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完成了教育部、省、市重點科研項目13項,三項獲省、市科技進步獎;主編出版了8本書,發表經濟論文80余篇;曾任海南清泉審計事務所所長,武漢大學資產評估事務所所長,武漢中池房地產開發公司副董事長,武漢大學區域發展研究院院長;現兼任湖北現代企業制度研究會會長,長江發展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湖北現代企業制度研究會會長;著有《長江地區城鄉建設與可持續發展》、《跨世紀的遷徙——三峽工程百萬大移民》等著作……
沒錯,這就是伍新木。但相比于一段一段的榮譽,我們更愿意簡單地稱他為經濟理論的拓荒人。
用責任培養更多的合格人才
按照伍新木的理解,經濟學是一門應用科學,無論在哪一個階段,對于國家而言,都會強調經濟建設的重要性,這門學科是重要的。自己能從事這門學科的教學,覺得很有意義。
但是隨著在學校呆得時間越來越長,伍新木的個人感受發生了些許變化,他不再僅僅從經濟科學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職業,而是從一個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的視角來看待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他認為經濟學對這個社會最大的貢獻在于,促進整個社會在社會制度建設方面,能夠按照一個較為理想的狀態,有所改進,有所改善,一步步往文明的方向演進。這是伍新木覺得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事情。因此,他很樂意去做,愿意在這塊園地里耕耘,從來不感到苦和累。
在長達四十多年的教學與科研生涯中,因為經濟學專業的優勢,他多次被省委、政府借用,朋友邀請做實業,面臨為官、從商的機遇,但他都一一放棄。他覺得自己最適合的還是當一名教書匠。他認為,按照經濟學的原理,教師的人生價值,能夠在他無數學生身上以乘數效應得到體現。
二十年前,有記者問伍新木:“你作為一個模范教師有什么體驗?”伍新木用這樣一段話作答:
“做一名教師是我內心由衷的選擇,我要是去經商,有很好的社會資源,做好一個商人,有成為百萬富翁、千萬富翁的可能性。這個時代會造就許多不同類型的成功者,我去經商也許會成為一個合格的商人,但只是一個,這個社會只多了一個合格商人;如果我去為官,我可能做到一個廳長什么的,這個社會僅僅是多了一個合格官員。但我選擇了教書匠這個職業,我相信可以用我的智慧、用我的學識、用我的人格品行,會影響一代一代的學生,學生里會有一百個成功的老板、商人,很可能會有一百個好的官員。這就是我感到非常欣慰的事。這樣你的人生價值不是加倍地放大了嗎!”
四十載的風雨歲月,在珞珈山麓茂盛的林地里,伍新木在武漢大學經濟學園里嘔心瀝血、勤奮耕耘,可謂后學輩出,桃李滿天下。如今,作為有成就的專家和學者,在各級國家機關、在經濟運行和研究機構、在世界許多跨國公司,都有他的學生。
他對自己教書匠職業的選擇,無怨無悔。
把大武漢建設成長江經濟帶的戰略支點
伍新木認為,長江經濟帶戰略必將成為國家戰略的核心。
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江,是中國的黃金水道,也是中國的生態屏障和生態脊梁。長江流域有中國的鋼鐵、化工、汽車、紡織、電力幾大工業走廊,這讓它不僅在中國穩定地發揮著經濟主驅動軸的作用,而且具有維系國家、整合民族團結的重要社會文化功能。隨著發展方式轉型、內需拉動經濟發展的作用增強,隨著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嚴重,長江流域和長江經濟帶的地位和影響力會與日俱增。
另外,中部地區的武漢和湖北最先迎來了高鐵時代。眾所周知,武漢是一個五大交通樞紐疊加的城市,鐵路樞紐的疊加,航空樞紐的疊加,公路樞紐的疊加,水運樞紐的疊加和信息樞紐的疊加。“這樣一些特點使武漢完全有條件能成為我們作為中部中心城市下一步跨越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伍新木對武漢未來發展信心十足。
高鐵會使人類實現真實世界的零距離,引爆一個城市的凝聚力和輻射力,高鐵會使城市因此而不同。伍教授回憶起在武大看櫻花的情景“我們當時是深有感觸的,當時人頭攅動,很多都是廣東人,最高的時候是日均流量十萬人,一看都是廣東人,廣州日報頭版頭條寫了乘高鐵到武大看櫻花。”
在伍新木看來,中國最大、功能最全、集聚輻射力最強、綜合實力最強的戰略區域是長江經濟帶。長江經濟帶成為國家戰略是歷史必然,武漢應肩負起建設長江經濟帶戰略支點的歷史責任,而武漢作為長江經濟帶戰略的支點必將大有作為。
伍新木建議,武漢在建設長江經濟帶戰略支點上,應注重高起點規劃、策劃、招商、建設、營運管理,收獲高社會、經濟、生態效益,善于尋找中國第一、世界第一題材,從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建設中、體制機制模式創新中尋找大題材。參照自貿區深化改革,“去行政化”、整合大臨空、大臨港、大汽車、大光電,建虛擬“自貿區”。
眼下,伍新木老先生已過古稀之年,依然紅顏鶴發,耳聰目明,聲音洪亮。他的學生回憶,有一次在珞珈山聽伍新木的課,老先生幽默地說:“別人被人年年請去講經濟形勢,他一般只被同一單位請去講一次,因為聽他講一次,你就掌握了分析的方法,以后就不用聽別人講了”。但這位同學卻覺得,每次聽老先生一席話都受益匪淺,因為他代表了武大的水平,代表了武漢的方向,也代表了經濟學家的良心。
編輯/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