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部高校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工作中存在著諸多不利因素,通過對大學英語教學現狀的分析,提出西部高校應從學校實際出發,從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加快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進程。
關鍵詞:西部地區 大學英語 現狀分析 教學改革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高等教育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2002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達到340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5%以上,使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國際公認的大眾化教育階段。在高等教育規模快速發展的情況下,教育質量的保障和提高成了高等教育所面臨的嚴峻挑戰。
2003年4月,教育部正式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工程”列為“質量工程”最先啟動的四項工程主要內容之一,明確提出:改革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標準、手段和考試方法,推進基于計算機的個性化英語教學,提高大學生的英語綜合實用能力。在教育部的指導下,各級各類高等院校就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嘗試,為大學英語教學的持續性改革提供了足可借鑒的寶貴經驗。在新的技術條件不斷成熟的今天,基于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已逐步走入英語課堂。由于歷史和現實的諸多原因,無論在基礎英語教學還是在高等教育英語教學方面,西部高校都和東部沿海區域高校之間存在著頗大的差距。教學質量是高校永恒的生命線,教學改革是無止境的,對于西部高校而言,全方位、大力度地開展教學改革更是發展之必須,因此,如何在新形勢下根據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探索出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大力推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仍然是值得西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深入思考的問題。
二、西部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現狀
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頒布和實施,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無疑提出了新的挑戰。社會快速進步、經濟發展全球化,社會活動正越來越國際化,英語已成為當今社會一種重要的日常交流工具。大學英語作為一門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課程,關系到所有大學生的發展前途,因此絕不能等閑視之,必須根據教育部的有關要求,結合本校學生實際、教師實際和硬件環境,制定針對性、目的性、合理性的改革方案,以期達到最佳的目標。
西部高校在大學英語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基本上是相似的,大致有以下幾方面:
(一)發展不平衡
由于西部地區在經濟、文化發展方面和東部地區有著非常大的差距,從而導致了西部高校發展水平整體上落后于東部高校,這種發展的不均衡直接導致了大學英語教學發展上的不平衡,即使同為西部地區,不同地域、不同高校的英語教學水平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二)教學觀念上的差異
在西部高校發展水平較低的情況下,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重知識、輕能力的現象,教學模式單一,為補習基礎而花費了大量時間在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上,而對學生的英語聽力和口語能力提高非常有限。此外,社會上對英語四級或六級證書的要求也使學生和教師把大量精力用在備考上。越是基礎差的學生對四級證書的渴望值是越高的,而上升到學校層面,教師出于對教學工作的熱愛和對學生基礎的無奈,導致在教學過程中自然而然就向考試沖級靠攏,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背離英語教學指導方針的教學習慣,從而影響到教師的教學觀念。
(三)經費不足,教學改革投入少
目前各高校對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視程度都有較大的提高,然而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只是思想到位還不行,關鍵的是經費也要到位。西部高校的經費不足導致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的投入不夠,直接影響到了改革進程。
(四)師資隊伍薄弱
人才是各個行業發展的基本保障,在高校尤其如此。在新形勢下,西部高校在學科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方面最重要、最突出的問題莫過于人才問題,大學英語教師承擔的教學任務越來越重,師資短缺問題突出,同時現有大學英語教師學歷結構處于比較單一和較低的層次,與教學任務要求嚴重失調。教師的數量缺乏,只能完成日常教學任務,沒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教學改革中去。高等教育的發展速度對大學英語教學資源造成的壓力越來越大,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新的發展形勢,在新的教學改革中,必須對英語教師進行培訓,然而西部高校普遍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狀況,從而不能把大多數教師的激情激發出來。
(五)學生基礎較差
高校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基礎水平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絕大部分的基礎優秀的學生都集中在東部高校,西部高校大學生的英語水平總體上是非常低的,這也使大學英語教學起步較低,改革難度也隨之增大。
三、西部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需加強的方面
在西部高校開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既要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設計,同時也不能偏離教育部的指導意見。為有效推進西部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工作,可以考慮從以下幾方面予以加強:
(一)教學大綱的改革
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強調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以滿足國家、社會和個人對英語的實際需要。因此,《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出:各校應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系統的、個性化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以指導本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教學大綱作為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的指導性文件,一定要結合西部地域特點,實事求是地制定出符合學校實際的教學大綱,切忌好高騖遠。根據學校定位,深入學習和理解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了解大綱基本要素,對學生現狀進行全方位調查和分析,確定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定位。在此基礎上,組織專家和相關人員制定出完整的、切實可行的教學大綱,并在教學實踐的應用中予以完善。
(二)教學模式的改革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長期以來采用的是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模式,教學改革中必須突出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應真正將教與學合二為一,課內與課外有機整合,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特別是網絡技術,使英語教學朝著個性化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學習、主動式學習方向發展。實現從教師為中心轉移到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教師與學生雙方的積極性,注重教與學的互動。因此,“傳統課堂講授+口語課+自主網絡學習+課外拓展”為基本模式的英語教學應是改革發展的方向。這樣的教學模式將英語學習擴散至英語第一課堂、網絡課堂、課外第二課堂,因此,高等院校在大學英語教學方面必須加大硬件設備投入,建立網絡和多媒體教室,輔以平臺建設,開發或引入英語學習輔導網站,創建外語自主學習中心。在英語第一課堂和網絡課堂上,教師作為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尤其是在網絡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個性化輔導的作用,激發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減少學生對教師的學習依賴程度,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倡導英語終身學習。
(三)教學內容的改革
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應用,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內容重視語言的知識體系,是以語法學習為基礎的,對語言交流功能的發揮存在著極大的阻礙,因此,大學英語教學內容須構建以實用內容為主,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的課程內容體系。基于這一原則,高校在制定英語教學內容改革方案時,務必考慮到教材的選用,目前西部高校大多選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大學體驗英語》。此外,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鼓勵他們參加更多的英語學習活動,比如英語選修課程、第二外語課程學習等。
在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中,語言知識的傳授仍占課堂的很大部分時間。作者認為,課本上的文章不是篇篇都是精品,有些信息過時,觀點陳舊,內容乏味,因而教師應該有所選擇。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各種條件共享資源,適時從網絡、各種媒體、報刊雜志中獲取閱讀材料,讓課堂也變成一個交流信息,共享資源的平臺。教師更應該鼓勵和幫助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使之適應時代的要求。
(四)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資源建設是高校教學活動的基本保障,西部各高校應將英語教師的引進和培養列入學校發展規劃之中。同時還要將教師計算機和網絡應用能力的提高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培訓形式可以結合出國培訓、國內進修、讀取碩博學位、短期集訓、教學研討、聽取專家講座及報告等,形成多層次多渠道的模式,長期努力,堅持不懈,提高隊伍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此外,英語教師除了認真教學以外,還應具備在實踐中進行教育科學研究的能力。通過提高英語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學技能、科研能力,使他們盡快適應新的教學要求。
四、結束語
要改變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我們應該大膽而刻不容緩地改革以上幾個方面的問題, 不能再讓傳統而刻板的只專注于測試學生語言知識的所謂“證書考試”作為指揮棒,瞎指揮大學英語教學。西部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要以教育部頒發的《大學英語課程要求》為依據,納入學校“質量工程”建設,以觀念為先導,以投入為保障,以師資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積極借鑒東部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成功的經驗,有規劃、有計劃地實施,激發教師的參與積極性,發揮集體智慧,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開展實用性英語教學研究,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積極推動西部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建設,促進高等教育的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濟.牢記宗旨不負使命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J].中國高等教育,2003(12).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秦為民.西部民族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思考[J].高教論壇,2006(3).
作者簡介:
劉芬(1971— ),女,湖南邵陽人,塔里木大學副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教學管理、考務管理。
基金項目:《校院兩級教學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的研究與實踐》高教研究課題(項目編號:TDGJ1432)。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