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是網絡信息時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當前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普及過程中的一個熱點,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所謂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應用于學科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并間接促進信息技術的掌握,達到“雙贏雙利”的共建目的。英語是一門應用性十分強的學科和交流工具,需要更為新穎和獨特的教學手段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在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令其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而現代信息技術為英語教學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和教學資源。如何有效利用這些資源,為學生創設學習英語的環境,是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整合的基本出發點。筆者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改變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和教學模式,積極創造有力條件,把計算機和網絡通訊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認知工具與情感激勵工具,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標。
一、趣味導入,吸引學生注意力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是教師在一項新的教學內容和活動開始前,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行為方式。好的課堂導入像磁石一樣,能起到先聲奪人的效果,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探究而獲得英語學習的體驗,從而使教學效率大大提高。由于小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不持久,對具體生動、直觀形象的事物的注意占優勢,他們如果能看到非常感興趣的東西,注意力會很快轉移到課上。多媒體計算機具有大容量、多信息、趣味性強以及聲音、圖像一體化的特殊功能,很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例如,在上課的時候首先來一首英語兒歌,在歌聲和Flash動畫的完美結合下,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從課間十分鐘的玩耍中轉移到了課堂之上。學生的興趣有了,氣氛也就形成了,學英語的興趣自然出現了。由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能一味地讓學生進行句型的朗讀和操練,所以一定要在教學中穿插一些比較活潑但有對教學有幫助的游戲。例如,在教學“What’s in your schoolbag?”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從網上下載一個“GUESS”的游戲:有一個書包,旁邊有不同學科的書,當輕快的音樂響起時,老師便請學生把眼睛閉好,然后用鼠標在電腦上把旁邊的書裝進書包里。音樂停止時,就請學生來猜。這時,老師問:“What’s in the schoolbag?”學生通過剛才的仔細觀察,會猜出:“It’s a/an...”(Chinese book,English book,math book,note book...)通過這個游戲,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力,也能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在一個輕松、活潑的課堂教學氣氛中學習到新的知識,也收到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學生的英語水平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習活動的一種最實際、最有效的內部動力,將直接影響到學習效果。因此,小學生學習英語主要是先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由于小學生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彩色動畫最能引起他們的注意。用英語來說就是“draw their attention”。如果能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能把動畫加入到中間來的話,就會大大地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那樣的話,學習英語的效果也就能顯著提高了。所以,只要在教學過程中能充分利用多媒體這一技術來配合學生學習英語,由于多媒體技術對動畫、聲音、文字、圖片等信息具有集成處理的能力,可以將抽象的教學內容形象化、生動化,能全方位、多層次地創造一個更適合學生學習的環境。它能加速學生感知過程,促進認識深化,加深理解,增強記憶和提高實際應用能力,這樣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效率了。例如,教師在教學生各種動物的英語名稱時,就在課件中設計了一個動物園,由教師充當導游,讓學生來當游客。當動物形象一個一個出現在屏幕,再配合之動物的聲音效果,學生的注意力就一下被吸引過來。與此同時,教師再用英語對此進行簡單的介紹和講解,相信效果一定比在黑板用粉筆把一個一個動物名字寫出來好得多。
三、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
情境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真實、具體的語言環境,讓學生更有效地學習語言,以培養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由于缺乏語言環境,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如果一味地練習各種枯燥的句型,而忽視了它的實際運用。這樣的教學方法,一節課下來,不僅教師教得筋疲力盡,學生也學得很累,學習的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負擔也就越來越重,學習英語的興趣也慢慢的消失掉了。所以,一堂好的英語課應該為學生設置一個近似真實或虛擬仿真的語言環境,提供給他們充分進行英語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這樣不僅縮短了教學與現實之間的距離,也能給學生充分鍛煉自己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的機會。例如,教師在講shopping這塊內容的時候,他就可以把自己設計成為一個百貨商店的售貨員,要求學生到他的店來購買各種各樣的物品。當電腦中出現教師站在百貨商店的時候,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都吸引過來了,他們都能積極地參與到與“售貨員”的對話當中來。學生在這樣一個仿真的語言環境中,不僅能充分地調動起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而且能不斷培養和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而教師在教學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將知識的表達多媒體化。豐富多彩、圖文并茂的知識表現形式,不僅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濃厚的學習動力,同時也可以提供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增加獲取信息的數量,延長知識的保持時間,從而達到掌握更多知識的目的。我們英語教師要進一步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根據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尋找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最佳結合點,以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探索小學英語教學規律,優化小學英語教學結構,為促進學生在技能、知識、情感、策略以及文化等方面的綜合發展,為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肖瑢.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之整合[J].現代教學,2008(4).
[2]李孝全.國家在信息技術和產業發展中的作用[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
[3]王紅玉.試論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整合——兼論計算機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10).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