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作學習以學生為中心,以小組為形式,是一種以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為教學策略,使學生為了共同的學習目標而共同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本文敘述了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協作精神的具體實施方法。
關鍵詞:合作學習 探索實踐 課堂評價
合作學習是指使學生在小組中從事學習活動并以他們小組的表現為依據獲取獎勵或認可的課堂教學模式。從本質上講,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形式,它要求學生在一些由數名學生組成的小組中一起從事學習活動,共同完成教師分配的學習任務。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小組為形式,為了共同的學習目標共同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一種教學策略。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學生在小組中明確的責任分工、互相幫助、共同協作,使小組成員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是與“個體學習”相對應的一種學習組織形式和教學策略。
一、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對合作學習缺乏興趣,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高
在合作學習的教學實踐中,當教師把教學任務分給各個小組后,總有部分學生不情愿參與到小組的活動中去。即使勉強參與了小組活動,在小組進行問題討論時,表現得也不積極。而且在完成分配的任務過程中,不積極主動,常常缺乏有效性,或者是缺乏必要的合作精神,在接到任務后,往往只關注自己任務的完成情況,而忽視小組整體任務的進展情況。另外,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沒有能夠有效地使用目標語言。
(二)小組成員對合作學習中任務型問題的探究不夠深入
通常,合作學習的學習任務,首先分成小組任務,然后又細分到每個人的具體任務。小組成員只有對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了解,制定有效的學習計劃,才能保證完整實現合作學習的任務。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習合作小組普遍對問題不進行深入的探究,只停留在問題的表面。
(三)合作學習有可能導致學習資源分配不均,進而影響整個教學效果
在每個班級中,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必然有好有壞,學習能力也有強有弱。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英語能力強的學生通常表現得比較活躍,很容易融入小組活動中,而英語能力較差的學生不愿或者說因為能力不足很難參加到小組活動中,結果,往往使合作學習變成了英語能力強的學生的展示平臺,導致學習資源分配不均衡,進而影響了整體成績的提高。
二、合作學習的教學實踐
(一)合理進行分組
要使小組合作學習達到預期的效果,首先必須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在合作學習的教學實踐中,小組成員的組成一般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即小組內各成員間性別、性格、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都存在差異。由于每個小組都是異質的,這樣就使得全班各小組之間產生了同質性,這就是合作學習的分組原則——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組內異質為小組成員互相幫助提供了可能,而組間同質又為全班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
(二)選擇活動類別
1.詞匯教學。加強詞匯教學,采用多種方法記憶單詞,鞏固詞匯量,為會話打好基礎。小組自主學習詞匯,學會建立自己的wordbook。在學習一段時間的詞匯以后,學新詞匯時鼓勵學生三四個人合作共同研究討論,從每個單詞的音、形、意到找出它的同義詞、近義詞、反義詞、相關短語鏈接以及有關的詞形轉換。復習時采用兩人一組,一問一答的方式復習所學單詞和表達法及重點句子,這樣的合作學習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促進了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學習上的互動。
2.對子競爭。為了鼓勵學生在課堂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我根據學生的平時表現和測試結果,把全班分為十幾個小組,兩個或三個學生一組,這兩名學生既是合作者又是競爭對手。教師在課堂提問時,如果組內一名學生回答問題,而另一名學生未回答問題,那么回答問題的學生獲勝,此時他們是競爭對手。但在其他活動時,兩人必須合作和別組進行對抗。
3.切塊拼接法誦讀課文。切塊拼接法是把一項學習任務分割成幾個部分或片段,然后進行拼接的一種合作方法,可適用于閱讀課的教學。例如,我在教七下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 Section B 的2b泛讀任務完成后,進行精讀時,根據班級座位安排,依次分為三大組,每組負責課文的一段找出語言點,并進行匯報,其中一組匯報時,其他小組的學生做好筆記,也可提出問題或質疑。如有錯誤,教師再加以糾正。因為這篇課文是一篇很好的范文,我要求學生背誦。如果讓每個學生都將這篇長達三段的文章背下來確實非常困難,也容易使學生“望而怯步”“知難而退”。于是我要求每組只背誦一段,由于難度較低,學生做出了積極的響應,背誦熱情很高。第二天檢查背誦時,我發現效果明顯好于整篇背誦。如此進行輪換,學生在愉快的心情當中順利地完成了背誦。切塊拼接法可以激發學生,尤其是能力較弱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熱情,從而達到愉快學習的目的。
三、合作學習的評價方法
(一)對學生個人表現的評價
對于班級中那些求知欲強,在合作學習中表現積極、參與熱情高,具有探究能力,并善于帶領其他成員共同探究的學生,我給與他們欣賞:“你們就像領軍人物一樣,不僅具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而且能夠感染和帶領其他同學共同探究學習,共同完成目標。你們在活動中的表現出類拔萃。我為你們感到驕傲!”
對于那些反應稍慢、又不是很自信的學生,我給予他們鼓勵:“你本來就很聰慧,只是不善于表現。如果你能更自信一些,充分發揮你的能力,積極地加入到小組的討論和研究中,你能學得更加出色。我期待你有更好的表現!”
而對于那些成績中等,平時膽小,不敢表達自己看法的學生,我也會善意地提醒:“老師相信你有自己的想法,如果能說出來跟同伴們一起分享,同學之間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我相信你一定會成功的!”
(二)對小組合作狀況的評價
教師要及時表揚合作表現優秀的小組。我對優秀小組給出的評價是:“你們小組是一個成功的典范,主要表現在分工明確,各盡其職,迅速高效,而且所有成員都能愉快地合作,值得大家學習!”這樣,就為其他小組樹立了榜樣。其他小組在優秀小組的激勵下,會積極調整自己內部的合作方式,從而在下一次活動中迅速得出探討的結論。
(三)對合作效果的評價。
對合作效果的評價,主要是評價在小組學習中,每個學生是否愿意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是否比以前有所提高,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是否相互幫助,共同進步。評價的重點放在學生是否取得進步和提高上。每個成員與自己的過去比,只要比過去有進步,合作效果就達標。
四、反思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采用任何一種教學方式和模式都不可能達到完美的效果,合作學習模式也同樣不可能十全十美。因此,在實施合作學習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任務來設計和確定教學內容,要創設有針對性的、適合學生發揮的問題情境。唯有如此才能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使學生盡可能地積極加入到合作學習中去,進而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能力,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和效率。
(責編 張景賢)