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商不富,無股權不會大富,中國排名前100位的富翁,沒有一個不是依靠原始股權投資。早期股權投資如同一座富礦,而上海長江國弘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李春義,做的就是幫高凈值人群掘金的事情。這是一個讓人焦躁的行業:沒有錢的時候,為找投資人著急,找到人了,又要為找項目著急,_直到上市了、退出了,新一輪的“著急”又開始了。在這個場里深耕多年,李春義始終本著“支持實業、創造價值”的初衷,厚積薄發,踐行價值投資,做-個有良心的投資人。
難以割舍的“實業”情懷
李春義出生在黑龍江省的一個普通家庭,自兒時起,勤勞質樸的父母言傳身教的是“仁義禮智信”的五常之道。長大后,李春義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大慶油田職工大學任教,講授會計和財務管理課程。后來為了更高的理想和追求,李春義考進了新中國最早建立的財經大學之一天津財經大學,攻讀經濟學碩士,這為他以后在金融行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李春義管理的農行湖北省信托投資公司上海證券部在整個上海灘都赫赫有名,成為“大戶”和機構投資者云集的場所,其日交易量甚至占到全國證券日交易量的1%。
那時的李舂義還不到30歲,事業正風生水起,年少有為的他卻覺得心里很累、不安。他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下海干實業!在李春義看來,盡管社會有各種各樣的“家”,比如文學家、金融家、政治家,但企業家應該最被尊重,因為企業創造的價值才是社會穩定和國家強盛的基礎,是社會形成良性循環的根本保證。
離開證券公司后,李春義開辦了中國最早的多品牌專業體育用品連鎖店,后來發展到幾十家分店。2006年,國家頒布了修訂后的《合伙企業法》,國內的股權投資(PE)行業開始風潮涌動,李春義從中看到了自己施展才華的更好機會。在成功退出體育用品生意后,他回到金融圈,開始了股權投資的創業生涯。
2007年,李春義與他在深圳中歐創投的團隊一道完成了公司第一支、同時也是中國本土第二支有限合伙制PE基金——深圳中歐創投基金的募集,規模為2億元人民幣。截止到目前,這支基金所投資的六個項目中,有三家已經成功上市。2012年,李春義再次創業,領銜成立了上海長江國弘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江國弘)。
多年證券公司的管理經驗,長達十年的創業經歷,都讓李春義比一般金融出身的投資人更了解企業,也更理解企業家的創業艱辛。“在投資一個企業時,我們往往會思考能為這個企業帶來什么,能為企業提供什么樣的幫助,如何才能更好地和企業一起健康成長。”李舂義如是說。
好項目需要時間醞釀
在股權投資這個行業里,沒有錢的時候,股權投資公司為找投資人著急,找到人了’又要為找項目著急,一直到上市了、退出了,新一輪的“著急”又開始了。在急功近利、虛夸浮躁的金融圈里,李春義卻是君子“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據了解,長江國弘每年考察評估的項目達200多個,出手投的卻不到5%。長江國弘的投資風格,與其他投資機構相比,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李春義將其歸納為三點:
第一,理性投資,不被市場熱點所迷惑。
第二,只做精品,尋找潛在的領袖企業,而不是在某一行業“廣撒網”。第三,主動管理,并非簡單地尋找投資標的,而是要幫助企業成長,給企業帶來長期價值。
“那您如何在主動管理和不過分干預企業之間取得平衡呢?”當記者問到這個讓很多股權投資公司感到棘手的問題時,李春義并沒有回避。
“到目前為止,長江國弘并沒有遇到這樣的煩惱。每當我們準備和一家企業合作時,長江國弘都會保持足夠的耐心,和企業進行長時間的溝通與交流。我們幾乎從未在兩三個月的時間內就貿然決定投資一家企業。通常,我們會花一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和一家企業反復溝通,直到最終達成合作。為什么要花那么長的時間跟蹤呢?就是想把事情看得更清楚,想對企業團隊有更深的了解。其實,在溝通交流過程中,彼此之間的合作就已經開始。”
李舂義進一步解釋道,企業時刻都面臨著長期價值與短期利益的矛盾。本質上,企業都追求理性的發展,但企業家和投資人又經常面臨各種各樣的短期誘惑。如何平衡好兩者的關系,需要雙方都能站在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高度和角度作出決定。李春義舉例說,如果一個企業與投資方達成當年實現5,000萬的收益目標,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做到4,500萬的收益,可能更有利于企業接下來的發展,這時就十分需要投資方的理解,否則就會產生矛盾甚至是法律糾紛。
“問題的解決,需要建立在雙方互相信任的基礎上。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把耐心溝通看得那么重要的原因。我們不輕易和一家企業合作,一旦決定合作,就如同建立一段婚姻關系,需要相互信任和包容,企業發展好的時候要適當潑點冷水,有困難的時候要多多鼓勵。”
基于對長江國弘的信任,在某些投資案例中,盡管從投資份額看長江國弘不是最多的,但很多被投資的公司還是邀請長江國弘出任董事,就是因為看中長江國弘的團隊能對企業發展帶來實質性的幫助。
目前,長江國弘發行、管理的幾支基金,包括最近要發行的一支新基金,都是“7+2”總共九年的模式。2012年后,市場上發行的大部分基金存續期只有五年,有的甚至是三年,最長也就七年,但長江國弘卻仍堅持九年的基金存續期。李舂義說,企業成長是需要時間的,只有這樣,在找投資項目時,心態才能更平穩。
管理團隊要有五年產業經驗
在采訪之前,記者就曾聽說,即使有些有錢的大客戶找上門來,長江國弘也不是一概接受。在競爭激烈的金融行業,把財大氣粗的客戶拒之門外,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吧?
李春義對投資人是有要求的。長江國弘在尋找有限合伙人(LP)時,要找的是“合格投資人”。所謂“合格投資人”,李春義從三個緯度來定義:第一,必須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有閑置資金配置的需求,有風險的承受能力。第二,對風險投資,無論是VC還是PE,要有較深入的了解,能夠認同長江國弘的投資理念和風格。第三,對投資回報要有合理的預期和相對長期的心理準備。
出于對LP的高度責任心,李春義將這三點看得非常重,他會親自去和每一位投資人溝通,也要求團隊將這些理念傳導給投資人。
對外不容馬虎的同時,李春義對內更是嚴格要求,這尤其體現在團隊建設上。長江國弘的投資管理團隊不僅要有“工科+金融”的復合知識結構,還必須有至少五年的實業工作經驗,既要對企業和行業有深入的了解,又要對風險投資行業有深刻的認識。另外,誠信的價值觀和奉獻意識也是標配,投資管理團隊要致力于“為基金投資人和優秀企業家團隊提供長期優質的服務,并追求合作中的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贏”。
在李春義的領導下,長江國弘的投資團隊非常接“地氣”,愿意往企業跑,去和企業交流,在戰略、管理、營銷、財務等方面深入幫助企業進行規劃和調整,有時一去就是一個星期、半個月。“我們希望真正和企業家交心,能夠很好地建立彼此的信任。當然,我們也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才能夠真真正正地幫助企業,為他們提供優質服務。”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付出總有回報。自成立以來,長江國弘團隊先后獲得多項榮譽。最近,在“融資中國2015行業投資峰會”上,長江國弘因“慧眼識珠”投資南京藥石藥物研發有限公司和廣州七樂康藥業連鎖有限公司,獲得了醫療健康最佳投資案例獎;2014年,長江國弘獲評清科“2014最受尊重的投資機構”以及融資中國“2014年中國私募股權投資機構30強”;2013年,榮獲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家聯盟頒發的“中國最佳回報基金五強”;2012年,榮獲二十一世紀經濟報道“最具成長性PE獎”……
未來看好健康醫療和中國“智”造
關于公司的下一步規劃,李春義打算在把原先聚焦的領域做得更專業的同時,還將著重在中國“智”造板塊進行布局。
“在過去,我們的投資組合里面,醫療健康投資的權重最高,我們幾乎覆蓋了這個行業所有的生態系統。未來,我們還是要將主要精力放在這個方面,去做專業化的基金。”
6月18日,上海國弘醫療健康投資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簡稱:“國弘醫療健康基金”)在上海成立,這也是長江國弘發起設立的首只醫療健康專業基金,基金規模2.08億元人民幣,基金存續期為7+2年。國弘醫療健康基金的設立,標志著長江國弘朝著打造專業化基金、構建平臺化發展的戰略邁出重要一步。但對于李舂義來說,這還只是一個開始。
長江國弘認為,醫療健康行業的發展正進入“轉型期”,整合升級是未來的主旋律。在人口老齡化、疾病譜變化、消費升級和醫保投入加大等幾大因素的推動下,未來醫療健康市場將出現持續的增長勢頭。隨著各類新技術、新模式的不斷涌現,必將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
經過多年積累,長江國弘在醫療健康行業已形成完善的產業鏈布局,為投資“大醫療,大健康”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在長江國弘團隊過往的投資案例中,有超過10億元人民幣投向醫療健康行業。投資項目涉及制藥、醫療器械、醫藥流通、醫療信息化領域以及醫療服務,項目階段涵蓋早、中、晚期,形成了全產業鏈的覆蓋,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和各類資源。
“工業4.O”,即中國“智”造,是李春義看好的另一大板塊。在他看來,中國雖是制造業大國,但缺少高素質的“藍領階層”,缺少優質產品和核心技術。例如,中國機器人產業前景廣闊,但高技術含量的關鍵部件卻幾乎被外資企業壟斷。從總量上看,“產能過剩”是中國經濟目前的一大難題,但從結構上來看,有相當多的產品和服務仍處于短缺的狀態,近年來國人到日韓、歐美去“買買買”就是一種消費升級的體現。現代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需求自然也就不一樣了。中國缺少的是“高品質、高效率”的產品和服務,中國“智”造恰恰是解決結構性問題的有效手段,蘊藏著無限的潛力。
而長江國弘已經為在“工業4.0”、“智能制造”領域的投資做好充分準備。
我的信仰是勞動創造價值
《滬港經濟》記者:聽說您以前在證券公司創造了不少神話,后來為什么會轉做實業?
李春義:當時我在證券公司工作確實做得不錯,將一個連年虧損瀕臨破產的券商打造成可以盈利幾千萬的健康企業。但在1997年我還是決定辭職下海。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不喜歡二級市場那種過度投機的氛圍。90年代初的資本市場極不規范,“大戶”和機構投資者“坐莊”盛行。證券投資更像是一場零和游戲。我信奉價值投資,崇尚勞動創造價值。
記者:相比九年前,您的投資理念發生了哪些變化?
李春義:股權投資就是在尋找未來具有價值的企業。從這一點來說,對投資本質的理解沒有變化,但對股權投資工作的意義卻有了更深的理解。過去的創業和投資經歷使我深深體會到創業的艱難和企業家的艱辛,也堅信企業才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富裕和強盛的基石。現在,我們能夠以資本、智慧和資源幫助那些合作的企業健康成長,也就多了一份使命感和責任感。
記者:外人覺得做金融行業很風光,您在業內摸爬滾打這么多年,有什么感受?
李春義:其實,壓力特別大。越是負責任,越是把別人的托付看得特別重,就越容易產生焦慮的情緒。所以我們這個行業,表面上看著風光,其實生活質量不高。如果不能很好地管控好自己的情緒,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很容易發瘋的(笑)。很多時候,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是分不開的,比如在電視上看到某條新聞,也會聯想到自己投資的那些事。
記者:平時有什么興趣愛好?
李春義:平時喜歡讀書,也喜歡運動。如果時間允許還會去旅游,去開拓視野、增長見識,體驗新鮮事物。莎士比亞說過:“成功的家庭個個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所不幸。”最近在看—本叫《從零到一》的書,作者總結說:成功的企業各有所不同,但失敗的企業個個相似(同質化)。從零到一是個創造的過程,作者的思想對我們這些投資人來說,具有很強的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