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圖書館工作是高校教學工作的一部分,它是高校教學和科研的重要依賴,是高校開展科研和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社會的發展對于高校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學校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進一步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開展高校圖書館工作進而服務于高校教學成為目前高校圖書館發展的任務,筆者就借如何利用國學經典推動高校圖書館工作的開展做一簡單探討。
關鍵詞:圖書館 國學經典 工作啟示
圖書館是高校發展的一部分,更是高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為高等學校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被稱為高校的文獻和情報中心。從日常功能來看,它能夠為高校的廣大師生提供學習、閱讀和科研的信息,進而推進學校的教學科研水平。
高校圖書館的藏書規模很大,其中有一部分是我們的經典國學,如:《陰符經》《道德經》《古文觀止》等,這些國學經典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啟迪著思想、啟發著智慧。俗話說:“近水樓臺先得月。”我們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工作在圖書館一線,首先享受著文獻資源的熏陶,特別是國學經典給予的啟示頗多。
在當今蓬勃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國學的功能愈顯重要,它直接滲透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以及事業的發展之中,對于我們做人、做事都有著一定的指導意義。從圖書館工作來看,國學經典給予圖書館員的啟示應該是全方位的,從館員心性素養以及圖書館事業的開拓、發展,服務創新等各方面都具有深刻的啟示。
一、構建和諧圖書館
當前我們國家在倡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就意味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家庭,都需要和諧的氛圍,對于承載著幾萬人工作的圖書館來說,和諧的氛圍更是必不可少,而我們也能夠從儒學經典中得出這方面的啟示,如《周易乾·卦彖辭》中有:“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這里“太和”的涵義就是最高的“和諧”,它既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也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是順從天道(即自然規律)以立人道的思想。為圖書館員建設和諧圖書館提供了寶貴的啟示。
“仁”是孔子對人性的揭示和概括,是“和”的立足點和出發點;“仁”是“和”“和諧”以及“忠恕”之道等思想的理論基礎。孔子知道客觀實際的“和諧”來自于“不同”,是“和而不同”“和”是以“不同”為前提的。
從根本上說,“和而不同”與“中和”“和諧”等,是先哲們對人的關懷,出自“仁者”“愛人”這一宗旨。人,應當自愛而“愛人”,應該胸懷博大,具有包容精神。
我們的世界是一個充滿各種矛盾的生生不息的統一體,其中“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它所遵循的基本法則是“和而不同”,不然,本應生生不息的繁榮景象將陷入“同則不繼”的泥潭,只有“和實生物”才是紛繁世界“莫不蠢然”(《陰符經》)的景象,所以“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陰符經》)
和諧圖書館也需要天、地、人的“和諧”,也就是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人自身的和諧。“和而不同”告訴我們,“和諧”并不是沒有矛盾。館員們都意識到,和諧圖書館需要完善的規章制度,讓圖書館員工和到館的讀者處在一個規范有序、富有人文氣息的美好氛圍中,這樣領導與職工、職工與讀者、職工之間、讀者之間都能夠相互理解、尊重、和睦融洽相處。這就是人(館員)與社會的和諧。
讓讀者享受周到的服務是圖書館的根本目的。圖書館建筑外型給人以美的啟發,館內借閱空間清潔整齊、寬敞明亮給人以舒適感,應當色調可人,布局合理,盆景雅觀,營造高層次賞心悅目的清新借閱享受空間。細致入微的人文關懷讓讀者有溫馨如在家的感覺。這樣,在圖書館里就會感受到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
圖書館各部室根據各自的任務制定相應的工作細則和規程,要做到合理、細致、規范,指標不要過高力求能達到,做到量化,細化,執行起來方便可行,有了規范可依獎懲就會相對合理,員工的內心就會相對和諧,只有館員內心和諧了,圖書館的人際關系才能和諧。人自身的和諧是國學經典文化的重要思想。
二、自強不息、與時俱進
時代的發展對于高校圖書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意味著按部就班和固步自封很容易使圖書館的發展出現問題,所以圖書館的工作應該是與時俱進,而廣大圖書館的工作人員更需要做好本職工作,自強不息,努力創新。
儒家文化的重要經典《周易》,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說明時代的發展在給我們圖書館工作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使圖書館面臨發展的挑戰。因此,如何在現代化、信息化的今天做好圖書館工作非常重要。國學經典文化激勵著圖書館員發揚自強不息、與時俱進的精神,面對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謀求圖書館事業健康發展。
三、加強圖書館員自身修養
首先,要做知識型館員。儒學非常重視人類智能的開發,對為學的重要性有許多闡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就是力量,科技是生產力。圖書館員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才能無愧使命。
其次,館員要用知識完善自我。我們還要體悟“為學”的另一面:“為己”之學和“樂知”之學。“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儒學經典啟示我們努力用知識完善自我、成就理想人格,追求理想的人生境界。
四、以人為本,服務讀者
圖書館的工作是服務于學校的教學和科研的。為讀者服務是圖書館的宗旨,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圖書館員應以讀者為中心,圍繞讀者的需求開展工作。欲望是人的本能,是自然的需求。“人生而有欲”(《荀子·性惡》),不論“圣人”還是“小人”,“饑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荀子·榮辱篇》),“欲不待可得,所受乎天地”(《荀子·正名》)。可見,人們必然會追逐欲望的滿足,讀者也是一樣。讀者渴望知識,滿足獲取信息的欲望。為此館員給讀者送上滿足和愉悅,使讀者在圖書館感受到知識欲望的滿足,體會到圖書館是無與倫比的閱讀享受空間。
總之,高校的圖書館工作在當前高校的發展過程中越來越重要,作為高校圖書館的工作人員,要立足于本職,不斷地反思和改進自己的工作,這樣才能把高校圖書館工作帶上一個新臺階,才能夠更好地服務于高校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弓克,高爽,李力文.國外圖書館定位研究與實踐[J].國家圖書館學刊,2008(4).
[2]吳建中.21世紀圖書館員的使命[J].圖書館雜志,1999.
[3]肖群忠.儒家為己之學傳統的現代意義[J].齊儒學刊,2002(5).
[4]曹明海.大眾文化與經典閱讀[J].山東圖書館,2008(2).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