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牌新三板讓數據堂成了一家公眾公司,畢竟,B2B公司在客戶心中的形象很重要。
數據堂聯合創始人、市場總監肖永紅將大數據比喻成石油:“我們堅信數據是未來的新‘石油’。數據這種‘原油’是可再生和重復利用的,而數據源是大數據產業鏈上最重要的一個部分。”
數據堂的業務就與數據源有關,它提供專業的大數據交易、數據處理和云服務。“我們想把有數據和想用數據的人串起來做‘數據銀行’,收集很多數據,再對數據進行整理,最后將整理后的數據輸送出去,實現數據資產變現或增值。”
2014年初,數據堂獲得了田溯寧云基地和國泰創投1300萬元的Pre-A輪融資,并于今年5月完成了由達晨創投領投的A輪融資。而這家企業引人注目的是其“高大上”的團隊:CEO齊紅威是博士后,斯坦福大學訪問學者;COO柴銀輝曾就職華為、騰訊、神州泰岳;多名聯合創始人都曾在中科院、NEC中國研究院從事數據研究工作。

這個“高大上”團隊成立于2011年9月,2014年12月就在新三板掛牌了,成為新三板第一家大數據企業。值得注意的是,數據堂將“大數據”變現并實現了盈利。數據堂對外披露的數據顯示:數據堂2013年收入近1150萬元,2014年收入為1818萬元。2015年,數據堂預計收入將達到8000萬元左右。據肖永紅介紹,如此預估的原因是,2015年大數據產業進入成熟和快速發展時期,國家層面也意識到了數據開放的重要性和價值。另外,數據堂多年布局到了爆發時期,且正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當《創業邦》記者問及為什么上新三板時,肖永紅表示這是公司多方考慮的結果。其一,創業板對企業盈利要求太嚴,導致好多前期無法盈利的互聯網和大數據企業流失海外。對此,國家會將新三板地位拔高,賦予其重要戰略意義。其二,企業要擴大規模,需要業務和資本同時發力,數據堂想利用資本的力量。另外,大數據企業屬于互聯網領域,未來發展態勢空間非常大,會受到新三板的鼓勵。
“還有一個原因是,雖然我們可以低調做事,但B2B公司的形象也很重要。我們當時也是考慮,上了新三板以后,會讓我們在客戶心中的形象有很大提升。”
現在看來,這么早“上板”還是上對了,目前新三板排隊企業很多,而且審核要求越來越嚴格。上板之后,來找數據堂的投資機構更多,數據堂對投資方開始有了更多的選擇。“一些小VC就直接拒絕,也更多關注對方能否帶來上下游的相關資源。”肖永紅說。不過在募資方面,數據堂因企業處于盈利狀態且被風投看好,所以并沒急于做市交易,而是打算把業務做扎實,這樣整個估值和市盈率更合理一些。
不過掛牌也對企業提出了更多要求,如要求企業運作更規范化、透明化、合規化,同時也會增加一定的運營成本。用肖永紅的話說,“不說別的,很多事情都得公告一下”。
對于新三板掛牌,數據堂只將其當作發展中的一個小里程碑。據肖永紅透露,5月初,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來數據堂考察時在現場說:“數據堂可以做成一個千億級的公司。”
掛牌時間:2014年12月10日在新三板掛牌
增資情況:暫無
新三板帶來的影響:拓寬融資渠道,提升企業形象,擴大企業知名度
主辦券商:湘財證券
有無收購或并購:暫無
之前是否拿過投資:有,Pre-A輪和A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