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過很多次寧夏,每次都有著不同的驚嘆與震撼。也曾經很多次問自己,寧夏到底代表了什么?也許是光、熱、永恒。而作為一個愛葡萄酒深入骨髓的人來說,光、熱、永恒又承載了不同的意義。
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著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向往;有著對泰國德盛集團、世界最大的葡萄酒銷售商保樂力以及著名葡萄酒企業軒尼詩等企業深深地吸引;有著北京中坤投資集團、香港長和實業集團這些實力派在賀蘭山下建造國際化特色酒莊的舉動;有著處處為產區發展著想的自治區政府,規劃建設出了“國際葡萄酒小鎮”;更有著推進產區快速發展的“大產區、小酒莊”大思路!
如今的賀蘭山東麓,儼然已經成為世界津津樂道的焦點,“賀蘭山東麓產的葡萄酒,成酒香氣發育完全,色素形成良好。這里是上帝賜給寧夏的一塊寶地。”國際葡萄與葡萄酒協會理事阿蘭教授一語道出“天機”。賀蘭山東麓地處北緯37°43′-39。23′,東經1 05°45′-106°47′,是葡萄生長的天成沃土。法國著名的波爾多葡萄酒產區也在這一緯度線上。這里年平均氣溫8.9℃,4-9月活動積溫3289℃,日照時數3029 6小時,年降雨1 50—200m m,光熱充足、降水少、晝夜溫差大,極適于優質葡萄生產。這里的土壤主要類型為適宜葡萄生長的帶礫石的沙質土和淡灰鈣土,透氣性好、礦物質含量豐富,具備生產高品質釀酒葡萄的土壤條件。這種自然環境下生長的釀酒葡萄,具有香氣發育完全,色素形成良好,含糖量高,含酸量適中,病蟲害少,無污染,品質優良的獨特品質。
是了,多么振奮人心的信息!現在,催人而起的不是軍令,而是瞬息萬變的行業。正如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黨組副書記、賀蘭山東麓葡萄與葡萄酒國際聯合會主席郝林海說的話,“今天,我們不僅要傳承賀蘭山東麓葡萄美酒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更要創造這個產區更加輝煌的明天!”這是這種向上的力量,促使本刊記者深入再次走訪了賀蘭山東麓產區,深度挖掘這一產區與企業特色。
寧夏酒莊的美,是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靈動,更是篤定之后的大徹大悟。本刊就選取“明珠”幾枚,與君共賞。
謹以此文獻給那些為產區發展做出不懈努力的守望者。
山中奇遇,賀蘭晴雪
賀蘭晴雪是與黃沙古渡、官橋柳色等齊名的寧夏八景之一,據說當時在六月,仍能看到藍天晴空下,賀蘭山上的皚皚白雪,景觀蔚為壯觀。由于全球氣候的變暖,如今已有幾十年沒有再現,我們只能在前人的描述中去想象那種壯美景觀。從2005年開始,“賀蘭晴雪”的傳奇就以另外一種形式延續了下來。
賀蘭晴雪酒莊坐落于賀蘭山腳下,順著北京路向西到西夏廣場,再沿著110國道往北200米,就到了寧夏葡萄產業科技示范園,賀蘭晴雪酒莊就坐落在園區內。紅瓦白墻的歐式建筑與巍峨的賀蘭山依然相映成趣,讓人不禁感嘆雄渾壯美與古樸典雅的和諧統一。正是在這里,生產出了讓世界震驚的“加貝蘭”。
為了探索與當地土壤氣候條件相匹配的葡萄品種、栽培技術、釀造工藝,進而提升整個寧夏產區的葡萄酒工業發展水平,在自治區政府支持下,寧夏葡萄酒產業協會會長容健建立了賀蘭晴雪酒莊,任副秘書長的張靜負責打理酒莊的日常事務,同時也兼任酒莊的釀酒師。
筆者在這里見到了酒莊年輕的釀酒師張靜。談到張靜,熟知她的人無不交口稱贊。她對葡萄酒熱情、認真的態度打動了很多人,對于她來說,葡萄酒已是生命的一部分,“想做偉大的酒”,她誠懇的對筆者說。什么是偉大的酒?“它不一定是偉大的年份,也不一定被人津津樂道,甚至不一定有出人意料的價位,但它一定有著偉大的生命與價值,值得細細品咋。”這不正像是她的性格,努力,不服輸,卻在人生每個階段都有著不同的內涵,逐漸沉淀,直至豐盈。
賀蘭晴雪酒莊主要由中試車間、酒窖和葡萄園三部分組成,一年僅生產20~30噸葡萄酒,主要產品為加貝蘭。綜合樓內有葡萄產業文化展示館、葡萄產業科技培訓中心、二樓的品酒室和休息區之后,張靜帶筆者走上了三樓的天臺。視野一下子開闊起來,雄壯巍峨的賀蘭山似乎近在咫尺。此時的寧夏,有著春夏時節的繁花似錦,綠意盎然,意境十足。如果有機會,端一杯葡萄美酒,在這里聽雪落怕是再美不過吧。
“這些年我們一直在做一項工作,就是產區的推廣。比如建立賀蘭山東麓產區葡萄酒專賣店,凡是進入專賣店系統的產品,必須達到檢測標準,建立安全、規范的銷售網絡。”張靜說道。如今的賀蘭晴雪酒莊又新增了150畝園子,并將車間進行了改造,同時在自治區政府的管理下,增設了旅游功能,酒莊建設邁向一個新時期。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整個產區的協調發展才能支撐起來,然而,當我們走進賀蘭晴雪酒莊地下正在建設之中的“產區展示大廳”時,更為酒莊的不斷發展增添了一份信心。“這里將整個產區中的優秀產品匯聚在一起展示出來,也算為整個產區的形象推廣打造一個平臺吧。”張靜說道,也許,正是從一點一滴、腳踏實地中,我們才更能體會出這個產區的獨特之處吧。
朝如青絲暮成雪,回眸又見類人首
從銀川市區驅車一路向西,還未真正進入玉泉營路上,一座紅色的城堡直直跳入眼簾,神秘的類人首很是吸引人,正像這里的酒一般,歡動、激情。已是下午六點,剛剛出差返回的莊主馮青仍然還在會議之中。
了解他的人都知道,這是一位“骨灰級”的葡萄酒發燒友以及美食家,正是由于這種熱愛,讓他對葡萄酒有著與眾不同的理解。剛剛落座,馮莊主再一次驕傲地闡釋了“類人首”的意義——“在西北高原賀蘭山峰高林密的石崖上,我們的祖先創造了一種永亙千秋的造型藝術——巖畫。這是一條遠古時代雕刻藝術的畫廊,其中,重環形雙眼,面輪周圍刻滿了輻射線的圖案,粗拙古樸、神秘莫測,他就是永遠的太陽神。這就是類人首LOGO的由來。”
在馮青的帶領下,筆者再一次參觀了釀酒車間、發酵車間,在奢華、典雅的品酒室中,馮青為我倒上了類人首LUX REGIS的R系列干紅葡萄酒。和著酒香,馮青說:“這是我們與國際產品設計大師武寬夫合作,共同打造中國特色。近兩年,我們非常注重與消費者之間打得互動,也敏銳的意識到以大眾消費為導向的市場最具發展潛力。這款人首LUX REGIS的R系列與類人首logo-賀蘭山巖畫太陽神圖騰緊密相連,陽光七色、賀蘭山勢、黃河水紋以及祥云紋路等產區元素融合在酒標上,其中七種顏色酒標搭配不同品種的葡萄酒。鮮明的顏色、簡單的數字讓消費者更加容易識別。”
不得不說,作為賀蘭山東麓產區精品酒莊的代表、類人首酒莊的帶頭人,馮青總是對產區發展有著獨到的解讀:“我們都有著敬畏與自豪感。無論是自治區規劃建設賀蘭金山國際葡萄產業試驗區,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為試驗區授牌‘國際葡萄酒小鎮’,引進法國、西班牙等國家的32家企業入駐園區建設基地與酒莊,還是中糧、張裕等國內企業紛紛進駐產區建設酒莊。抑或是各具特色的精品酒莊的快速發展,都足以說明,賀蘭山東麓蘊藏著一個可以讓寧夏走向世界的絕佳機遇。我們會以以市場為導向,把握市場態勢,創新運行機制,優化資源配置,科學組織管理,充分激發產業發展的內在活力。”
這是屬于一個酒莊主的責任感。在這座既粗獷又透著精致,既莊嚴又時尚的酒莊里,隱藏了優質品種、高新技術與高端市場粘合后的產品,更是促進寧夏葡萄產業快速騰飛的生力軍。我們建這樣的一個酒莊,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由于賀蘭山東麓產區具有種植優良葡萄的光、熱、水自然資源條件,為生產優質葡萄提供了必要的生態條件。在這樣的條件下,在不同類型土壤上建設酒莊,可以生產出各具特色的葡萄酒,體現出這個產區葡萄酒產品的個性化。同時,酒莊集葡萄種植與葡萄酒生產、銷售與一體,可以通過優質優價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可以迅速創建品牌,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產生一定的影響力。二是個性突出,可以將中國的歷史文化、寧夏的歷史文化進行充分延伸。”
也正是在這座童話般的城堡里,絢麗的紅色見證了這片土地的生機盎然。走在酒莊種滿了各種不知名花草的靜謐小路上,超越時空的感覺油然而生,橡木桶的神秘,陳釀的回味,油畫般的城堡永遠定格于此。這個在自娛自樂的狀態下釀酒的莊主,他有著屬于自己的經營哲學——葡萄與葡萄酒,指導與細節管理,產業與產業導向,紫色夢想與一機兩翼外加燃料,這里就是寧夏。
巴格斯酒莊—葡萄酒文化的布道者
從銀川市區驅車至巴格斯酒莊,需要四十分鐘的車程。還未抵達酒莊,就驚喜地看到“玉泉葡萄小鎮”映入眼簾,走在“小鎮”的柏油路上,遠遠就可以望見巴格斯酒莊。
這是座典型的歐式城堡,由釀酒車間、地下酒窖、商務中心三大建筑群組成,整個園區全部采用雄偉壯美的歐式建筑風格,古羅馬酒神巴格斯雕塑矗立在正中央,充滿了中世紀歐洲皇室的味道。
我們在酒莊的商務中心落座,這是一座彌漫著浪漫氣息的二層別墅,專為酒莊的會員而設置,裝修設計富麗堂皇、浪漫溫馨,會務廳、品酒臺、鋼琴臺、中餐廳、西餐廳一應俱全,仿佛置身于歐洲中世紀的古老城堡中。這里,屬于巴格斯酒莊莊主王彥輝。
1992年,剛剛走上工作崗位沒兩年的王彥輝,就得到了與領導、同事們一起去法國考察的機會。正是這次浪漫之旅,讓她充分感受到了葡萄酒的魅力,打開了她人生中的另一扇窗。
直到1998年,王彥輝心中這個偉大而浪漫的夢想才正式啟動了。從1999~2008年,十年磨一劍。在這十年間,王彥輝克服了很多難以想象的困難,終于迎來了人們對巴格斯的贊譽。2012年,很多人戲謔地稱之為“世界末日”,但對于巴格斯來說,卻是一次大的飛躍。他們進行了二次技改,地下酒窖從200平方米擴展到1000平方米,建造了1000平方米的金色演繹大廳,還有兩個正在建設之中的酒莊等讓巴格斯酒莊更加耀眼。
但是,王彥輝似乎并不滿足,在她看來,硬件與軟件要共同發展,于是,他們對釀酒設備進行了更新,同時將釀酒專家隊伍進行了擴展,形成了留法釀酒師、新世界釀酒師與舊世界釀酒師三位一體的模式。
對于王彥輝來說,辛酸和磨難,有時候更是一種財富、一種擔當和成熟。“我們從建設酒莊初期就嚴格按照高檔酒莊葡萄園的標準栽培管理,及時采用被專家證實的最先進科學的整形方式,同時嚴格將畝產量控制在750公斤以內,從而確保葡萄原料的品質。”
在巴格斯的酒窖內,我們看到了200余個橡木桶安靜地躺在那里。轉頭望去,就是專為品嘗橡木桶桶裝酒而設置的地下酒吧,“在酒窖里,釀酒師每天定時為葡萄酒播放歐洲古典音樂,葡萄酒是有生命的,從發酵結束到被消費者飲用,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物理和化學的變化,高雅音樂對酒的發育、成熟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有點類似人類的胎教,通過播放音樂,讓橡木桶中的葡萄酒在優美的旋律中,緩緩成熟、優化,變得更加完美。”
這是屬于王彥輝的堅持,來到巴格斯之前,就聽許多人說:“寧夏已經有多家葡萄酒加工企業,但大多數還是工業化生產,像巴格斯這樣的莊園模式不多,尤其是在不享受國家任何產業優惠政策的情況下,依靠自身力量發展到現在的規模,很不容易。”面對這樣的贊許,王彥輝卻很淡然,在她看來,要走的路還很長,自己的一點成績并不足以說明什么,只有在整個產區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才能充分體現自己的價值。
“巴格斯已經在北京、浙江等地建立了酒窖,主要面對中高端消費群體。現在,我們在北京、廣州、杭州、鄭州、青島以及銀川六大城市以高檔品鑒會等形式對寧夏賀蘭山東麓產區及葡萄酒進行廣泛推廣和宣傳,進一步提升其知名度,增強了其在國際國內葡萄酒行業的影響力,從而開拓寧夏葡萄酒的營銷市場。”正是這幾句平淡樸實的話,讓我們感動了許久,他們沒有過多的談到自己,而是這樣解釋:
“為什么法國的五大名莊舉世聞名?是因為波爾多產區的唯一性。我們也是一樣,賀蘭山東麓產區是我們成長、壯大的基礎和支撐。”
迦南美地,上帝的應許
與莊主王方的采訪約在上午11點,筆者特意提早到了酒莊,從長長的小路一路走過,回歸鄉間地頭的靜謐。當筆者踩著高跟鞋深一腳淺一腳到達酒莊時,這里的工人正在車間忙碌。
尋找到標志性的酒莊壁畫,筆者被這份承載了無數釀酒人精神寄托的畫面一擊即中。就在此時,王方已經抵達酒莊。循著筆者的目光,王方驕傲地說:“迦南美地的得名源自《圣經》。迦南,作為以色列人(猶太人)的圣地,在《舊約》中被稱為‘流著奶和蜜’的地方,也叫‘應許之地,希望之鄉’,最初是亞伯拉罕帶領著信徒追尋的地方。迦南地是上帝賜予的一塊福地,而這里,就是上帝賜予我的迦南美地!”
熟悉王方的人都知道,她是個熱情、健談、認準目標就不會輕易放棄的人。的確,她的灑脫個性在做酒莊這件事情上體現的淋漓盡致。“我姓王,我做酒,故日酒王”。王方在德國留學多年,機緣巧合之下接觸到葡萄酒,并義無反顧的愛上她。由于在德國的生活經歷,她對雷司令情有獨鐘,圍繞在酒莊周圍的葡萄園就有一多半是種植雷司令的。在與筆者交談間隙,王方拿出一款雷司令,緩緩入喉,清新的滋味和著外面的陽光白云,“疏風斜飄三夏綠,錦鱗輕動兩腮紅”的意境滿溢出來。
選擇容易,堅持很難。這個被人稱做“Crazy Fang”的莊主,調侃自己說是“全能型選手”。從來沒有想到一顆好葡萄到一瓶好酒的距離會有那么遠,那三毫米的旅程中會隱藏了如此之多的辛苦勞作。從種植到釀造,從酒莊建設到園林設計,從裝瓶到走向消費者餐桌,這是個艱辛的過程,作為一個莊主來說,除了堅持,更多的是熱愛吧。
確實,當葡萄酒成為一個人永遠追隨的主要目標時,你已經顧不上那些歲月靜好的曾經,顧不上不可預知的未來,只有心系當下。就像很多釀酒人的手,灰暗、粗糙,透露出常年勞作的艱辛。如果不是在這個時間來采訪,他們一定都在葡萄田間或地頭,抑或是蹲在葡萄架下,用那雙布滿老繭的手打理枝椏。
與王方交談,是一件很愉快的事。而從她的話中,筆者體會更多的除了震撼,最大的感受就是感動。去過很過酒莊,聽到最多的話就是,“希望大家真正了解賀蘭山東麓產區,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對寧夏的葡萄酒產業發展做出貢獻。”這是一種凝聚力。
當我依次走過西夏王、御馬、賀蘭山車間的巨大酒罐,聞著高原源酒莊家族式的“車庫酒”、賀蘭晴雪酒莊的加貝蘭,以及圣路易·丁酒莊法賽特的沉郁橡木桶氣息,我們不禁想說,從資源優勢到產業優勢,賀蘭山東麓真的正在編織著屬于自己的“紫色夢想”。
立蘭酒莊:等雪覆青梅,一覽青山翠
立蘭酒莊坐落于寧夏賀蘭山腳下,距離銀川市30公里。酒莊非常年輕,矗立在平均海拔1100米的地方。2011年,酒莊主人邵青松在此釀出了了第一瓶葡萄酒,由此,立蘭開啟了自己的歷史。這里每年超過3000小時的光照和200毫米的降水賦予酒莊1600畝葡萄園的葡萄極佳的成熟度和健康度。年輕的立蘭酒莊只有一款酒,名叫“覽翠”。
筆者與立蘭酒莊主邵青松很早便是朋友,深知他對于葡萄酒的堅持。兩年前,筆者在銀川與莊主進行過深入交流,他的夢想便是有屬于自己的酒莊,在賀蘭山東麓這串熠熠生輝的珍珠上磨礪出自己的一顆兩年后,當筆者再次抵達銀川市袁隆鎮時,驚訝與震撼已無需贅言。
酒莊簡約、大氣,在二樓的天臺上,俯瞰圍繞在酒莊邊上,已經整整齊齊的葡萄園,對于邵青松的堅持有了深深地理解。酒莊設計還考慮了休閑旅游的功能,全景的品酒室正好在葡萄園的上方,等到葡萄成熟時,美景美酒相映成輝。
對于邵青松來說,覽翠就像是他的孩子,濃濃的愛護與驕傲之情溢于言表。他帶著筆者通過干凈整潔的辦公樓走向地下酒窖時,我們就像是在通往探尋一個神奇生命成長的長路上,從不以為意到出乎意料,直至驚嘆。“2012年是覽翠赤霞珠的第一個年份,在‘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博覽會’上獲得金獎,名列四強,被稱為當屆最大的黑馬。第二年,黑馬成了白馬,2013年份的覽翠赤霞珠以最高分再獲金獎,并在‘中國優質葡萄酒挑戰賽’上以第二名的總成績又拿下一枚金牌。2014年12月19日,覽翠赤霞珠2013年份登陸渤海國際葡萄酒交易所,這是國產酒首次在期貨市場與國際名莊同臺競技,而且價格一路飛漲。如果說第一次獲獎是偶然,那么接二連三的榮譽就是事出有因了”,邵青松輕輕介紹說。
立蘭酒莊的一鳴驚人來源于邵青松的專注。在他看來,做酒莊不是做建筑,而是一種精神積淀,這種精神會體現在你釀出來的酒中,也會升華你的自身。也正是在市場浮躁的當下,邵青松提出了“好久無營銷”的概念,而他所謂的“無營銷”,并不是不需要營銷模式,而是專注于酒本身,真正種好葡萄,釀好酒,讓好酒真正走入消費者心中。
等雪覆青梅,一覽青山翠。
鶴泉葡萄酒:煥發新生,精彩未央
在中國釀酒葡萄最佳生態帶之一的賀蘭山東麓玉泉營葡萄產區,有著已經13年釀酒歷史的鶴泉葡萄酒有限公司。這個占地面積19600平方米,建筑面積2980平方米,年生產能力達3000噸的企業有著輝煌的過去:在2011中國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節組織的拍賣會上,其生產的賀玉牌精品干紅2004葡萄酒,創出該拍賣會最高拍賣記錄——以每件20000元,單瓶5050元的競拍價格,被葡萄酒收藏愛好者收入囊中。也正是這款酒,在2006年第二屆亞洲葡萄酒質量大賽上一支獨秀,以超越銀獎近十分的絕對優勢,榮獲亞洲金獎的葡萄酒。借助寧夏賀蘭山東麓產區的優越條件,鶴泉葡萄酒有限公司自建廠以來連獲佳績,在2010年第四屆亞洲葡萄酒質量大賽上至尊蛇龍珠干紅和將藏窖藏解百納干紅又雙雙榮獲銀獎。
就是一個承載了十幾年歷史,多次在大賽中盛放的企業,卻在寧夏賀蘭山東麓產區的發展長河中起起伏伏。兩年前,筆者初訪鶴泉,心里略有些遺憾與不甘。破敗的廠房,新規劃的葡萄園,這就是筆者心心念念的“賀玉”葡萄酒的生產地?當時,迎接筆者的是鶴泉葡萄酒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總經理魏繼武。這個將一生投身給葡萄酒事業的老人,是鶴泉的創建者,更是寧夏葡萄酒產業的開創者。盡管這個企業有著足以打動人心的歷史,筆者卻有些擔憂,作為精品葡萄酒生產企業,其發展方向在哪里?
帶著這樣的心結,筆者再次走訪了鶴泉葡萄酒有限公司。在釀酒師韓炳軍的帶領下,筆者見到了總經理董學斌。他有著很多想法與大膽思路,正是這些思路與想法,謀劃出了“老樹發新芽”的一條路:“現在的鶴泉,已經成為占地面積19600平方米,發酵車間配備能力6000噸,固定資產2500萬元,專業技術人員12名,專業技術工人50名,是全區集科研、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專業化葡萄酒生產企業。隨著市場不斷變化,酒香也怕巷子深了,我們要順勢而為,堅持走生產精品葡萄酒,貼近大眾消費者的路子。”
筆者曾經苦苦尋找打開心結的辦法。此時我已經找到了答案,對于眾多葡萄酒酒莊、企業來說,發展應該來自于三方面的支撐,一方面得益于寧夏獨特的自然條件,一方面則歸功于近年來寧夏自治區委、政府不遺余力的推動,更重要的是堅持自我,找到自身發展路線。
后記
賀蘭山東麓,如何綻放“紫色夢想”?
2015年度布魯塞爾國際葡萄酒大獎賽于5月1曰至3日在意大利威尼斯一耶索羅成功舉辦。在這次大獎賽中,中國酒莊榮獲的14塊獎牌,而賀蘭山東麓產區5個酒莊共獲得1金4銀的好成績。
筆者在寧夏時已經了解到,就在此大賽舉辦之前,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自治區葡萄產業發展局)正式揭牌,標志著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產業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黨組副書記、賀蘭山東麓葡萄與葡萄酒國際聯合會主席郝林海認為,賀蘭山東麓產區的自然條件比法國波爾多還要好,適合建立葡萄酒產區,提出“大產區、小酒莊”的發展思路是適合產區發展形勢的,未來將發展100萬畝,4000家酒莊。
然而,如何依靠這樣的優勢條件實現產區的可持續性發展呢?用郝林海的說:“截止到目前,寧夏葡萄種植面積達59萬畝,其中釀酒葡萄為51萬畝,葡萄年產量20萬噸,全區局已建成投產酒莊72家,加工能力近27萬噸。此外還有58家酒莊正在建設中,寧夏葡萄產業的綜合產值已達65億元。然而,光有好的自然條件還遠遠不夠,要建立大產區小酒莊,明確不搞工廠酒,不歡迎工廠化的投資,只做中高檔的酒莊酒。而酒莊酒的要求比較高,每瓶酒都是從自己葡萄園里種葡萄開始,保證每一款酒都是從自己的葡萄園里產出,按照嚴格的程序生產,這對寧夏產區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葡萄酒專家委員會秘書長楊強認為,中國的產區建設已經開始步入新的時期。從企業層面說,扎實做好基地建設才能“從強根基,從源固本”;而相關管理部門也開始從技術方面研究科學種植,提高產區質量。如西部產區的土壤、光照、溫差等條件較好,但是冬天溫度較低,需要埋土,而埋土本身對葡萄有一定影響,同時導致成本增加。在此,我們也呼吁眾多葡萄酒生產企業,摒棄以往“金玉其外”的理念,將原料種植與基地建設看作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只有種出好葡萄,才能釀好酒。
寧夏賀蘭山東麓產區,正以一種獨特的姿態,雄起于中國葡萄酒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