模式,主要包括“一個地方標準和一個云信息平臺”兩方面內容。
“一個地方標準”,是指發布了北京市《建筑垃圾運輸車輛標識、監控和密閉技術要求》地方標準。這個地方標準要求建筑運輸車輛必須達到貨箱密閉、限速限載、舉升定位、即時監控、標識統一、全身統一涂裝蘋果綠等技術功能。
“一個云信息平臺”,是指運用北斗導航的技術,建立一個監控所有建筑運輸車輛的云信息平臺,通過這個云信息平臺,實時掌控所有建筑運輸車輛的動態運行情況,以便做出快速反應和果斷決策。
北京建筑垃圾運輸管理的“云動模式”最大的特色是充分利用了大數據和云信息技術,這種實時監控的技術手段對那些想打“擦邊球”的單位和個人具有強大的威懾作用,使他們不敢、進而不想鋌而走險。從北京建筑垃圾運輸治理的“云動模式”實施效果來看也非常好。全市8053輛渣土運輸車經過裝載北斗車載定位系統后,基本實現了車輛運行軌跡可查,道路遺撒、亂倒亂卸、不密閉運輸、闖紅燈等違法違規行為大幅下降。
第三,在產業升級方面,完善產業標準體系,嚴格限制“三高”產業。
一是提高京津冀城市圈產業準入門檻,完善市場進入和退出機制。全面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找準三地戰略定位,依據國際通行的國民經濟分類標準,編制禁止性、限制性產業目錄;
研究、制定與京津冀人口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匹配的負面清單,依法建立健全節能節地節水、環境、技術、安全等強制性標準體系,實施更加嚴格的、公平競爭的市場準入管理;
持續、深入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發展高端、高效、高輻射的產業,促進產業發展方式從依靠勞動人口數量增加,向更多依靠勞動生產率提高轉變;
運用現代經營理念、管理模式和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和生活服務業,提高商業物流、社區服務、家政服務、再生資源回收等行業的組織化、規模化程度,提高全員勞動生產率;
制定、修訂行業標準和管理辦法,加強對低端業態的規范管理,加快低端業態的調整退出;
加大市場監管執法力度,嚴格工商注冊登記管理,嚴格取締無照非法經營,嚴格執行經營工作場所生產安全、衛生安全、消防安全等法律法規,保護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對于列入禁止性目錄的市場主體和達不到節能環保、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工程質量等強制性標準的市場主體,應當依法予以取締,完善市場退出機制。
二是大幅提高民生產品安全標準和市場產品質量監管標準;提升食品全產業鏈的安全標準,確保市場食品安全;明確食品市場的準入標準,提高食品市場的準入門檻,按照業態分類實施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細化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監管要求;通過構建“從農田到餐桌”四個重點環節的監管體系,以及實施信用管理等手段,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戒力度;明確各部門的監管職責,落實綜合協調機制,力爭實現各監管環節的無縫隙銜接;強化食品生產經營者作為第一責任人的主體責任。
同時,引進適用的國際先進標準,加強食品市場準入、農產品質量安全、食品物流和餐飲業等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的制定、修訂,積極轉化奧運食品安全標準,鼓勵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制定、實施嚴于國家標準的產品和技術標準;全面提高藥品、醫療器械的準入門檻,努力使化學藥品、生物制品、中藥生產達到或接近國際標準,醫療器械采用國際標準比例達到90%以上,達不到標準的企業將全部被淘汰出市場。
完善食品藥品等的安全監督管理組織體系、監測網絡體系和信用體系。建立安全科學評估、市場準入、監測與監督抽查、突發事件應急處理、信息歸集發布和日常監督檢查六項機制,把這種管理機制標準化、常態化。
(責任編輯:李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