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長春”的名字,據說是以長春花命名的,長春花代表了愉快的回憶,然而翻開中國的歷史,長春這座城市卻飽含了太多的傷痛。從遼金時期的繁榮到長春圍城,幾番的沉浮、歷經滄桑。中國最后的一個皇帝在此生活過,新中國第一部電影在此誕生,第一輛轎車在此誕生……或許正是因為這些歷史,才讓這座工業城市少了些鋼筋混凝土般的冰冷,多了幾分恬靜淡然的溫婉。
冬日的長春,太陽穿過堆煙般地千絲萬縷,終于變成了皚皚白色,那動人的故事便和這座城市一起昨日重現,水乳交融。
我愛這座城市。
第一次感覺到雪的蘭心蕙質,競醞釀出如此動人的城市;第一次發現雪的神秘故事,白色后競隱藏著如此血色的歷史;第一次覺察到如此親切的雪,它會用自己甘甜的乳汁滋養出如此熱情的人民。
雪越下越深,雕塑公園里充斥著冷清的氣氛。旁邊的梅樹以一種蕭然枯索的樣子呆呆地凝望著。唉,這美麗的木棉都已經枯敗了,人生的木棉又能開幾次呢?想到這,不免有些傷感。講解員帶我們走進了雕塑館。暗黃的燈光用自己的光澤照著一件件作品。非洲斑馬如同一塊巨大的巧克力蛋糕一樣整齊地排在一起,非洲老夫婦有趣地凝望著對方,似乎想說點什么,一群小黑人滑著小船,使勁前進,那吃力的表情耐人尋味。最打動我的是墻上千奇百怪的面具,夸張嚇人,眼睛深凹,卻充滿苦難地張著嘴……
到了長春,滑雪自然是不可缺少的。來到蓮花山滑雪場。高聳的雪山,無比妖嬈。從高峰上疾馳下來,呼嘯而過的是耳邊凜冽的風,我輕盈地在雪地上勾描自己的雪譜。“嘿,滑得不錯!”同行的大叔說。我開心一笑,繼續舞動,那冰晶白色卻唰唰地刷到人眼里去。滑到精疲力竭時,我便笨笨地向前走一會兒,欣賞如畫的美景。

到了長春如果只去一個地方,那必然是偽滿皇宮博物院。走一步有一步的風景,進一步有一步的喜悅。站在偽滿皇宮博物院的門口,又嘆又贊。似乎在這里,我更了解溥儀的秘密。清末的記憶基因緩緩重合,在解說員甜美的聲音中,我更尋到了一個似李煜般愁苦的君主。國家的虛無,簡單的登基,日寇的騙局。他便慢慢地淪落了。將自己瘦弱的身軀塞進小汽車,任荒涼的紫禁城獨自憑欄自哀。為何傷心事總是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也許,旅行的意義就是要找回自己。茫茫山水間,我似乎又回到了從前的單純質樸。陽光,肆意闌珊。氤氳在空氣中的,或許是那動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