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用“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這樣的詩句來形容美好五月。五月立夏,作為夏天的開始,天氣轉熱,適宜養心。不妨來點冒著綠意的蠶豆和蘆筍,再加上水靈的蔬果,來一場身心舒暢之旅。
>>當季食材
赤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蠶豆,絲瓜,水芹,黑木耳,藕,胡蘿卜,西紅柿,西瓜,山藥等。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助熱之品,如動物脂肪,海腥魚類,生蔥,生蒜,辣椒,韭菜,海蝦,牛羊狗肉等。
>>食月令
“立夏”即夏天的開始,天氣逐漸轉熱,植物生長到了茂盛期,從中醫理論認為此時利于心臟的生理活動。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點關注心臟。人和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自然界的四季消長變化,和人體的五臟功能活動相互關聯對應。心對應“夏”,也就是說在夏季,心陽最為旺盛,同時也提醒人們夏季需要更多的保養心臟。
中醫認為“心主神明”,也就是說人的精神活動由心來主管。當夏日氣溫升高后,人們極易煩躁不安,好發脾氣。有些人平時溫文爾雅,不急不怒,可到了夏天,卻變得性情急躁,常為小事大發脾氣。
“立夏”之季,從精神上應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暴喜暴怒傷及心陽,老年人更應注意預防氣血瘀滯,心臟病的發作。在飲食上應以低脂、低鹽的清淡食物為主,多食用維生素含量高的蔬菜水果。清晨可吃洋蔥少許,晚飯后飲少量紅酒,以保持氣血通暢。
>>多進稀食有利補養
專家指出,多進稀食是夏季飲食養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進餐時食粥,午餐時喝湯,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在煮粥時加些荷葉,稱荷葉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開胃,有消解暑熱、養胃清腸、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時加些綠豆或單用綠豆煮湯,有消暑止渴、清熱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材料:蠶豆,明蝦,新鮮百合,鹽,白胡椒粉,料酒,白糖,香麻油
做法:
1.新鮮的蠶豆,剝去表皮,成蠶豆米(這樣吃法更嫩,當然不剝皮也是可以的);
2.活的明蝦入冰箱冷凍20分鐘后,去處,去頭剝殼去腸泥(活蝦剝殼之前入冰箱冷凍20分鐘后再剝,會更好操作),成蝦仁。用一點點鹽、白胡椒粉和料酒抓勻腌制;
3.新鮮的蘭州百合(用普通百合也可以,蘭州百合口感更好些),掰開成一瓣瓣,沖洗一下瀝干水份;
4.鍋中放水燒開,倒入蠶豆米,焯水一分鐘;
5.焯好水的蠶豆撈出,過涼水,瀝干備用;
6.鍋燒熱放油,油溫熱的時候,倒入腌制好的蝦仁,滑炒至變色,盛出備用;
7.用鍋中余油煸炒焯過水的蠶豆米,大約一分鐘;
8.倒入滑炒好的蝦仁和瀝干水的百合,調入少許鹽,一點白糖和一些香麻油,翻炒均勻即可出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