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教育既是一個教育產品,也是一個互聯網產品。愛學堂創始人汪建宏對此的一個理解是:“它首先要以用戶為中心,是一個有趣的、能夠讓孩子主動愛上學習的產品,而且把學習變得更智能了——我們把它叫做未來課堂。”他希望能做出一個讓學生“尖叫”的產品,真正得到孩子們的認同,讓他們把學習當作是一件愉快的事兒。
愛學堂是一個面向初高中學生的在線教育平臺。汪建宏2014年創辦在線教育品牌“愛學堂”之前是黃岡中學網校校長,在在線教育業歷練近十年。在2013年年底前后,他萌發了想去美國找所大學充電的想法,離開了黃岡網校。一個偶然的機會使汪建宏放棄了去美國的計劃,創辦了K12在線教育平臺——愛學堂。
K12在線教育有巨大的市場規模,創投界普遍看好它潛在的爆發力,但迄今它仍缺乏有效的商業模式。汪建宏的直覺是,“未來,這個領域會有千億級公司出現”。汪建宏再次在此領域創業,他認為做一個讓孩子們喜歡的產品是關鍵詞;從商業的角度看,他將線上教學產品個性化、線下服務標準化,即利于線上科學教學,又利于線下擴展。
中小學在線教育需要將線上與線下相結合
愛學堂大本營位于北京,團隊成員近200人。負責運營的所輝,此前是學而思運營總監,后到巨人教育集團任高級副總裁;產品研發團隊由原學而思信息總監張強及教研大牛們組成,還有10多位來自騰訊。“即使在騰訊這么大的公司里,他們也都做到了一定級別。”創始人汪建宏說。而其移動端負責人向國屹曾擔任騰訊云及手機QQ瀏覽器的產品負責人。
做一個讓孩子尖叫的產品
做個性化的在線教育品牌,這是愛學堂的定位。傳統教輔班對學生是泛泛而言的補習,而他們建立了一套自己的評測系統。學生通過登錄愛學堂網站、移動端在線學習后,平臺就他們在某些課程上缺失的部分提供答疑、給出一套學習策略等相關服務。他們還會根據學員在平臺上的數據進行分析,每個月反饋給他們一個學習報告。此外,他們會為學生定期制定個性化的學習目標,根據計劃推送相關課程,每周還會檢查學生的學習進度等。“與傳統教輔班的區別是,我們是在有針對性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汪建宏說。
汪建宏說,業內多數公司都以家長即產品的購買者為焦點。他的想法卻不同:“大家都在圍繞買單的家長在做這件事,沒有人真正去關心用戶也就是學生的需求。我們撇開購買者不談,能不能純粹地做一個讓孩子們喜歡的東西?”
為此,愛學堂針對初中學生開發了英語及數學兩個學科的動漫課程,每個知識點控制在3到5分鐘,片子的編劇、導演,會將當下流行的互聯網元素和00后的話題與教學邏輯做深度融合,學生在線學習時會感到有趣、易于接受。僅在這一項,他們就投入了上千萬的費用。同時,針對高中學生群體,他們與每個省的名校進行合作,錄制了大批名校的公開課,“我特別想和每個省的名校資源合作,現在我們與十來所中學有合作關系,制作了高中階段的所有課程。”與此同時,這些課程也被他們重新解析和編排,不再是過去呆板的錄播形態,重新從學生視角出發進行了包裝與制作,直觀上看,它更像是有趣生動的高中MOOC課程。
愛學堂打造了一個智能學習系統,這既是它的創新點,也是賣點。汪建宏說,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是他們做的事情的第一步。“僅是有趣還不夠,還要做到有效。”為此,當學生通過視頻短片對某個知識點有所了解的時候,接下來的步驟仍是以有趣的動畫形式講一到兩道例題,“但更偏學術化”。然后是第三步,系統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測。“我們有一個錯題本功能,就是說,學生在評測這個知識點題目時做錯了,我們會給他解析——錯在哪個地方,為什么會錯,答案是什么。”最后是在線答疑,系統會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在5分鐘的時間內進行解答,包括學生在寫作業過程中遇到不能解答的問題時,可以直接拍照提交給系統,他們會對此給出答題的思路,超過一定時間后再給學生提供答案。
汪建宏給《創業邦》記者展示完愛學堂的App及PC端產品后,問:“你有沒有發現,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老師‘消失’掉了?”他說,傳統的教輔班最大的成本來自老師與場地的費用支出,其次是招生成本。“你下一個我的App,學生在家里預習、復習、聽課,這些事我們全都能做到了。”對線上學生,愛學堂會有一個月10元的小額收費。“也可以不付費,試學一個月。”汪建宏說,這是一個開放式的平臺,即使交費了也可以退款。
O2O模式:線上個性化教學",線下標準化服務
愛學堂打造了一個完整的、個性化的線上學習體系,與此同時汪建宏堅持的一件事是,要有線下體驗店,一個O2O的教育模式。他與一些知名互聯網公司創始人談過正在做的事。當中一些人傾向于他純粹做線上業務地模式。但他的想法是,在18歲之前的教育中“情感互聯”是不可缺失的一環,而線下體驗店是滿足他們“情感訴求”的一個不能去掉的一個形式。“成人教育可以走純線上的模式,但18歲之前的孩子需要一個情感上的溝通與體驗。”愛學堂為此請來了巨人教育集團的高級副總裁負責線下店的整體運營,他們希望建立極輕且標準的線下服務店。
從商業的邏輯看,汪建宏認為線上的流量再怎么強大也比不過BAT,線下的“臟活、苦活巨頭們不愿干,這才是創業公司該干的事”。他希望能把線上的流量在線下轉換,實現其商業價值。汪建宏把“重頭”即產品放在線上,力圖打造一個標準化、美譽度高的在線教育產品,然后根據線上數據,有針對性地在學生集中的區域開店,換句話說,一座城市哪個片區學生集中度高,就在哪里開店。2014年下半年他們開了3家店,盈利。隨后,他們又新開了3家體驗店。
愛學堂把線下體驗店裝修成了一個孩子們喜歡的場所,汪建宏說,這里是一個答疑的地方,一個聯系情感的場所。“教育產品很難標準化,但在線上我們打造了一個智能化的學習的系統,老師‘消失’了;在線下,我們依然以孩子為主角,老師不再扮演一個‘教師’的角色,他的職責就是為學生就學習上遇到的問題答疑。”
汪建宏說,傳統的教育產品重度依賴教師,擴張速度相對緩慢,而他們從線上到線下都盡可能地以孩子的需求為中心,在其設計的模式里盡可能減少中間環節,讓老師相對“邊緣”了。此外,在這個行業,生源是一個難題。他們的做法是以做一款受孩子們喜歡的在線教育產品再將其轉換到線下來完成商業價值上的兌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