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任天問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的季濤從1990年代中期就開始從事拍賣工作并獲得注冊拍賣師執業資格,1999年還被聘為注冊拍賣師執業資格考試命題組成員。目前任中國拍賣行業協會法律咨詢與理論研究委員會委員、中國拍賣術語標準化起草小組組長、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研究員。難得的是他不但精于業務,還擅長寫作,曾著有《拍賣師主持理論與技巧》、《當代北京拍賣史話》、《拍賣師主持教程》等書;參與編寫《中國收藏20年》、《中國收藏年鑒》、《中國拍賣二十年》、國家拍賣師執業資格考試教材《拍賣通論》、《拍賣經濟學基礎》、《拍賣基礎教程》、《拍賣實務教程》等。
2010年6月26日,在臺北市的一場“慶豐銀行珍藏專拍”拍賣會上,一方清朝乾隆皇帝的青玉螭龍“乾隆御覽之寶”玉璽拍出了4.3億新臺幣,加上手續費總價折合人民幣約1.018億元,這成為了當時玉璽拍賣的世界最高價!
這方玉璽是臺灣前國泰信托董事長蔡辰男1984年從紐約蘇富比拍賣行以3.3萬美元買回來收藏的,如今為何又出現在拍賣場上了呢?
蔡辰男的父親蔡萬春是華人世界里赫赫有名的富豪,最初靠販賣大米、醬油、醋起家,1957年當上了“臺北第十信用合作社”(簡稱“十信”)的理事會主席。當年蔣介石還曾親自到“十信”存錢,因而被媒體大肆報道。
蔡萬春晚年大腦中風,將產業分給了兒子,長子蔡辰男分到了國泰信托集團,國泰當時名列臺灣第二大集團,僅排在王永慶的臺塑集團之后。二兒子蔡辰洲接管了“十信”。
蔡氏兄弟都喜歡藝術品收藏,蔡辰男喜歡字畫,蔡辰洲喜歡古董家具,三弟蔡辰洋則擅長經營古玩。1987年,蔡辰男曾以16.5萬美元從紐約蘇富比購得圓明園猴首,兩年之后,蔡辰洋又分別將馬首、牛首以及虎首從倫敦收入囊中。這幾件獸首后來被蔡氏兄弟轉手賣給了其他臺灣收藏家。在臺灣收藏界,蔡氏家族的名號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然而,1985年,也就是玉璽歸入蔡家的第二年,蔡辰洲執掌下的“十信”因違規放貸給關系企業,被當局停業處分。民眾聞風前來擠兌,演變成席卷全臺的金融風暴。在這場風暴中,蔡辰洲被查出多重罪名,被判刑125年。蔡辰洲不久在保外就醫期間去世。受到牽連的蔡辰男背負巨債,把自己的國泰美術館包括玉璽在內的一大堆收藏品抵押給了慶豐銀行,換錢還債,才得以免除牢獄之災。
“十信風暴”之后,蔡辰男靠酒店和百貨業重整旗鼓。二十多年過去了,蔡辰男又慢慢積累起了巨額財富。但此時,慶豐銀行卻則因經營不善被接管。該銀行擁有的那些收藏品被臺灣當局“中央存款保險公司”接管。臺北故宮拿出大約新臺幣10億元買了其中的1,800多件古字畫。臺北故宮的專家對這方“乾隆御覽之寶”玉璽雖經多次進行考察,但不知何故,最終放棄了購買。玉璽也因此進了拍賣場。
這方乾隆青玉螭龍玉璽是目前所知的8件“乾隆御覽之寶”玉璽中最大的一件,面積11.7厘米×11.7厘米,為青玉質,三螭龍鈕,漢文篆書陽文“乾隆御覽之寶”6字。也許由于該方玉璽碩大沉重,故很少鈐用于書畫上,臺北故宮專家也許沒能從館藏歷代書畫中找到這方玉璽的印章。
而根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內務府各作成做活計清檔》記載,這方“乾隆御覽之寶”,材質與尺寸俱臻一流,是乾隆即皇帝位后所刻治的第一方印章,其重要象征意義也就不言可喻。同時,有人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帝后璽印譜》中發現了這枚玉璽登記在冊,在《乾隆寶藪》中發現了明確著錄,而在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宮廷畫家艾啟蒙《八駿馬之曦馭黃》圖軸右上角,也有這枚玉璽印跡,由此確定了這枚璽為乾隆皇帝御用真品。
6月26日上午,國泰美術館304件舊藏在臺灣宇珍國際藝術中心的拍場開拍,進入拍賣會的買家,須支付500萬元新臺幣的保證金才有競買“乾隆御覽之寶”的資格。
“4億3千萬元!”拍賣師終于落下了槌,買受者是一位40多歲的中年男子—臺灣寒舍集團董事長王定乾。人們產生了狐疑:寒舍集團的創始人是蔡辰洋。按照拍賣的規定,原主人蔡辰男不得競買玉璽。人們紛紛猜測,這會不會是蔡氏家族的“曲線策略”—由寒舍集團出面拍下玉璽,再送回原主人蔡辰男的手中?
王定乾隨后解釋道:“我是以個人名義登記進場的,可能代表我個人,也可能代表大陸人、外國人”,這似乎表明了他的態度,他不是代表蔡氏家族出場的。
禁不住記者們死磨硬泡的打聽,王定乾終于說出,后面的真正買家是內地山西籍收藏家趙心。趙心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接觸藝術品拍賣,以收藏書畫、瓷器和宮廷用品為主,他更是一位“玉璽控”,在2006-2008年間幾個國內外的拍賣會上,他已經拍下一系列皇帝玉璽。
趙心和王定乾是多年好友,由于時間緊迫,趙心來臺灣的手續無法及時辦好,于是拜托王定乾替他在拍賣場上舉牌。當時兩人是這樣商量的:拍賣場上如在5,000萬人民幣左右王定乾就自己拍下,如果價格更高就由趙心接手。
最終,趙心靠實力拿下了這方玉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