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1月份,健康微能量推出“2015關愛醫者健康”公益活動,同交通銀行旗下保險公司合作,為北京兒童醫院、北京協和醫院的醫生免費贈送保險。其中包括一個100萬元的意外保險,10萬元的重疾保險。
這是健康微能量為醫生提供的一項福利。
而它本身,正是一個專注于為醫務工作者提供服務、提供工作新方式的移動醫療云平臺。“醫生的壓力太大了,我們想幫助醫生解決日常面臨的實實在在的問題,不搞高大上。”談起初衷,健康微能量的創始人鐘宏告訴記者。
現在,健康微能量平臺上線一年,已有上萬名醫生和數百家醫院在其平臺上注冊微官網,其中北京、上海60%的三甲醫院都在使用該平臺。
滿足醫生的需求
醫生有多忙?
“北京婦產醫院的專家,一上午需要看70名孕婦。一個上午是4個小時,相當于每名患者有3分多鐘的看病時間。在這3分鐘里,需要查體、問詢、開化驗單等,醫生連看病人臉的時間都沒有。”而這也正是中國醫患關系不佳的根源——老百姓看病難,醫生工作壓力大。作為一名醫生家屬,鐘宏對中國的醫療體系、醫患關系狀況有切身感受。
3年前,鐘宏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讀MBA。“我覺得移動醫療是一個很好的方向,可以做點事,就在課程上把創意轉化為實在的商業模式,然后找投資人、創業校友去分享,請他們做導師。”鐘宏說。
創業之初,鐘宏的團隊主要是清華校友和北京協和醫院的醫生。大家做了一個“無憂醫生”App切入母嬰人群,做的是家庭醫生的模式。
“這是一個孕期全面健康管理的App,從孕期到新生兒階段,會為用戶推送相關的健康資訊,還有醫生問答、電話咨詢以及家庭醫生的打包服務。”鐘宏介紹。
孕期家庭醫生在2012年上線,后發展到幾十萬的用戶,并拿到了摯信資本的首輪投資。但在鐘宏看來,家庭醫生代表了對醫療模式的一種顛覆,但中國老百姓對家庭醫生的理解更多是私人醫生,這種模式相對還是超前。
“醫療行業不同于其他行業,醫療服務還處在市場化的初期,現在仍是‘以醫院為中心’的產業鏈,這是受場地和醫生的資源限制(導致的),但隨著政策的開放,醫院多了,拼的就會是軟實力,進入‘以醫生為中心’的醫療服務體系。隨著醫生資源的開放,才會進入以‘患者為中心’,最后,會向‘健康為中心’的模式發展。”鐘宏覺得,現在的移動醫療產品大多以患者為中心,但患者進來了,卻缺少高素質的醫生,那提供的服務就會比較低質。
因此,伴隨著鐘宏的團隊在母嬰這一垂直領域的嘗試,他覺得更應該以醫生為中心,做一個全科的醫生平臺,讓更多醫生加入。“之前做醫患之間的連接,這是我們持續會做的方向,但會擴展到全科。同時,我們還要做醫生與醫生之間的連接。”
健康微能量由此而來。
健康微能量是一個輕應用平臺,鐘宏說這其實是基于醫生的需求。“去年,輕應用的概念還很少,但是跟我們合作的醫生已經開始用個人微信公眾號為患者服務,是他們給我們科普了微信公眾號可以干什么事。”
同時,鐘宏也發現,讓醫務工作者使用App的門檻太高。“一些專家都不知道從哪兒下載App,他們平時不太關注這些新玩法。”
于是,鐘宏和他的團隊就做了一個輕App,基于微信平臺去做自己的微官網的產品。“微信的機制比較適合做醫患之間的溝通,同時門檻低,醫生在微信上可以快速創建、使用。只要分享一個二維碼,就可以為患者提供服務。”
現在,在健康微能量的官網上可以看到,醫院可以提供在線導醫、手機掛號、專家門診、手機支付、化驗單查詢等服務。而在醫生的微名片里,醫生可進行健康類文章推送、科普知識庫聚合、在線課堂、患者健康管理以及其他的個性化隨診服務等。
但鐘宏也強調,這是一個圍繞醫生的需求做一系列工具類服務的平臺,并不直接面向患者。“每個微官網都是一個入口,患者直接去關注醫院或者醫生的公眾號,我們只為醫生提供后臺的技術、產品、數據以及一些增值服務的支持。”
從“科普”切入
近期,鐘宏想重點做一個“微科普”的平臺,幫助醫生解答平時患者看病時常提出的一些問題。
這是因為,鐘宏發現,在每一個專科領域,患者最常問到的問題也就幾十個,但是醫生看一個病人也就3分鐘,并沒有時間回答,而患者會認為醫生不負責任。“現在,醫生把那些常見問題做成小知識點,通過問答、文章、視頻等形式放在微官網上,患者可以在等待就診時或就診后直接去了解。”鐘宏說,“別看這是很小的事,但能夠讓醫生用很少的時間更好地為患者提供健康科普和健康教育服務。”
產品剛上線時,鐘宏找到了協和醫院的兒科專家鮑秀蘭教授。“鮑老師在微博上有100萬粉絲,很想在微信上做點事,很前沿。我們幫她拍了科普視頻,她和她的團隊平時也很活躍,會寫一些科普文章和做微信上的互動。之后陸陸續續就有三甲醫院醫生加入了。”鐘宏介紹。
微科普的項目在11月份啟動,明年將在全國推廣。目前,鐘宏和他的團隊已經拍攝了20家三甲醫院,覆蓋幾十位頂級專家,并計劃在明年承辦“2015年中國健康科普大賽”,鼓勵大家去建立微官網做科普。“做得好的內容還可以幫醫生宣傳推廣出去,這也提高了醫生學習、使用移動互聯網的動力。”
今年5月份,健康微能量拿到了幾千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
“最近我們計劃啟動B輪融資,明年做一個最大的微科普平臺,讓它形成規模,沉淀大量優秀的醫生、大量優質的內容,并在此基礎上再延伸出更多的服務讓大眾去用。”鐘宏介紹說。
而在商業模式上,鐘宏也正在嘗試和保險、醫藥公司等的結合。“比如我們會向保險公司提供一些知識庫和咨詢服務。”
當健康微能量聚合了眾多的醫生后,它也將能發揮更大的聚合價值,面向全國的患者提供服務。“比如全國唇腭裂領域的醫生可以通過微官網建立一個聯盟,患者就可以通過它找到全國這方面的專家。這是一個醫生自發形成的聯盟,可以為來自全國的患者服務。微能量聚合在一起,也許能形成巨大的能量。”談及未來,鐘宏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