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去了臺灣一趟,逗留的幾天里,我去做了幾件有意思的事情。
參加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在臺北的會議
首先,是和王石參加了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在臺北的一個重要會議。在臺北,有將近30個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的成員,他們非常認真地討論了去年的工作和今年上半年項目的執行情況。
其中一個重要項目是凈灘,就是清理海邊上漂浮過來的很多垃圾,塑料制品包括一些礦泉水瓶等,另外就是對海洋的觀察、保護。阿拉善跟這邊協會的合作還是比較有成效的,臺灣的企業家們也都在積極參與阿拉善的治理工作。
去了“萬通臺北2011”
我們的項目“萬通臺北2011”已開始交付使用,大陸的一些業主也來收房了。整個項目的品質和運轉都非常好,比我們以往在中國內地的項目品質都要明顯高一些,這也和臺灣當地的管理水平、文明程度有很大的關系。
這個項目對于我們內地項目的發展、品質和管理水平的提升都有很重要的價值和意義。項目在臺北的陽明山上,如果有機會都可以來體驗一下。
逛了菜市場
之所以去逛這個菜市場,是因為里面有一個叫“123餃子館”的飯館非常有名。
餃子館有一個故事,說是當年有一個炒股票的大戶,在大戶老板很牛的時候,他太太因為有空就在這里包水餃賣,他從來沒有關注太太在做的事情。后來沒想到他炒股票失敗一落千丈破產了,沒辦法要還債,要維持生活,就給他太太打工幫著包水餃。起初他還礙著面子,所有人都叫他老板,他還不太好意思。后來時間長了沒有辦法,他就拉下臉來認真地研究水餃的做法,結果水餃做得非常好吃,很有名,銷量也特別大。但是他始終沒有忘記過去的故事,所以招牌做得很樸素。
這是一個無意中太太幫助控制家里的風險、化解危機的故事。他能夠應勢順變地發財致富,其實就是靠改變心態,即使是做一個普通賣水餃的小老板,同樣能讓人生發光發熱,就像我們內地的褚橙,是一個很成功的勵志榜樣。
和施明德聊天
施明德是臺灣追求自由的重要歷史見證人。他的經歷非常傳奇,令人感佩。
他也是這次臺灣競選的一個重要人物,這次跟他見面聊天,聽了他提出的一些主張,覺得非常有意思。
他花了很多時間研究政策。為了征集選民,他還發布了一個App,選民可以下載注冊,支持他,到了一定數量后,就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候選人,可見移動互聯網對于臺灣的選舉人物來說非常重要,大家可以下載看看臺灣的社會生態。 (文字來源于馮侖@風馬牛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