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兒童音樂劇與道德教育有機地融為一體,有別于傳統的思想道德教育。好的教育方式更易讓幼兒在歡樂的教學環境中學習到更多知識,潛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的熏陶,做到寓教于樂,學之以劇。但我國國內音樂劇在發展上存在著各方面有待解決的現狀問題;應思考如何將兒童音樂劇融入課堂,真正地做到寓教于樂,學之以劇;未來兒童音樂劇又將如何在我國本土上繼續發展。
關鍵詞:兒童音樂劇 融入 課堂
寓教于樂,學之以劇。兒童音樂劇綜合藝術實踐活動,能有效地與兒童的情感、社會、生活等文化相關聯,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兒童音樂劇融入教學內容中,創新地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并注入不一樣的教學模式新血液。兒童音樂課堂是兒童音樂劇成長的搖籃,有利于全面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和擴大幼兒學習藝術的知識面。音樂劇是對幼兒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載體,讓音樂劇自然地融入課堂內容,在教學內容中挖掘德育內涵,德育在兒童音樂劇表演或觀看中滲透,以便學生充分地吸收其文化養分。
一、兒童音樂劇的發展歷史及其教育方式
隨著社會物質和生活條件優越、豐裕,兒童在各種各樣的物質條件刺激中成長起來時,兒童的思想道德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養成各種不良的思想道德品質與習慣,例如:攀比,不良的消費觀念,沉迷手機游戲……所以,兒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值得我們用心去關注,不能忽視。在當下,兒童音樂劇逐漸被人們所認識與接受,但兒童音樂劇在國內發展中存在一定的現狀與問題。
(一)國內外音樂劇的發展史
在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戲劇家才慢慢地關注到音樂劇這一表演形式,而國外兒童音樂劇已有悠長的發展歷史并有了一定成熟的框架。而談到國外的兒童音樂劇,就不得不提及到迪士尼音樂劇。從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迪士尼音樂劇《美女與野獸》上演至今,在這短短的光景里迪士尼音樂劇發展十分迅速。而據分析迪斯尼音樂劇的成功,與其內在的特質——童趣彰顯、寓教于樂是密不可分的。反思我國的兒童音樂劇發展之路,雖有一定的發展歷史,但相比之下,我國的兒童音樂劇發展則十分地緩慢。盡管在早年,黎錦暉先生創作出了我國第一部兒童音樂劇《麻雀與小孩》,但很可惜的是在此之后我國的兒童音樂劇經歷了一段漫長的空白期,直到兒童音樂劇《馬蘭花》的出現才打破這一僵局。
迄今為止,雖然我國兒童音樂劇已有一定程度上的發展,并涌現出部分優秀作品,如《拯救行動》《不用顏料的彩色畫》等;但這些僅只是歌、舞、戲三者的硬性組合,歌曲和舞蹈的創作卻相當不成熟。此外,面對著龐大的市場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滿足。目前,我國兒童音樂劇的創作與演出多具有一定的娛樂性、商業性,但少有注重幼兒自身的特點,如應有的生活時代特色、幼兒所具有的心理特征、幼兒自身的語言特點等等;兒童戲劇的創作理念、舞臺表現手段等等過于模式化,缺乏自身本土的特色與靈活性。
(二)兒童音樂劇有別于傳統的教育方式
戲劇本身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和實操性。以前的中國人們大多數為文盲人士,他們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大多都是通過聽書或看戲得來,使自己變得文明、有道德修養。
將兒童音樂劇與道德教育融為一體,有別于傳統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好的戲劇作品能引起兒童的共鳴,思索戲劇中的情節故事,并且模仿學習,由看戲而達到的移情,符合當代教育方式的發展規律。因為兒童音樂劇是一種語言生動、通俗易懂、娛樂性很強的戲劇樣式,讓音樂劇走進課堂,有利于全面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和擴大兒童學習藝術的知識面。通過對幼兒的排練,可以使彼此的溝通變得更加順暢;讓幼兒體會教師的用心良苦,從而產生一種尊敬與欽佩教師的情感;讓幼兒在排練表演的過程中形成了互相合作、相親相愛的品質,學會如何與同伴們和諧地相處、交往;也可以讓家長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到自己孩子的興趣、特長,知道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使親子關系更為和諧融洽。
二、讓兒童音樂劇融入課堂、融入生活
讓兒童音樂劇融入課堂,融入生活,我們需要多方努力,需要思考創造出怎樣的環境與氛圍。寓教于樂,學之以劇,就是要在一個快樂的大氛圍下,讓兒童參與到音樂劇的學習中,充分地發揮其主動性。
(一)國家創設發展藍圖
兒童音樂劇,是吸引兒童學習知識文化的健康藝術形式之一。目前,在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兒童音樂劇已走進教學課堂中,并成為一種重要的中小學教材和課外實踐活動形式。改革開放之后,我國也創作出一批又一批的兒童音樂劇,但影響力及整體質量還有待于進一步提升。
為了使兒童音樂劇獲得更好的發展,國家應創設發展藍圖,向國外學習并借鑒其發展的優點,融合貫通已有的優勢優點,結合我國目前的發展情況與狀態,大力支持兒童音樂劇的發展,加強對西方兒童音樂劇經典劇目的宣傳介紹和引進。同時,一方面要積極培育創作人才,鼓勵文藝工作者對音樂劇的創作和工作參與,使社會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兒童音樂劇人才。另一方面,要探索出新的出路,通過文化體制的改革、市場機制的調整等等,進行優秀文藝作品的創作和推廣,使兒童音樂劇擁有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二)學校讓兒童音樂劇走進教學
將兒童音樂劇與道德教育融為一體,我們的出發點是為了幼兒的思想道德教育。對于幼兒而言,他們需要在一個充滿歡笑和愉悅感的氛圍下,才更容易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感染和熏陶。
1.在教學內容中挖掘內涵。教師可以將故事和現實生活相結合,增加故事的生動性和有趣性。同時,在思想道德教育中,教學內容要做到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例如,《小紅帽》的故事中,可以有許多思想道德內涵教育的機會,教師可以多向幼兒提供一個自我體驗、創作的機會。教師:“我們為什么不把它改編成一個現代版的《小紅帽》呢?當遇到危險時,你們會怎么做呢?你們會相互幫忙嗎?你們會隨意地和陌生人搭話嗎……”運用這一教學活動,能充分地調動幼兒對課題內容的興趣,也能活躍課堂氣氛,拓展幼兒的思路,讓他們學習到更多。
2.在兒童音樂劇表演或觀看中滲透。教師可以請幼兒出來表演,讓幼兒主動地參與其中。將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用表演的形式展現,直接參與其中,于幼兒而言,他能夠獲取更多。在這一教學過程中面向的是全體幼兒,教師會遇到各種教學狀況,例如對于平時羞于表現自我的幼兒來說,他們不能很快地適應在大家面前表演,有的幼兒會取笑他們……教師應把握這些教育的契機,讓幼兒知道每個人都有優缺點,不應取笑別人的缺點,學會相互幫助,相互鼓勵。
3.讓兒童音樂劇自然而然地融入課堂內容。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兒童音樂劇正逐漸走進音樂課堂。在《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提出:“力求體現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精神,體現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使學習內容變得生動有趣、豐富多彩,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兒童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為兒童終生喜愛音樂、學習音樂、體驗音樂奠定良好基礎。”新的音樂課程標準指導下的音樂教材體現了“以人為本”、人文精神等新的教學概念。
兒童音樂劇是一種綜合性藝術形式,融表演、舞蹈、音樂等多種藝術形式為一體。兒童音樂劇生成過程依次是:創設故事、編輯劇本、排練表演、綜合評價。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讓兒童音樂劇小型化,結合時代與教學內容的需要進行創作、改編,并把演出和評價的全過程引入課堂教學,通過表演、舞蹈、音樂的課堂進行滲透,讓幼兒會唱、會跳、會演,并能在一定音樂劇表演積累的基礎上學會創作。與此同時,教師要將兒童音樂劇融入課堂需要注意幾點:①音樂劇的創作內容要符合兒童應有的年齡和身心特點;②要能與兒童情感、社會和生活的文化背景相互呼應,產生共鳴;③要面向全體兒童,不應該偏向大部分或只面向少數人。
(三)家長應支持并參與其中
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是父母。在孩子教育過程中,父母的影響至關重要。所以,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們應重視兒童的德育教育。一方面,家長們需要積極地配合幼兒園的日常教育活動。家長們應支持幼兒園對幼兒進行音樂劇的學習及表演,到幼兒園觀看幼兒的才藝表演,與教師溝通交流幼兒的學習生活情況。另一方面,家長們應參與到幼兒的音樂劇學習中。家長們可以陪孩子一起觀看、欣賞兒童音樂劇,并對孩子講解音樂劇中的內容及其教育意義。還有家長們要為幼兒提供一個充滿音樂和文化藝術的學習氛圍,經常帶領幼兒欣賞音樂、舞蹈等藝術表演。
三、讓兒童音樂劇為我所用、發揚光大
音樂劇是我國從國外引入而來的新文化形式,雖然我國兒童音樂劇已有一定的發展,但正處于“才露尖尖角”的狀態,缺乏本土的民族特色與氣息。我們需要去學習并借鑒他人出色之處,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在未來的路上“攜手”兒童,尋找符合我國文化需求與大眾需求的藝術精華。
(一)我國兒童音樂劇“才露尖尖角”
近年來,我國的兒童音樂劇事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潛在的市場價值被普遍看好。兒童音樂劇在社會各界也逐漸活躍起來,近年相關的新聞和報道也頻繁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到今天,有許多本土的兒童音樂劇作品仍被人們所耳熟能詳,例如,《麻雀與小孩》《葡萄仙子》《小小畫家》等等著名的作品,影響、教育了幾代人。據了解,各地方也有著不同推動兒童音樂劇發展的政策和方法。今年東莞市讓兒童音樂劇走進漫博會,讓幼兒在歡樂中接受和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在建設文化強省的大環境下,佛山順德近年的舞臺藝術百花齊放,兒童音樂劇更是獨具魅力,成績出類拔萃;相關機構成立中關村國際音樂劇節,使得音樂劇成為一種更為貼近生活氣息的文化,等等。這一出出音樂劇演出,都是我國音樂劇工作者的努力成果,但與國外兒童音樂劇成熟的框架相比,相形見絀。
(二)融入民族特色的生命力
音樂劇在本土文化中想走更長遠的路,就必須有本土的文化特色與氣息。立著眼于本土豐富的文化資源,探索現今市場需求和審美習性等等,力求生活化、現代化、教育與娛樂化。
1.豐富的文化資源。中國文化資源豐富、博大精深,有著許多創作兒童音樂劇的素材。創作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文化優勢,創作出一部又一部的兒童音樂劇。
2.迎合市場需求。國家應明確大眾對音樂劇需求的方向,大力培養綜合藝術性的藝術人才,鼓勵藝術人才大膽創作藝術作品。拓寬市場的需求和營造出利于音樂劇發展的良好氛圍。
3.適當地引入更多優秀兒童音樂劇。借鑒并學習他人可取之處,融合自身發展的要求,建立自己的立場和特色,充分挖掘、利用音樂劇潛在的價值。
(三)未來路上“攜手”兒童
兒童音樂劇的發展應迎合兒童的精神需求,讓兒童有真正屬于自己的娛樂節目、充滿色彩的學習方式。教育中,幼兒教師要善于因勢利導,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消除其消極因素的影響。根據幼兒自身的特點和興趣,不同的幼兒接受音樂劇的程度都有所不同,所以要善于發現幼兒的變化給予不同程度的幫助和支持;讓幼兒在新的學習模式中釋放自己,改變他們早已被束縛的思維方式,流露出和表現出更多最原始、最可愛的東西。家庭方面,家長理應配合學校的工作,讓家園之間的作用最大化,鼓勵兒童在音樂劇方面的發展,感受音樂劇的神奇魅力。
兒童音樂教育的目的是“通過音樂課堂教學增強兒童的情感體驗,提高兒童的藝術修養,促進兒童與人的交流與合作,使兒童形成健全完美的人格,實現個性發展”。學校是兒童學習知識、提高自身修養和形成良好道德品質的地方,所以學校必須重視兒童劇的教育。兒童音樂劇融表演、舞蹈、音樂等多種藝術形式為一體,相信兒童會在課堂上更有興趣地聽教師講授的課堂,并會積極地學習。兒童音樂劇“小型化”地走進教學課堂,使得兒童音樂課堂的教學傳統模式發生根本的變化,幼兒能在歡樂的文化教育環境熏陶下潛移默化地學習思想道德品質;能夠充分地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順應童心,傾聽幼兒心聲。
參考文獻:
[1]陸有銓.皮亞杰理論與道德教育.北京大學出版社.
[2]尹愛青,曹理,繆力.外國兒童音樂教育.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教育出版社.
[3]九年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4]哈雷.“兒童音樂劇”綜合藝術實踐課的理論根據.
[5]教育部體衛藝司編.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6]新課程標準理念[M].人民教育出版社.
[7]音樂劇藝術與產業[M].上海音樂出版社,2012.
[8]王玉苓.德育在兒童音樂劇表演中的滲透.
[9]周漢文.我國兒童戲劇發展之歷史回眸與現實描述.
[10]王自淳.兒童劇不能承受之“繁榮”——關于我國兒童劇現狀的思考[J].
作者簡介:
何婉敏,(1993— ),女,學生,肇慶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學前教育系。
崔楚喬,(1992— ),女,學生,肇慶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學前教育系。
伍佩棠,(1994— ),女,學生,肇慶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學前教育系。
邱進友,(1993— ),女,學生,肇慶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學前教育系。
基金項目:肇慶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幼兒品德素質教育方式——兒童音樂劇創作形式探索》(編號:DC201411)。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