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7年,ChineseSkill的創始人王主龍就通過蘋果的Podcast錄制并發布了對外漢語的學習課程,并一直堅持了下來。
去年下半年,Facebook的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在清華大學演講時,全程秀了一把中文,所以《創業邦》記者問ChineseSkill的創始人王主龍:“如果找一個產品代言人,你們會不會選扎克伯格?”王主龍聽了后立刻笑著說:“如果可以,那我們會非常開心。”
ChineseSkill是一款向零基礎漢語學習者提供幫助的語言教育類應用,用闖關游戲的方式設置知識點,里面包括選擇題、拼字題、翻譯題等,用戶還可以直接用偏旁部首在田字格里拼字。ChineseSkill的正式上線時間是2014年2月份,至今已經更新迭代數次。王主龍說,ChineseSkill要做中文版的Duolingo。
鼎鼎大名的Duolingo
在外語學習領域,Duolingo可謂鼎鼎大名,甚至被稱為全球最受歡迎的語言學習工具。它與其他同類網站的主要不同點就在于“所譯即所學”,原理可以這么解釋:比如說你是一名英語母語人士,想要學習西班牙語,那么Duolingo會根據你的西班牙語水平來挑選一些句子讓你翻譯成英語,翻譯過程中你會得到詞匯等方面的幫助。不過,同樣的句子不只是你一個人在翻譯,Duolingo還會讓其他不同水平的人翻譯同樣的句子。用戶或者讀者隨后可以對這些翻譯進行投票以選出最好的翻譯。因此,這個眾包的過程實際上可以解決兩個問題:有翻譯需求的人可以將一些通用的翻譯工作外包給這些外語學習者,當然價格會更便宜;而外語學習者則可以在翻譯的同時免費使用Duolingo的學習資源,這樣就解決了學習動力的問題。
目前Duolingo已經覆蓋多個語種,并先后獲得了兩輪大規模融資,融資金額分別高達1830萬美元和2000萬美元。不過,到目前為止,Duolingo雖然推出了中文版(支持用中文進行學習,而不是學習中文的課程),上線了中文網站并正式確定了產品的中文譯名是“多鄰國”,但卻至今還沒有推出中文學習課程。
ChineseSkill和Duolingo的區別
ChineseSkill的界面設計和Duolingo有很多相似之處。王主龍并不諱言要做中文版的Duolingo,所以,創業以來,他被問到的最多的問題就是:如果Duolingo也做了中文課程,你拿什么去和它競爭?對此,王主龍的觀點是,在Duolingo的語言體系里,漢語并不是重點:“Duolingo的做法是希望各種語言的學習都融入到它的體系中,追求的是淺顯的入門級。而ChineseSkill只關注漢語學習這一個垂直領域。也就是說,Duolingo是一個橫向的產品,而ChineseSkill是一個縱向的產品。另外,Duolingo采用的是眾包的模式,這種方式更適合拉丁語系,對象形文字而言是比較困難的。因為拉丁語系的發音和字形是相對統一的,而漢語的發音和字形是完全分離的。再細究起來,漢語還有簡體字和繁體字。一年多以前Duolingo就說要孵化漢語的學習課程,但到現在都還沒做出來。”
其實,決定創業做ChineseSkill之前,王主龍曾給Duolingo寫信,跟對方說,你們沒有漢語課程嘛,那我們加入你們,我們來做。“但不知道是對方不屑于回復,還是我們的郵件被湮沒在了郵件海洋里,人家壓根兒沒看到,總之就是沒有得到回復。”
去年2月份正式上線后沒多久,ChineseSkill就獲得了來自云天使基金和真格基金的數百萬元的天使投資。目前,ChineseSkill已經覆蓋了120多個國家,積累了三四十萬用戶,用戶主要來自美國,其次是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對于用戶的地理布局,王主龍也略感意外。因為考慮到地理接壤的因素,大家總是習慣于認為對外漢語在東北亞地區更受歡迎。“但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與崛起,對外漢語也水漲船高,美國年輕人對漢語的興趣越來越濃厚了。”
ChineseSkill的前傳
早在2007年王主龍就通過蘋果的Podcast錄制并發布了對外漢語的學習課程,那時候的用戶還多來自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王主龍當時在外企從事研發工作。他這么做對外漢語,完全是出于熱愛,完全免費地做了七年之久。而且,雖然大家都是volunteers,志愿加入,但卻對自己要求很高,每周一、三、五都要發布新的課程,工作強度非常大。讓他們堅持下來的動力,還是熱情。2004年,由于工作上的原因,王主龍被派往日本,在日本工作生活了一年。在那里,他發現很多日本人對漢語和漢文化都很有興趣,但苦于沒有合適的教材。他就想,在互聯網時代,世界是平的,如何用互聯網彌補這個缺口?回國后,他遇到了現在的合伙人張潔。張潔畢業于北大中文系,曾在清華漢語教學中心任教一年。兩個人對對外漢語都有著同樣的熱愛,于是決定利用業余時間制作發布對外漢語的課程。他們在Podcast上第一次發布的課程,在之后兩個月的時間里完全沒人訪問,兩人也挺沮喪的。不過,第一個用戶訪問后,給他們寫信說“太好玩了”。當時,對外漢語的課程都是他們自己編寫的,并結合了中國的新聞熱點,比如“豬肉漲價了”“今天是七夕,是中國的情人節,有一個牛郎織女的故事”等等,不一而足。雖然逐漸得到了用戶的認可,但他們意識到,當時的課程要求用戶有一定的漢語基礎,進而才能深入了解中國文化,這就導致受眾面比較狹窄。如何幫助零基礎用戶掌握非常簡單的詞匯,成了王主龍思考的問題。后來,他們發現有個語言學習應用Duolingo,體驗之后感覺非常high。“這就是我們想要的。”于是,王主龍就給Duolingo寫了信。郵件雖然石沉大海,但卻催生了ChineseSkill。
王主龍說,Duolingo是在線學習,而ChineseSkill卻有離線功能。“我們已經cover了120多個國家,有的地方能夠連上網都是很奢侈的,而離線功能可以允許用戶在有網絡的地方下載課程,然后慢慢學習。”
那么,對外漢語的市場規模到底有多大呢?王主龍說,對外漢語的受眾人群分為在中國的外國人和外國的外國人。前者包括留學生、來中國工作的人、來中國旅游的人等,粗略估計有100萬,這些人學習漢語有天然的環境優勢。但在外國的外國人想學習漢語就沒那么幸運了。所以,如何進行海外推廣,也是此類教育產品的重點和難點,因為用戶的獲取成本非常高。目前,ChineseSkill的團隊將工作重心放在打磨產品上,推廣則主要依靠口碑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