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是加快建設法治國家的重要基礎,也是促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社區治理具有基礎性地位和作用。社區是社會的基本單元,社區治理現代化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丹東市在借鑒全國各地社區治理的經驗中,以互動式服務,網格化管理為群眾服務,利用現代化的治理理念和方式,根據社區的實際情況,進行了一些列的嘗試和開拓。對推進社區治理現代化與發揮黨組織作用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實踐和探索。
關鍵詞社區治理基層黨組織互動式服務網格化管理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礎在基層,工作重點在基層。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戰斗堡壘作用,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是加快建設法治國家的重要基礎,也是促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基層黨組織要從全局性、戰略性高度扎實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社區是構成社會的基本單元。我國正處在經濟轉軌和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城鄉社區管理和服務的任務十分繁重。十八大報告首次把“社區治理”寫入了黨的綱領性文件,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并就推進社區治理作了重要闡述。丹東市在借鑒全國各地社區治理的經驗中,對推進社區治理現代化與發揮黨組織作用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實踐和探索。特別是丹東市纖維街道辦事處發揮黨組織在社區治理的主體作用,以互動式服務,網格化管理為群眾服務,利用現代化的治理理念和方式,根據社區的實際情況,進行了一些列的嘗試和開拓。
下面以丹東市纖維街道黨委探索建立了“網格服務信息平臺”服務模式為例,研究社區治理現代化與發揮黨組織作用之間的聯系。其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以支部書記為主力,有人服務補充力量。街道六個社區將轄區合理劃分成網格,每個社區約10個左右,每個網格內居民約300-500戶左右,人口約1000人。現已劃分成60個網格,各社區成立了由社區黨委書記為總格長,小區黨支部書記為格長,社區工作人員為副網格長的組織機構,每個網格分別建立由社區黨員、在職黨員、樓組長、社區民警、志愿者和共建單位人員等組成2-3支服務隊伍,做到有分有合、整合聯動、互通有無,有效的整合了社區的人力資源,解決了社區干部人員服務能力不足的問題。
二是以高效處置為標準,條塊結合整合資源。“網格服務信息平臺”建設實現區—街—社區—網格責任人—居民的五方鏈接。社區每周對信息進行整理匯總,與業務對口人員交接,進行分類記錄,建立問題臺帳,實行銷號制度,解決一件注銷一件。對居民反映求助的事項,進行分類處理:一般性事務,由網格負責人現場處理;需要協調處理的工作,由網格負責人上報社區協調處理;緊急性工作或社區不能獨立辦理的,網格責任人立即通過社區上報街道、區和相關部門,做好應急處置,并現場全程跟蹤,做到“去有目的,回有問題、事后有反饋”。網格責任人“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工作方法,解決社區干部只懂所管業務的困擾,實現對格內的問題全方位、多角度責任到人,高效解決。
三是以詳細資料為基礎,信息準確科學運作。為突出服務居民的針對性,從2014年初開始,作為試點單位,福春三社區全面開展摸底走訪工作,走訪時網格責任人配備“三卡”入戶和工作手冊,“三卡”即:工作胸卡、便民服務卡、民情反饋卡。工作手冊內記載區域圖、重點人群名冊、各類服務電話、社區工作指南、民情日記等內容。采集轄區內的人、地、物、情、事、組織等信息,本著“一次采集、多次使用,一家采集、多家使用”的原則,對組織、宣傳、民政、計生、勞動保障、綜治、信訪、司法等多部門信息全部編入采集表中,實現了基本群體、特殊群體、流動群體和依靠群體(即志愿者骨干、有償服務商家和個人、共駐共建單位力量)等信息全面掌握。詳實的基礎信息,為網格化服務管理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為了綜合運用采集到的數據,區委、區政府投入資金全新制作了一套信息采集系統,系統分為轄區地圖、查詢瀏覽、信息采集、黨建管理等六大版塊,在信息采集版塊中,將所采集到的信息全部錄入后,即能在查詢瀏覽版塊中實現綜合查詢及報表、居民房態圖、組織機構、居民信息瀏覽、住戶信息瀏覽、營業場所信息瀏覽等六種固定項目查詢、條件組合查詢,并可匯總生成統計報表。系統內還對無償和有償服務隊伍開展服務活動情況進行有記載。從而改變了社區居民信息靠翻本本的傳統模式,體現了居民信息和提供服務群體的科學化管理。
四是以互動平臺為基礎,高效發布反饋及時。在高速發展的今天,傳統的社區工作模式已滿足不了多類型人群的不同需要,纖維街道建立了兩大互動平臺,破解社區管理落后,效率不高的問題。
1、網上互動平臺。為了及時發布社區信息,方便居民及時提出問題和反饋情況,又制作了社區網格化服務公共平臺網站,網站中主要有走進纖維、社區新聞、黨建工作、政民互動、便民服務、政策法規、辦事指南、在線服務等九大模塊。其中較有特色的模塊是便民服務、政民互動和在線服務三大模塊。便民服務模塊中將無償和有償服務項目全部進行公示,同時還設置了服務后的評星系統,對提供服務的質量進行考核評價,以便對優秀無償服務志愿者進行獎勵,對有償服務項目進行優勝劣汰;政民互動模塊中沒有采用其它網站不可控的論壇模式,而是采用了全新研發的審核上線模式,即居民上傳信息后,經過后臺審核信息真實有效后再上線顯現,同時還對上線的事件處置情況進行全程公示,居民對處置滿意度可以進行評星。政民互動平臺的開通有利于居民對社區工作人員工作狀態和服務者服務質量的進行監督,也有利于居民了解社區工作、理解社區工作、支持社區工作,更有利于營造社區良好的工作氛圍,不斷提高廣大居民的參與度,朝著居民互助互幫、自己事自己辦的方向邁進。在線服務模塊中主要是在線解答居民的辦事咨詢、政策咨詢、訴訟建議,體現事件處置的時效性和快速反應。還建立了社區公眾服務微信平臺、微信群、QQ群等,隨時發布社區信息,解答居民咨詢,滿足手機用戶的網上互動。
2、一鍵式呼叫平臺。主要是為了解決殘疾人、高齡老人、空巢老人等弱勢群體無法接受網上服務的問題,區里又投入資金為社區安裝了一鍵式呼叫器,只要一鍵居民就可與社區聯通,社區中樞端顯示屏即可提示呼叫者的基本情況并發出提示音,社區馬上就會對需要幫助的居民提供快捷服務。
五是以制度建設為依托,服務到位保障有力。街道建立了嚴格的保密制度,對能接觸到居民信息的網格責任人、街道社區干部、志愿者等人員提出嚴格要求,不得私自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泄露居民的信息,違反者將追究其法律責任。同時管理居民信息數據庫的電腦,全部做到斷網單機操作,傳輸數據所用U盤不得挪做他用,努力保護居民的隱私權,確保不出現法律糾紛。對網格責任人和服務志愿者建立半年考核制度,設置走訪戶數、服務次數、百姓評價、環境衛生、案件發生等易于考核的項目,對名次靠前的進行物質獎勵。對提供的有償服務商家和個人,實行服務后百姓評價機制,最終達到優勝劣汰,確保服務項目的質量。
取得的成效:
一是民事落實,優勢凸顯。福春三社區“網格服務信息平臺”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多年未解決的供暖不熱、下水堵塞等老大難問題在網格長的帶領下得到解決;居民的鬧心事、煩心事知道找誰了;轄區的社會治安、信訪維穩形勢明顯好轉;鄰里糾紛矛盾隱患明顯減少;空巢老人、殘疾人的生活明顯方便;居民參與社區管理和服務的熱情明顯增加,百姓的幸福指數明顯提高。做到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解決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
二是民意表達,暢通無阻。網格服務將所有服務事項逐一落實到網格及各責任單位,通過網格平臺實現上級指令和基層信息在第一時間上傳下達、督辦落實。現已經成為廣大居民反映民生問題、表達利益訴求的重要平臺,及時回應居民訴求,使群眾反映的事情得到了高效處理。社區居民在小區里發現道旁污水管網井蓋破損影響行人安全,迅速通過手機將信息上報到網格化服務信息平臺。相關部門通過網格化服務信息平臺簽收“任務”,立即安排工作人員趕赴現場處理。這樣關乎民生的事能快速得到解決,是該社區科學推行以信息化為支撐的網格化服務帶來的大變化。規范運作的網格化服務信息平臺使工作在“網”上提速、服務在“格”中提質,延伸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觸角。
三是民生服務,全面覆蓋。社區通過不定期召開網格格長工作例會進行信息共享,使得民情民意無死角,遇重大事項開展不定期的座談會,形成廣覆蓋、高效率的民情民意收集網絡和協調處理體系。目前,已解決各類民生問題27件,涵蓋了社區內大部分的服務項目和服務群體,減少了漏管現象。居住在社區的居民可以享受到來自身邊的關心和幫助,實現了社區服務全天候,服務內容全方位,服務對象全覆蓋,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盲區。
此文為2015年丹東市委黨校重點課題《社區治理現代化與發揮黨組織作用研究》階段成果
(作者簡介:徐祝申,男,丹東市委黨校黨史黨建部講師,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