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數字化技術、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高校圖書館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傳統模式下的圖書館管理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因此,急需要在數字化和網絡化的環境下,進行對傳統服務模式的更新。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學生對閱讀的要求。所以,本文重點探討了在新環境下,要將圖書館的服務模式進行創新,盡可能更加完善地加強圖書館的建設,為學生讀者提供更加寬泛的閱讀服務。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 建設 數字化 網絡化環境
伴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無論是通信方面還是網絡技術方面,都有了飛速的進步,這為高等院校的圖書館系統的建設和發展,帶來了新的創新契機。在現代化社會的數字化信息時代,高等院校中的傳統理念發展下的圖書館,已經無法適應現代大學生的超前理念,對于他們的要求更是無法實現,出現了脫節的現象。所以,高校圖書館的建設,應當朝著為師生服務的新時代的方向邁進,這樣才能能適應新的時代的發展。
一、數字化與網絡化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模式概況
(一)開放型服務模式
針對以往封閉式的服務形式,現在倡導開放型的服務模式,所謂的開放式服務模式包含有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圖書館對本院校的師生進行全方位的開放。二是要將不同層次的圖書館進行開放,滿足不同群體對書籍的需要。三是還要向各大團體提供必要的服務。在實際的高校圖書館中,主要從下述的幾個方面進行工作。
1.在時間方面擁有自由。圖書館要在時間的安排上比以往更加自由,由以前的固定時間段,改為全天24小時全服務,這樣讀者就能夠自由地出入圖書館。
2.在空間方面能夠開放。圖書館要對自己本身的圖書布局進行安排,改變以前將藏書區和讀者閱覽區的分隔,逐步實現在閱讀方面的合并處理。
3.在權限方面實現無界。這個方面主要是針對閱讀者可以自由地出入圖書館,不需要攜帶任何有效證件,進入圖書館的人員進行自動統計,實現圖書館“以人為本”的理念。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平等。
(二)主動型服務模式
這種模式主要是指讓圖書館的管理人員進行上門服務,根據讀者的需要,一對一地進行解答讀者遇到的問題。對于在制定藏書的補充、計劃上,為了體現藏書的補充原則,即在藏書方面的針對性、系統性、特色化,以及資源共享等原則。而對于計劃,總結過去要認真,對于現在的藏書,從內容、藏書的利用上,達到豐富、完善,從而提高藏書的利用效率。
因為各種信息的系統不簡單,對于不同的載體形態,在信息資源中存在不足,沒有足夠聯系,使得各種信息系統沒有達到內容的共享與傳送。
(三)數字化與網絡化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的創新
根據上文敘述,目前隨著數字化、通信技術的發展,人們對信息的處理以及存儲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要在做好基礎服務的同時,逐步向著現代化的服務模式進行轉型,同時還提升了服務方面的創新。
1.集成式服務。集成式服務就是使得讀者能夠方便地獲得需要的服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節省了用戶的時間,提高了查詢和利用的效率。這種服務模式主要是將原來的電子閱覽室進行了整合,方便了讀者的網上查詢、檢索、處理等,獲取信息資源。
2.圖書館特色服務。圖書館特色服務主要是針對傳統服務,由此新出現的新服務觀念,進而將服務進行拓展的一種說法。它擁有主題明確的特點,這種特點與傳統的服務徹底變化。比如北京的資料館等,這些圖書館都是根據自己的特點進行服務的。上海海事大學圖書館是專門提供海事行業的信息的檢索服務的,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學校圖書館等。
3.讀者自助式服務。“自助式服務”就如同在超市購物的形式,人們可以自由地選取自己需要的東西。對于自己需要的資料和信息進行自我檢索,可以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學習過程。這個學習的過程是由讀者自己確定的,不受外界因素的影響,能夠很好地參與,對于自己的想法都能夠主動的表現出來,著實地發表自己對當前圖書館服務方面的想法,比如說,存在的某些方面的不完善,以及如何更好地滿足需要的文獻資料等。作為圖書館的館員,需要根據讀者的要求,進行具體的調查,滿足客戶的需要,主動幫助讀者進行學習。并且要有針對性地對讀者進行相關的服務,這對于學生充分利用互動的方式進行有效自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環境。在高等院校,領導利用圖書館可以發布一些新聞、新書通報之類的信息,從而建立一個和諧互助的網絡信息群,讓讀者能夠進行相互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根基一些書簽,讓讀者對網絡上的信息資源進行分類檢索。例如,在國家圖書館,館員非常看重同讀者的每一次交流的時候,注意他們的每一次細節和服務,從而建立同用戶之間的聯系,可以通過建立MSN或QQ進行相互的交流。
綜上所述,在數字化和網絡化環境下,在我過渡高等院校,要對圖書館進行有效的措施,應對當前的新課程改革,把握當前的時代形勢,做好圖書館工作的服務模式方面的創新,為我國的高校的教學,以及學生的整體素質的提高,提供必要的服務。從另一方面而言,就是需要高校的圖書館樹立“以人為本”的整體思想,對傳統的體制進行改革,要不斷地把圖書館的工作做到實處。運用數字化和網絡化的信息技術,對系統進行深入的研究,這樣,我國才能適應不斷發展的國際化環境,獲得更大的提升空間,不斷創造出令人羨慕的高校圖書館管理模式,為更多的師生帶來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洪明祿.傳統模式和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的對比分析[J].圖書館論壇,2009(2):214—215.
[2]楊雪晶,孔凡晶.學習型社會與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轉變[J].現代情報,2009(10):18—21.
[3]王以君.論網絡信息時代我國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模式[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7):107—109.
[4]楊瑪萍.論高校數字圖書館的建設與發展[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
[5]張建文.對新時期高校圖書館建設和發展的思考[J].文教論壇,2007.
[6]盧繼紅.高校研究型圖書館服務創新體系建設[J].機械管理開發,2004(10).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