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作為一個10歲男孩的父親,肖戈林參與了一次家長討論:孩子玩多長時間手機游戲是合理的?此時他正被兒子無節制地玩iPad游戲的問題所困擾。
最終大家的結論是:孩子玩游戲的時間應與學習成績和表現相掛鉤。作為資深IT人士的他,立刻想到應該采用“IT”的方式去解決這個問題,于是,利用APP管控這一產品理念被構思出來,這就是“袋鼠家”。
“袋鼠家”APP可以分別安裝在父母手機和孩子手機上,父母可以遠程查看孩子手機使用的狀態,例如可以限制單個或數個游戲,設定在18:00到22:00之間只能玩30分鐘,也可以限制孩子23:00以后禁止玩微信,或者只有周末才可以玩,能做到一鍵管控,還有定位、呼叫、使用分析等功能。基于以上的APP管控,“袋鼠家”還會用一系列方式來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比如孩子干家務可以賺取積分并用來兌換游戲時間,比如用好的學習成績來賺取游戲時間,等等。
肖戈林今年剛好40歲,是典型的中年大叔創業。袋鼠家是他的二次創業,此前他創立了通訊云平臺德仁高科。創業前他在電信系統供應商Ciena中國區歷任研發工程師、技術支持、項目經理,最終升任中國區支持中心總經理。
從APP管控切入家庭教育,為啥沒人做?
在做袋鼠家之前,肖戈林也進行了一些調查,他很猶豫:APP管控市場為什么沒人做,或者說很少有人能做得出類拔萃?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陷阱在等著他?
他研究了幾個月,發現其實里面并沒有什么“坑”,但是有幾個客觀原因。
第一,中國互聯網流行復制美國互聯網的“拿來主義”。然而COPY對于中國在線教育從業者來說沒什么用,因為教育在國內極富“中國特色”,與美國截然不同。在美國并不存在“兒童手機管控”這一市場。雖然中國代代都是虎爸虎媽,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美國沒有標桿企業,國內很多創業者沒辦法COPY。出于回避模式風險的考慮,很多人在這里就放棄了。
第二,孩子用手機的問題是個大痛點。如果百度“如何解決孩子玩手機問題”,會冒出來N多種解決方式,比如很多學校上課之前先搜身,沒收手機,甚至有家長把手機按鍵摳掉,讓孩子只能接打電話。
第三,APP管控有技術難點。其實,市場上APP管控類的應用并不是沒有,但是目前這些競品做到的也只是鎖屏或監控,還基本沒有一家能做到對每一個應用進行單獨管控,限制每一個應用的使用時間。
不過,袋鼠家團隊有技術上的優勢,他們的核心技術人員是有著長達20年編程經驗的頂尖高手,以前做的都是操作系統底層邏輯的編程。“目前國外也只有針對安卓的APP管控技術,針對iOS的APP管控技術一直沒有開發出來。做一個類似電商的應用,可能花上一個月就做出來了,但是做APP管控,至今我們已經花了10個月。有些投資人都不相信袋鼠家能做出來控制孩子玩iPhone手機和iPad的技術。”肖戈林說。
從另一方面講,痛點有多大市場就有多大,同時學校教育APP化的趨勢又很明顯。要APP化就需要一個凈化學習環境的伴侶應用。肖戈林認為,隨著孩子智能終端的普及和移動在線教育的興起,這個市場兩年內就會爆發起來。
“袋鼠家”目前正在和一些著名的在線教育APP捆綁安裝,幫助凈化孩子的學習環境,因為在線教育的一大痛點就是家長不知道孩子拿著iPad是在學習還是在玩,可以說APP管控應用和在線教育有天然的共生關系。
高頻高需求的市場,不必擔憂商業模式?
肖戈林稱希望APP管控市場能夠成長起來,幫助家長減輕負擔。他對商業模式沒有任何擔心:“面對高頻高需求的在線教育市場,圈住了用戶(家長和孩子),盈利的想象空間是非常巨大的。”
甚至有投資人和肖戈林說,只要你的兒童版在iOS上線了,我就投資,不用和我講商業模式、盈利前景,只要技術上過關了就成。
肖戈林說:“如果想要快速盈利,我們可以分銷在線課件,可以賣保險,可以賣智能硬件,等等。但真正讓我激動的遠景夢想是把孩子的壓歲錢都存入袋鼠錢包中,我們將會提供一種保險理財金融產品,為孩子的成長提供保險服務,同時為今后的大學學費提供保障。”
APP管控應用或許能夠在未來占領孩子的手機應用入口,成為兒童版的“Apple Store”。不過那時候他們又不得不面對BAT以及360,站隊還是對抗,將是擺在他們面前的一道難題。
編輯元素:
袋鼠家是什么?
一個幫助家長監督孩子作息和控制孩子玩手機時間的管理類APP。
肖戈林是誰?
創業前,肖戈林任職電信系統供應商Ciena中國區支持中心總經理。
袋鼠家是肖戈林第二次創業,此前他曾經在自己熟悉的通訊領域創立過一家叫“德仁高科”的公司。
誰是袋鼠家可能的對手?
如果APP管控應用能在未來占領孩子的手機應用入口,成為兒童版的“Apple Store”,BAT和360都可能是它的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