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邦:最近幾年,社會對女性創業的認同度如何?
王嘯:越來越多的女性投入了創業領域,但是不少PE和VC仍會對女性主導的創業項目心存擔憂,他們會擔心女性創業者是不是有“后勁兒”。
吳世春:移動互聯網時代,創業的技術門檻進一步降低,產品開發不再是重大的技術問題,設計、UI、用戶體驗更加重要,女性創業者很容易通過找到合伙人或重要員工來解決自己并不擅長的技術問題。因此,這幾年女性創業者越來越多,女性創業成功的例子也越來越多。與此同時,社會各個層面,包括資本、行業,包括男性,對女性創業還是比較認同的。
徐勇:社會對女性創業的認同度一般。很多投資人明確提出,原則上不投女性作為最主要創業者的項目。但投資人對于女性作為創業團隊中的一員(聯合創始人,但非最主要的創業者),一般是歡迎的。
韓彥:越來越多的女性勇敢地選擇了挑戰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擅長的事情,這是好事,社會是認同的。投資界也是認同的聲音比較多。
王利杰:女性創業者越來越多。創業環境日益友善,不再需要喝酒拼關系,啟動資金也不用很多;年輕女性越來越思想獨立和生活獨立,她們以“女漢子”自稱,也有越來越多的宅男愿意接受“女漢子”的領導。現在社會對女性創業者的態度也是比較支持的,這一代80后和90后女性創業者的父母是60后和70后,思想比較開明,有些是創業家族,加上女性相對沒有“養家”的社會負擔,所以她們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創業邦:女性創業是不是比男性創業更難以獲得成功?
朱擁華:是的。最近10年,美國女性創業者的比例比20世紀最后20年增長了40%,而可謂成功的女性創業者和男性創業者的比例已經上升到3∶7,尤其很多女性在非常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創業,比如Sophia"Amruso、Linda"Rottenberg和Olga"Koper等等。而這個比例在中國可能不足1∶9。
吳世春:應該是。一般來說,女性為家庭付出得更多,無論是時間還是精力。同時女性創業者也更可能在關鍵的時刻做感性而非理性的判斷。
楊寧:從外界環境來看,女性創業者確實比男性創業者更難獲得成功。畢竟社會對女性創業者還是有偏見的。
徐勇:當女性創業者作為最核心、最主要的創業者時,成功相對更難一點。一方面,是社會對女性創業者還有一定偏見,此外,女性創業者的感性及其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也給其投入創業帶來了一定困難。
韓彥:能力上,女性和男性各有優勢和劣勢,當然女性創業者往往因為家庭的原因需要付出更多犧牲。但是總的來說,沒有道理說什么性別容易成功或容易失敗。
王利杰:女性創業者和男性創業者相比,優劣參半,要辯證看待。從創業者整體數量來看,女性創業者還是少數,大概在20%以內(參考PreAngel基金投資的200個創業者的比例)。但是用成功的女性創業者除以所有的女性創業者,這個比例要高于男性創業者的成功率。
創業邦:未來幾年,女性創業的前景如何?
朱擁華:在一定程度上,女性在中國社會的地位是受到足夠重視的,未來會誕生很多非常杰出的女性創業者,我個人非常看好女性創業,也投資了一些女性創業企業。
吳世春:早在淘寶的年代,女性創業的時代就應該已經來臨了。我非常看好女性創業的前景,女性應該最懂女性,未來會有一大批成功的女創業者。
徐勇:創業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女性創業的機會和成功的機會也必然會更多,更好。女性既可以做最主要的創始人,也可以做聯合創始人,聯合創始人的前景相對更看好些。
韓彥:女性在許多方面的優勢(例如感知更細膩等)都會推動某些領域的發展,例如產品、服務的提升。未來會有更多領域的變革因有了女性創業者的加入,視角更全面,相應地,產品和服務會更優秀。
王利杰:女性創業的時代到了,前景很好。女性創業者尤其要發揮好女性領袖的優勢,如執著、勤奮、專注、積極,還有對團隊的人文關懷。女性創業者在媒體和營銷方面更容易吸引關注,資源整合方面更容易獲得“交流機會”——一般來說,男性投資人不會輕易拒絕一個女創業者的約談請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